潘仁愛,梁海區,唐明,李青川
(廣西魚峰混凝土有限公司,廣西 柳州 545008)
淺析常見商品混凝土裂縫形成原因及其防治和處理
潘仁愛,梁海區,唐明,李青川
(廣西魚峰混凝土有限公司,廣西柳州545008)
本文結合混凝土行業的工作經驗,簡要分析了商品混凝土在實際應用中各種裂縫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工程案例對裂縫形成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預防、處理裂縫的方法和建議。
商品混凝土;樓面裂縫;防治及處理
混凝土裂縫是混凝土最為常見的質量問題,也是混凝土行業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楊文科先生曾在《現代混凝土科學的問題與研究》一書中提到“三十年前,誰敢說自己施工的混凝土工程有裂縫?今天,誰敢說自己施工的混凝土工程無裂縫?”[1]。由此可見,裂縫問題已經非常普遍,而且有的地區呈現愈演愈烈的態勢。混凝土裂縫一直困擾著現場工程師,嚴重影響著現代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根據筆者 5 年混凝土工作經驗,一旦混凝土工程結構出現裂縫,首當其沖的就是負責供應混凝土的商品混凝土企業,不管是施工方,還是業主方,首先就是把責任歸咎于商品混凝土企業,這給商品混凝土企業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因此,如何預防混凝土裂縫的出現,成為了混凝土行業技術人員的工作重點。
混凝土裂縫主要出現在混凝土凝結和硬化的過程中,大致可分為塑性收縮裂縫、干燥裂縫、溫度裂縫和沉降收縮裂縫[2]。
1.1塑性收縮裂縫
新拌混凝土澆筑后處于塑性狀態發生的收縮。特點是當表面的水份向外蒸發時引起的局部產生應力,當蒸發速率大于泌水速率時,會發生局部的塑性收縮開裂。如果澆筑完混凝土后沒有及時養護,表面水份蒸發過快,會產生急劇收縮,而此時混凝土自身強度很低,不能抵抗這種變形應力從而導致開裂。混凝土塑性收縮裂縫見圖 1。

圖1 混凝土塑性收縮裂縫
1.2干燥收縮裂縫
混凝土凝固過程中多余水份蒸發,同時水泥開始進行水化作用,混凝土逐漸硬化,體積不斷縮小。在收縮過程中表面和內部水化程度不一致而產生自應力,從而導致裂縫的出現,如圖2。

圖2 混凝土收縮裂縫
1.3溫度裂縫
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在表面引起拉應力。后期在降溫過程中,由于受到基礎混凝上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氣溫的降低也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當這些拉應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時,即會出現裂縫。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濕度變化很小或變化較慢,但表面濕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生劇烈變化,從而產生溫度裂縫,如圖 3。

圖3 混凝土溫度裂縫
1.4沉降裂縫
由于地基或模板支架不牢,混凝土產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從而出現裂縫,如圖 4。

