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花生主產區土壤及花生果霉菌菌相調查及分析
龐國興1, 胡東青1, 趙喜喜2, 石文娟1, 李天放1, 門愛軍3,唐 靜4, 房保海4*
(1.青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山東青島 266001;2.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山東青島 266071;3.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山東青島 266001;4.山東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山東青島 266001)
摘要[目的]了解山東地區種植花生的土壤及剛收獲的花生果的霉菌污染情況。[方法]分別對山東省3個花生主產區日照、青島和臨沂種植花生的田間土壤和剛收獲的花生果進行了調查研究,重點對產毒霉菌,特別是黃曲霉進行了分析。[結果] 研究表明,山東花生主產區3個地區的產毒霉菌污染情況很低,且最受世界食品安全關注的黃曲霉檢出率很低,只檢出3株,其中青島檢出2株,臨沂檢出1株,說明山東花生主產區的花生生長土壤環境很好,有利于花生安全生產的實現。[結論] 研究對于探討花生種植地黃曲霉毒素污染以及采取預防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花生;霉菌;菌相
中圖分類號S565.2
基金項目山東檢驗檢疫局科學研究項目(SK201363);國家質檢總局科學研究項目(2006IK105)。
作者簡介龐國興(1979- ),男,內蒙古呼倫貝爾人,高級工程師,碩士,從事食品檢驗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01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SoilandPeanutMouldBacterialFlorainShandongProvince
PANGGuo-xing1,HU Dong-qing1,ZHAO Xi-xi2,FANG Bao-hai4*etal(1.QingdaoEntryExi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Qingdao,Shandong266001; 2.QingdaoNationalMarineScienceResearchCenter,Qingdao,Shandong266071; 4.TechnicalCenterofShandong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Qingdao,Shandong26600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mould contamination situation of soil and harvesting peanut in Shandong Province. [Method] The soil of peanut planting field in Rizhao,Qingdao,Linyi and harvesting peanut were investigated,aflatoxin was analyzed. [Result] The study showed that,mould contamination situation of three peanut producing 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low,only three strains of aflatoxin were detected,indicating that soil environment is good for peanut in Shandong Province,and is beneficial to peanut safety production. [Conclusion] The study has significance on discussion of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peanut planting field.
KeywordsPeanut;Mould;Bacterialflora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食、油兩用經濟作物和傳統的大宗出口農產品,對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發展和平衡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具有重要意義[1]。但近年來,我國出口花生頻繁被歐盟、日本等國家通報黃曲霉毒素超標,黃曲霉毒素超標是目前我國花生出口中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2]。黃曲霉菌的生長和黃曲霉毒素的產生有2個重要影響因素:溫度和濕度,只要條件合適,花生在生長、收獲、加工、倉儲和運輸等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被黃曲霉菌侵染,并有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ㄉa地普查結果表明,花生存在產地黃曲霉毒素田間污染的情況,青島部分地區在花生收獲時就有部分花生被黃曲霉毒素污染[3]。
山東是全國花生的主產區,出口花生數量占全國90%以上,為了了解山東地區種植花生的土壤及剛收獲的花生果的霉菌污染情況,筆者對山東省3個花生主產區:日照、青島和臨沂種植花生的田間土壤和剛收獲的花生果進行了調查研究,重點對產毒霉菌,特別是黃曲霉進行了分析,對于探討花生種植地黃曲霉毒素污染以及采取預防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樣品來源在山東省日照、青島和臨沂3個市的9個地區東港、莒縣中樓鎮、五蓮、嵐山、萊西、膠州、沂水、蘭山和莒南,分5個時間段,根據分層兩級隨機抽樣方法,共采集19種土壤樣品。同時,在土壤取樣地取新鮮收獲的花生果作為花生樣品。
1.2霉菌分離方法以無菌手段稱取25g樣品,置于無菌均質袋中,加入225ml緩沖蛋白胨水(BPW),用均質器充分均質,所得混合液即為1∶10稀釋液。制備YGC-D培養基平板(規格:140mm×15mm)備用,繼續作10倍稀釋,選擇適宜稀釋度進行檢測,每稀釋度每種樣品3個平皿,每皿500μl作涂布培養,28 ℃至第3、5、7天各記錄一次結果,在菌落數為在30~100的稀釋度選擇單菌落分離之。
1.3霉菌分類鑒定根據霉菌在培養基上的菌落特征和鏡下形態作鑒定,對在原培養基上培養7d后仍未產生孢子的菌落及未鑒定菌落轉接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繼續培養仍無孢子產生和未鑒定者劃入未鑒定菌株,除曲霉和青霉屬全部鑒定到種外,其他鑒定到種或屬。
2結果與分析
2.13個地區黏土霉菌菌相分布情況日照、青島和臨沂3個地區黏土中霉菌的菌相十分豐富,但是產毒霉菌相對含量較少,見表1。從2014年8月11日到9月12日,霉菌分離的菌相逐漸增多,而隨后有所減少。
2.23個地區沙土霉菌菌相分布情況日照、青島和臨沂3個地區沙土中霉菌的菌相情況與黏土相類似,隨時間的變化也大致相同,見表2。總體上沙土菌相明顯少于黏土。
2.33個地區黏土地花生果霉菌菌相分布情況日照、青島和臨沂3個地區黏土產花生果霉菌菌相情況與黏土土壤類似,只是菌相比土壤要少很多,產毒霉菌也相應減少,見表3。說明花生果的霉菌污染情況比土壤要低。

