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青,姜成英,吳文俊,趙夢炯
(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a.甘肅省油橄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b.油橄欖豐產栽培及產業化技術創新團隊,甘肅 蘭州 730020)
5個西班牙油橄欖品種苗木的年生長規律
陳煒青a,b,姜成英a,b,吳文俊a,b,趙夢炯a,b
(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a.甘肅省油橄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b.油橄欖豐產栽培及產業化技術創新團隊,甘肅 蘭州 730020)
為了解油橄欖品種年生長節律,制訂相應的栽培管理措施,對引進的5個西班牙品種進行了苗高和地徑的研究。結果表明引進品種的苗高和地徑生長規律相同,生長曲線均符合“S”型的生長曲線,可采用Logsitic生長曲線擬合,苗高和地徑在年周期中均出現2個生長高峰期,其生長高峰主要集中在6~9月份,但不同品種間苗高和地徑生長量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其中品種Empeltre和Arbosana的苗高和地徑生長量均高于品種Hojiblanca、Manzanill0和Cornicabra。
油橄欖;引進品種;生長規律
油橄欖,又名齊墩果,屬木樨科Oleaceae木樨欖屬Olea,常綠喬木,是世界著名的優質木本油料兼果用樹種,也是人類最早認識、馴化、種植的油料作物之一。油橄欖原產于小亞西亞,集中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地區,西班牙、意大利、希臘、葡萄牙、阿爾巴尼亞等國為集中產地,以其“高產、優質、高效益”而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我國于1964年開始大規模引進,甘肅省隴南地區油橄欖引種試驗始于1975年,先后從武漢、貴州、南京和漢中等地引進30多個品種,在白龍江沿岸海拔550~1 300 m的范圍內進行栽培試驗,種植后表現出生長快,產量高,油質好,結果早,病蟲害少等優點。其主要產品橄欖油是一種天然優質的植物油,被廣泛用于食品、保健品、醫藥、化妝品、肥皂、精密儀表等工業。橄欖油營養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有營養保健功能,被西方人譽為“植物油皇后”。鑒于以上諸多優點,本試驗中引進了西班牙抗性強的5個油橄欖品種,研究其年生長規律,旨在為油橄欖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地處甘肅省武都區兩水鎮,地理位置33°24′N,104°55′E。海拔高度 1 079 m,年平均氣溫14.2 ℃,年平均日照1 560.4 h,極端最高溫度35.6 ℃,最低溫度-8.1 ℃,年平均降水量551.2 mm,相對濕度61%。屬北亞熱帶干熱河谷區,類似地中海氣候,適宜油橄欖栽培。
試驗材料選用西班牙抗旱品種。2010年9月,從西班牙引進5個油橄欖抗旱品種,分別為品種1(Hojiblanca)、品種2(Manzanill0)、品種3(Empeltre)、品種4(Arbosana)、品種5(Cornicabra)。
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生長期內對引進的各品種進行生長量的測定,每隔15 d測定1次,至10月底生長結束為止。苗木在生長期間均按當地油橄欖常規管理法進行管理。
經對各品種苗高進行生長模型擬合,認為用Logsitic模型進行擬合效果為最好,其方程表達式為y=k/(a+e-bt)。其中,t表示生長時間;y是因變量,表示累積生長量;a、b為選定系數;k為終極生長量。
利用SPSS軟件擬合引進西班牙各品種的苗高和地徑生長Logistic方程。
引進5個西班牙油橄欖品種的品種特性見表1。
不同油橄欖品種的苗高年生長曲線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引進的5個油橄欖品種苗高生長趨勢表現一致,均呈現出明顯的“慢-快-慢-快-慢”的生長節律。從不同品種苗高生長曲線來看,引進各品種自4月份開始進入緩慢生長期,6月中下旬進入快速生長期,至9月初生長開始減緩。

表1 引進西班牙5個品種的品種特性Table 1 Cultivar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introduced cultivars from Spain

圖1 不同油橄欖品種的苗高生長曲線Fig. 1 Growth curves of seedling heighs of different olive cultivars
4月20日~6月17日苗高生長比較緩慢,6月17日~9月17日各品種苗高生長開始呈直線上升趨勢,即苗高進入速生期,而且各品種高生長主要集中在6~9月,9月17日以后,苗高生長又變緩開始進入了生長后期。引進5個品種生長趨勢雖然相同,但生長量存在著顯著差異,其中品種3和品種4的苗高高于其它3個品種,分別為42.86 cm和41.11 cm。
利用SPSS軟件進行各品種苗高Logistic生長曲線的擬合,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各品種苗高生長擬合后,其相關系數均在0.985以上,說明各品種的回歸擬合效果均較好。經方差檢驗,達極顯著水平。
為了進一步研究引進各品種年生長變化規律,對其進行了年生長量的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引進各品種苗高年生長量呈明顯的雙峰曲線,即引進各品種在1年中苗高生長趨勢一致,均出現2次高峰期,而且5個品種高峰期出現的時間基本是一致的,即第1次生長高峰時間為6月17日~7月20日,7月中旬~8月中旬新梢生長速度明顯下降,第2次苗高生長高峰為8月10日~9月7日,10月上旬各品種均基本停止生長,進入休眠狀態。這和當地其它油橄欖品種年生長規律是一致的,經過緩慢期、速生期、減緩期和停長期。
不同油橄欖品種的地徑年生長曲線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引進的5個油橄欖品種地徑生長趨勢表現一致,且與苗高生長趨勢相同,均呈現出明顯的“慢-快-慢-快-慢”的生長節律。從不同品種地徑生長曲線來看,引進各品種自4月份開始進入緩慢生長期,6月中下旬進入快速生長期,至8月下旬生長開始減緩。但品種間地徑生長也有差異,其中品種Hojiblanca的地徑生長量略高于其它品種的地徑生長量。
4月20日~6月17日苗地徑生長比較緩慢,6月17日~8月20日各品種苗高生長開始呈直線上升趨勢,即地徑進入速生期,而且各品種地徑生長增長主要集中在7~8月,9月17日以后,苗高生長又變緩開始進入了生長后期。引進5個品種生長趨勢雖然相同,但生長量存在著顯著差異,其中品種3和品種4的苗高生長高于其它3個品種,分別為3.72 mm和3.30 mm。