圖4 混凝土沉降裂縫
商品混凝土裂縫的產生通常與混凝土本身特性、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結構的設計、施工工藝和環境等有關。
2.1混凝土本身特性
當今商品混凝土在工程應用過程中,多采用泵送施工,對混凝土本身流動性要求過高。如在生產時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單位用水量增加、砂率和水灰比變大等因素變化,都會增大混凝土塑性收縮開裂出現的可能性。
2.2原材料質量
現在原材料向高強度化發展,其中水泥生產廠家盲目追求高細度、高早強、高 C3S 和 C3A,導致水化熱過于集中、混凝土的拉壓比降低,從而出現混凝土裂縫[3]。
當前粉煤灰、礦粉等摻合料普遍應用,如摻入過高的比例,不僅增加了構件開裂的風險,而且可能對耐久性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砂石質量也是影響混凝土產生裂縫的重要因素,其中的有害物質如云母、有機物質、輕物質、含泥量及泥塊含量等,將會消弱水泥的粘結力,形成夾層,造成局部收縮變大,致使混凝土出現“薄弱區”,造成混凝土應力集中,產生開裂。
減水劑使用不當也是混凝土開裂的主要因素。當前,商品混凝土企業為了降低水泥用量,節約生產原材料成本,普遍摻用減水劑。減水劑摻量雖小,卻對新拌混凝土和硬化后的混凝土性能影響很大,主要表現為減水劑的收縮率比控制不穩定,往往導致混凝土開裂。
2.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考慮不全面,存在缺陷,沒有進行動態跟蹤管理;設計材料、試配材料和生產材料質量品級相差較大,生產時常出現用水量波動較大、砂率大等弊病。
2.4施工原因
在施工前,未關注當地氣候或當天天氣情況,惡劣的天氣同樣容易使混凝土產生裂縫,受高溫或大風影響,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快,造成混凝土毛細管中產生很大的負壓而使混凝土本身體積急劇收縮,混凝土本身無法抵抗外界應力,從而產生裂縫[4]。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為了加快施工速度,對混凝土提出“過大的坍落度要求,過短的凝結時間,過高的早期強度”等相互矛盾的不合理要求。施工不規范,過振、欠振、漏振,鋼筋和線路管固定不準確不牢固,導致施工時鋼筋和線路管變形,很容易產生順筋裂縫。
施工結束后,對混凝土養護不到位或養護時間不夠,以及過早拆模,混凝土強度不夠就進行下一階段的施工,在接觸結構面會產生沖擊,導致裂縫的產生。
3.1案例一
廣西某工程,澆筑時間為 1月份,所澆筑的第三層梁板出現裂縫,工程業主方、監理方、施工方和商品混凝土供應方都極其重視。混凝土設計強度為 C30,對該部位進行鑒定、檢測分析,10d 混凝土回彈強度為 22.6MPa,混凝土強度符合正常齡期強度水平。通過蓄水試驗判斷為非貫穿性裂縫,裂縫寬度最寬為 1mm 左右,最小為 0.5mm,呈上部大下部小的狀態,裂縫深度在 10~40mm 不等,長度在 0.2~1.5m之間。
3.1.1原因分析
現澆梁板施工在 1月份,該地區正處于寒冬季節,早晚溫差較大,中午氣溫在 20℃,夜間溫度僅為 8℃,而且當晚到第二日中午都刮有強勁的北風,氣候干燥導致混凝土失水較快,溫度低導致混凝土早期強度發展緩慢。據現場施工員反映,在施工過程中,該梁板混凝土在泵送中采用車載泵,泵送管道較長,泵機壓力不足,為使混凝土更利于輸送,在運輸罐車卸料時有加水情況,導致泵送至該梁板工作面時,該部位混凝土均勻性較差,出現輕微漿石分離。在施工結束后,也沒有對澆筑梁板進行二次抹面和薄膜覆蓋養護。因此,產生不規則裂縫。
3.1.2處理方案
出現裂縫后,工程業主、監理方、施工方和商品混凝土供應方積極商討處理方案,進行裂縫處理。具體的處理方案如下:
(1)表面龜裂處理。將待處理的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凈,干燥后用細毛刷在表面龜裂紋處反復涂刷環氧樹脂漿液,每隔一定時間(待前一次涂刷稍干)涂刷一次,涂刷厚度直至能蓋住裂紋為止。
(2)對于明顯裂縫,將表面清洗干凈。以裂縫為中心軸線,沿裂縫兩邊 2cm 左右呈 V 字形鑿開,用空壓機沖吹干凈。先用水性環氧樹脂和固化劑按照 1:1 均勻配好(如過于粘稠可略加水稀釋),嵌補于凹槽底部,后用防水微膨脹砂漿抹平壓實,薄膜覆蓋養護。
3.1.3后期跟蹤
對該部位的處理效果進行跟蹤觀察,強度檢測合格,而且沒有出現漏水、處理部位沿新(舊)裂縫邊緣發展以及水泥漿面剝落等現象,處理達到預期效果,處理效果如圖 5。圖 5 分別為裂縫處理前、處理過程中和處理后的效果。

圖5 裂縫處理前后效果對比
3.2案例二
某工程,設計三層辦公樓,強度為 C25,裂縫出現在頂層。對該層進行鑒定、檢測分析,15d 混凝土回彈強度為26MPa 左右,混凝土強度符合正常齡期發展,混凝土結構沒有問題。200 平方米的樓面,共有 4 條 0.5~1.8m 不等長度裂縫,拆模后,從下面觀察樓面出現滲水現象,其中 3 條為貫穿性裂縫。
3.2.1原因分析
施工時間為 9月份,氣溫高而且干燥,混凝土失水較快、反應快,沒有進行多次抹面而且沒有采取養護措施,使得混凝土內部和外部溫差大,溫度應力產生,屬于典型的溫度裂縫。
3.2.2處理方案
由于屬于頂層貫穿性裂縫,首先在整個 200m2的樓頂面清掃干凈,再鋪上Φ4mm×150mm×150mm 鋼絲網,然后在上面澆筑 4~5mm 厚的細石防水微膨脹混凝土,收面養護好,28d 齡期過后,最后在上面做防水處理即可。
3.2.3后期跟蹤
該工程已經投入使用兩年半,目前沒有出現混凝土脫落、漏水和滲水等現象,處理效果良好,但該部位我們仍將繼續跟蹤觀察。處理前后對比如圖 6。

圖6 裂縫處理前后對比
3.3案例三
某工程,設計 18 層住宅樓,梁板強度為 C25,該棟樓分為 4 個單元,屬于三房兩廳兩衛戶型,在第 12 層的一個以四條梁為四邊的格子內,出現無肉眼裂縫但滲水的現象,面積約為 20m2。對該層進行鑒定、檢測分析,其他部位的混凝土強度正常,但該部位強度偏低,而且出現漏砂眼現象,滲水較為嚴重。
3.3.1原因分析
使用地泵作為輸送設備,在進行混凝土泵送之前,先用水和砂漿潤泵。據現場工人反映,潤泵水和砂漿的混合物料沒有用塔吊清走,而直接澆筑到該部位,使得混凝土與大量的潤泵水混合,造成初始的 2~3m3混凝土因攪入過多的水而使強度偏低,屬于嚴重違反施工規范的行為。
3.3.2處理方案
由于該混凝土已經混入過量水份,水灰比已經被改變,強度變低是不可逆的。而且屬于小高層民房,出于安全和質量考慮,將該部位砸掉,邊緣鑿毛,重新支模,澆筑 C30 微膨脹混凝土。圖 7 為滲漏處理圖。