表1 3個地區黏土霉菌菌相分布情況

表2 3個地區黏土霉菌菌相分布情況

表3 3個地區黏土產花生果霉菌菌相分布情況
2.4日照、青島和臨沂3個地區沙土地花生果霉菌菌相分布情況日照、青島和臨沂沙土產花生果霉菌菌相情況與沙土土壤類似,只是菌相比土壤要少很多,產毒霉菌也相應減少,見表4。
2.5青島、臨沂、日照3個地區檢出霉菌菌相情況各地土壤和花生中分離出的霉菌種類相似,只是含量多少有所區別,主要有:曲霉屬、青霉屬和其他屬,優勢菌種如表5所示。
2.6青島、臨沂、日照3個地區檢出產毒霉菌菌相情況為了對產生黃曲霉毒素霉菌作進一步的研究,將國標和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產毒霉菌檢出和比率情況列出分析,見表6。

表4 3個地區沙土產花生果霉菌菌相分布情況

表5 青島、臨沂、日照3個地區檢出霉菌菌相情況

表6 青島、臨沂、日照3個地區產毒霉菌菌相分布
3討論
土壤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土壤生態系統物質轉化和能量流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關土壤真菌群落的研究已有大量報道[4]?;ㄉ寥朗且粋€復雜的、動態的有機整體,容易受到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土壤的理化性質,生育期的不同,氣候及其他因素均會引起土壤真菌的種類和數量發生變化。因此,對花生土壤真菌進行動態分析,對于探討花生種植地黃曲霉毒素污染以及采取預防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3.13個地區土壤霉菌菌相的分布該研究表明,各地區不同類型的土壤中,廣泛地分布著各類霉菌的代表屬、種。地帶不同、土質不同的土壤中,霉菌區系存在一定的差別。該研究的幾種土壤霉菌檢出率均為100.0%,菌相也十分豐富。3個地區的霉菌菌相略有差別,日照和青島地區比臨沂稍多一些。青島地區膠州的菌相比萊西的要豐富,但是產毒霉菌的菌相差別不大。沙土霉菌菌相均小于黏土,這可能由于沙土比黏土的透氣性和透水性都好,相對水分含量低的情況下,不利于霉菌的生長繁殖。這在其他研究中也有類似報道,多數研究表明,黏土中霉菌類型較多。
并非所有土壤霉菌都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而且相當一部分霉菌在人工培養基條件下不產生繁殖結構或子實體,或繼代培養后喪失產孢能力,故有些土壤霉菌還不能完全分離;而且該研究還有部分霉菌種類尚待進一步鑒定[5]。因
此,雖然該研究基本上明確了山東花生主產區土壤霉菌的種類和數量,但還不能完全顯示其土壤真菌的多樣性,還有待于深入研究。
3.23個地區花生果霉菌菌相的分布該研究對花生果霉菌菌相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各種土壤所產花生果的霉菌菌相均少于單純土壤,并且產毒霉菌數也相對減少。說明花生果在土壤中并不一定感染土壤中所帶的所有霉菌,并且自身可能也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一般花生直接食用的部位是花生仁,花生仁在花生殼包裹之下可以極大地減少霉菌對花生仁的侵染。此外調查結果表明,黏土產花生果菌相顯著多于沙土產花生果,這個結果與土壤菌相檢測結果相符。
3.33個地區霉菌菌相優勢種分析3個地區霉菌的優勢菌種都是青霉,曲霉次之,其他霉菌種類繁多,比較復雜。這可能與該研究選擇的分離培養基有關。不同的霉菌培養基:YGC-D、孟加拉紅、PDA、察氏培養基等對霉菌的不同屬種的培養效果不完全相同,有的適合曲霉(如孟加拉紅),有的適合青霉(如YGC-D),所以該研究的研究結果不能完全代表自然界的環境狀況,如要定性要做深入的研究。
3.43個地區產毒霉菌菌相分析該研究結果表明,山東花生主產區3個地區的產毒霉菌污染情況很低,且最受世界食品安全關注的黃曲霉檢出率很低,只檢出3株,其中青島檢出2株,臨沂檢出1株,說明山東花生主產區的花生生長土壤環境很好,有利于花生安全生產的實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曲霉、黃曲霉菌相分布低,并不意味著花生本身就不會被黃曲霉菌侵染,更不能認定花生不會受黃曲霉毒素污染,花生在種植、收獲、晾曬、加工、貯存、運輸等過程中都可能遭受產毒霉菌的侵染,花生采收后的相關流程的霉菌菌相調查更加重要,更多的工作仍需進行。
該研究結果表明,山東花生在種植地中遭受黃曲霉等產毒菌的侵染概率較低,不同產地花生黃曲霉毒素污染水平可能與花生在收獲、晾曬、貯存等環節有關,加強這些環節的控制有助于降低花生中黃曲霉毒素的污染。
參考文獻
[1]孫學武,王才斌.中國花生對外貿易概況及前景展望[J].山東農業科學,2013,45(11):129-133.
[2]胡東青,龐國興,張治宇,等.出口花生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預防和控制[J].花生學報,2011,40(1):36-38.
[3]龐國興,丁雷霞,姜軍,等. 青島地區花生種植地黃曲霉毒素污染調查分析[J].檢驗檢疫科學,2008,18(2):64-65.
[4]張偉,許俊杰,張天宇.土壤真菌研究進展[J].菌物研究,2005,3(2):52-58.
[5]劉淑霞,周平,趙蘭坡.吉林黑土區玉米田土壤真菌的多樣性[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8,36(7):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