圖2 不同油橄欖品種苗高生長量的變化Fig. 2 Changes of seedling heigh increments of different olive cultivars

圖3 不同油橄欖品種的地徑生長曲線Fig. 3 Growth curves of seedling ground diameters of different olive cultivars
利用SPSS軟件進行各品種地徑Logistic生長曲線的擬合,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各品種地徑生長擬合后,其相關系數均在0.981以上,說明各品種的回歸擬合效果均較好。經方差檢驗,達極顯著水平。
進一步對地徑的年生長變化進行分析,結果見圖4。由圖4可以看出,地徑生長和高生長一樣均出現2次高峰時期,第1次生長高峰期為6月17日~7月4日,第2次生長高峰期出現在8月4日~8月20日。地徑出現2次生長高峰期的時間雖然相同,但地徑2次生長高峰的時間比苗高的生長時間短。這表明各地徑的生長量比苗高生長量低。

表3 不同品種油橄欖地徑logistic生長曲線的擬合方程Table 3 Logistic growth curve fitted equations s of seedling ground diameters of different olive cultivars

圖4 不同油橄欖品種地徑生長量的變化Fig. 4 Changes of seedling ground diameter increments of different olive cultivars
(1)通過對引進5個西班牙油橄欖品種的苗高和地徑生長進行Logistic生長曲線的擬合,相關系數均在0.98以上,擬合效果顯著。
(2)經方差分析,5個品種的苗高生長和地徑生長均達極顯著水平。其中品種3和品種4的苗高和地徑生長均高于其它3個品種,但從整個生長表現來看,5個品種均適應武都地區的生長環境。
(3)引進5個西班牙品種的苗高和地徑生長在年生長周期中均出現2個高峰期,而且苗高和地徑生長均是同時進入生長高峰,但地徑生長高峰時間較苗高生長高峰期短,地徑的年生長增量也就稍低于苗高生長增量。在本研究中,引進各品種的年生長規律和本地品種年生長規律具有一致性,生長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9月,10上旬停止生長,其中6~9月速生期是油橄欖生長關鍵時期,此時應加強水肥管理,施入速效肥以保證苗木生長所需,而在苗木停止生長后對其可進行改土、深施基肥、冬灌等,為花芽分化和翌年的新梢生長提供養分。
[1]徐緯英,王賀春.油橄欖及其栽培技術[M].北京:林業出版社,2004.
[2]鄧明全,俞 寧.油橄欖引種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3]劉 坤,曹 林,周春國.蘇南丘陵馬尾松天然林與人工林生長規律比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5,35(2):44-48.
[4]姜成英,蘇 瑾,陳煒青,等.油橄欖栽培品種灰色關聯度分析評價[J].中國果樹,2012,(1):18-21.
[5]陳煒青,姜成英,吳文俊,等.不同栽培基質對油橄欖移栽容器苗生長的影響[J].經濟林研究,2013,31(4):170-173.
[6]彭邵鋒,陳永忠,陸 佳,等.不同育苗基質對油茶良種容器苗生長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9,29(1):25-30.
[7]陳煒青,姜成英,趙海云,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橄欖扦插生根的影響[J].中國園藝文摘,2011,(6):32-33.
[8]姜成英,莫保儒,吳文俊,等.不同品種油橄欖光合生理分析[J].經濟林研究,2010,28(2):25-26.
[9]姜成英,陳煒青,吳文俊,等.甘肅油橄欖園土壤養分豐缺狀況[J].經濟林研究,2014,32(4):165-169.
[10]唐繼新,白靈海,郭文福,等.紅椎人工林生長規律的初步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32(4):78-81.
Annual growth rhythm of seedlings of five introduced olive cultivars from Spain
CHEN Wei-qinga,b, JIANG Cheng-yinga,b, WU Wen-juna,b, ZHAO Meng-jionga,b
(a. Oliv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Gansu Province; b. Innovation Group for Oliv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echniques, Gansu Academy of Forestry, Lanzhou 730020, Gansu,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nual growth rhythm of some cultivars of olive, and to formulate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seedling heights and ground diameters of five introduced cultivars from Spain we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edling heights and ground diameters of the introduced cultivars had the same growth rhythms, and the rhythms were in line with the “S” type growth curve. The growth curves could be fitted by using the Logsitic growth curve. Seedling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in annual cycle had two peak periods of growth,and the growth peaks mainly concentrated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ncrements of seedling heights and ground diameters of different cultivar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increments of seedling heights and ground diameters of Empeltre and Arbosan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Hojiblanca, Manzanill0 and Cornicabra.
olive; introduced cultivar; growth rhythm
10.14067/j.cnki.1003-8981.2015.03.024 http: //qks.csuft.edu.cn
2014-09-01
甘肅省科技計劃資助項目(143NKD025)。
陳煒青,高級工程師,碩士。E-mail:wqcheng1900@126.com
陳煒青,姜成英,吳文俊,等. 5個西班牙油橄欖品種苗木的年生長規律[J].經濟林研究,2015,33(3):130-133.
S667.5
A
1003—8981(2015)03—0130—04
[本文編校:聞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