圖7 滲漏處理
3.3.3后期跟蹤
養護達到 28d 齡期后,對該部位進行技術鑒定,完全達到預計要求。
對混凝土裂縫的修補相當于亡羊補牢,修補之后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有待商榷,因此,各方應該加以重視。可喜的是混凝土裂縫是可以預防的,就是在混凝土澆筑前、澆筑過程中和澆筑結束后應該按照規范操作。
4.1配合比方面
選擇質優、穩定的,大廠家生產的水泥,避免使用溫度過高的水泥[5],嚴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在選擇礦物摻合料時,粒化高爐渣、粉煤灰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并在使用前做好各項技術指標的檢測工作,控制好一種或兩種摻合料的搭配比例;粗細骨料的質量,尤其是含泥量必須在控制范圍內,此外粗細骨料的級配組合也應當合理;商品混凝土所使用的減水劑 28d 收縮率比不大于 120%;控制好混凝土的終凝時間適當降低砂率;針對板面混凝土,可適當增加混凝土的泌水量。
4.2施工方面
施工前因了解當地天氣情況,避免在施工過程中遇到惡劣天氣;澆筑前,應當多次檢查模板、鋼筋、線路管等是否按規定規范做好,澆筑混凝土前對模板進行充分的潤濕,避免模板過干導致混凝土底部失水;施工過程中,嚴禁加水進行二次攪拌,對坍落度不滿足施工要求的必須退還廠家處理,施工時避免過振、漏振、失振;在混凝土硬化前應當做好對混凝土進行多次抹面和收漿,特別是初凝到終凝之間,混凝土表面可能產生收縮裂縫,此時進行壓面,可以很好的預防混凝土裂縫。同時新澆筑的混凝土不宜過早拆模,混凝土澆筑早期,由于水化熱散發的峰值一般在 3d 以內出現,混凝土會產生表面會產生很大的拉應力,此時表面溫度亦高于環境溫度,若此時拆除模板,表面溫度驟減,必然會產生溫度梯度,表面附加的拉應力、水化熱應力和混凝土干縮產生的應力,三力值疊加,很容易造成早期裂縫。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突降中大暴雨且持續時間較長,應立即將已入模混凝土覆蓋好并設置施工縫[6],施工縫位置應滿足設計要求GB 50204—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4.3養護方面
混凝土抹面壓實后要及時覆蓋,終凝后進行養護,保證混凝土濕度。對于梁板等水平構件采用覆蓋或者澆水養護,使混凝土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適當溫度和濕度條件;對于混凝土柱體采用薄膜布養護,用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嚴密地覆蓋起來,保證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況下得到充足的養護;對于墻體混凝土采用薄膜養生液養護,薄膜養生液養護是將可成膜的溶液噴灑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揮發后在混凝土表面結成一層薄膜,使混凝土表面與空氣隔絕,封閉混凝土中的水份不再被蒸發,而完成水化作用。另外,在冬季做好混凝土的保溫養護。
混凝土裂縫受原材料、施工工藝以及后期養護等諸多影響因素的影響。混凝土的很多裂縫,是因為各方的重視不夠而造成的。對裂縫的預防不足,加上現場監管不嚴格,很多裂縫出現之后才想辦法處理是混凝土行業長期以來的弊病。商品混凝土作為一種商品形式提供給施工方時僅僅是半成品,要避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除了混凝土供應商在原材料上嚴格控制、配合比合理優化,還需要施工方,尤其是現場施工技術人員的配合,現場的施工操作必須規范化。只要做好有效的預防工作,才能更好地防止裂縫的產生。
[1] 楊文科.現代混凝土科學的問題與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 周忠.預拌混凝土早期裂縫施工現場的控制[J].商品混凝土,2011(9):76-77.
[3] 陳榮.淺談預拌混凝土現澆樓板裂縫問題[J].商品混凝土,2011(4):69-70.
[4] 周英甫.某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淺析[J].商品混凝土,2012(12):11-12.
[5] 陳小峰.泵送混凝土現澆樓板裂縫預防措施[J].商品混凝土,2011(4):71-72.
[6] 馬安,仲懷寶,李大周.混凝土施工引起的開裂與對策[J].商品混凝土,2012(12):8-9.
[通訊地址]廣西柳州市柳南區柳太路 62 號(545008)
潘仁愛,男,本科材料化學專業,助理工程師,廣西魚峰混凝土有限公司試驗室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