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飛,王贈超,鄒玲,李文立,任慧英(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山東青島266109)
山東省地處沿海地區,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加上發達的畜禽養殖業和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為水貂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使山東省成為全國水貂養殖的大省。據海關貿易總署統計,全國平均年產水貂皮1 200萬張,其中山東省占2/3。目前,在山東省沿海地區和家禽養殖大縣,水貂養殖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成為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1-2]。然而,由于養殖密度過大、疾病防疫意識淡薄等原因,水貂傳染病不斷發生,給水貂養殖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筆者對某水貂場的病死水貂進行病原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以期避免抗菌藥的濫用,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1 病料 病料來自山東威海某水貂養殖場病死水貂。
1.2 試劑與儀器 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三糖鐵瓊脂培養基,均購自北京路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微量糖發酵管和藥敏紙片,均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3 細菌的分離培養 無菌條件下,取病死水貂心臟、肝臟、肺臟等病料劃線接種于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上,37℃下培養24 h。挑取單個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后,置于顯微鏡下進行鏡檢。
1.4 細菌的生化鑒定 挑取單菌落分別接種于微量糖發酵管、三糖鐵瓊脂培養基,對疑似腸桿菌科的細菌,按照常規方法進行吲哚、MR、VP及檸檬酸鹽利用試驗(簡稱IMViC試驗)[3]。
1.5 藥敏試驗 將純化的菌落接種于普通肉湯,37℃搖床培養12 h。將新鮮菌液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至濃度108CFU/ml,用滅菌的棉棒涂布于普通瓊脂平板。然后,將18種藥敏紙片貼在培養基的表面,37℃培養18 h后觀察結果[4],按照 CLSL 標準進行藥物敏感性評價[5]。

表1 各分離菌株的生化試驗結果及檢出率
2.1 細菌分離培養及鑒定結果 由表1可知,在病死水貂中共分離到7種細菌,共17株,菌落形態、染色特性及生化試驗表明全部為革蘭氏陰性菌,隸屬腸桿菌科。其中,分離率最高的細菌為大腸桿菌(59%),其次為哈夫尼菌(12%);另外,還分離到耶爾森菌、成團泛菌、志賀氏菌、沙門氏菌和克雷伯菌,占分離菌株的29%。在麥康凱培養基上,大腸桿菌和克雷伯菌形成紅色菌落,但克雷伯菌的菌落粘稠,用接種環可挑起絲狀物,另外也不能利用蔗糖。哈夫尼菌、耶爾森、成團泛菌、志賀氏菌和沙門氏菌均不能利用乳糖,所以在麥康凱培養基上均形成無色菌落,在三糖鐵培養基上的表現及IMViC試驗結果均存在差異。
2.2 藥敏試驗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70%以上的菌株對頭孢派酮、頭孢西叮、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吡肟、左氧沙星和磷霉素敏感,23%以上的菌株對頭孢哌酮、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處于中介,30%以上的菌株對頭孢噻吩、頭孢呋辛、環丙沙星、諾氟沙星、鏈霉素、氯霉素、四環素和氨芐西林耐藥。所有分離菌株對頭孢西叮、頭孢他啶和頭孢吡肟均敏感。

表2 藥敏試驗結果
目前臨床上治療水貂細菌性疾病的藥物有很多,但由于養殖戶長期濫用抗生素,使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加,造成水貂患病后缺乏有效藥物,甚至無藥可用。該試驗結果發現從病死水貂體內分離出的7種細菌對15種抗生素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藥性。同時試驗結果也表明,同一種細菌不同菌株的耐藥性也不相同。這與細菌表達的多樣性有關[6]。因此,同一種細菌引發的感染用相同的藥物治療,治療效果可能會差別很大,一旦出現治療無效的情況應立即進行藥敏試驗,篩選敏感藥物,加以治療。但是,由于細菌耐藥性的產生與抗生素的長期大劑量使用有關,在臨床治療中應選擇比較敏感的藥物聯合或交替使用,以減少單個藥物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時間,從而減緩耐藥菌株的產生[7]。
水貂細菌病的發生是由多種病原引起的。對某水貂養殖場進行了連續檢測,共分離到7種細菌,均為腸桿菌科細菌,說明腸桿菌科的細菌是目前水貂細菌病發生的主要病原。腸桿菌科細菌中,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克雷伯菌、大腸桿菌和耶爾森菌對人和動物具有廣泛的致病性[8],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應引起足夠重視。哈夫尼菌和成團泛菌大多為條件致病菌,水貂患此類細菌病與水貂的抵抗力降低有直接關系[9-10]。在氣候突變、管理不當時,水貂抵抗力下降,環境中和體內的條件性致病菌容易入侵機體,引起疾病的發生,但一般不會造成大面積流行。
[1]王桂芝,秦孜娟,張瑋.山東省毛皮動物養殖業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畜牧獸醫,2014,35(8):21 -22.
[2]馬利.水貂養殖商機巨大[J].吉林畜牧獸醫,2002(5):27 -28.
[3]胡桂學.獸醫微生物學實驗教程[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6:47-60.
[4]鄒玲.水貂大腸桿菌病的診斷[J].中國畜牧獸醫,2009,36(5):147-148.
[5]孫長貴,李敏,孫自鏞,等,譯.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執行標準;第二十二版資料增刊[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2,32(3):44 -49.
[6]曹榮峰,王繼芳.水貂細菌病的藥敏試驗和防治[J].中國動物保健,2008(12):61-63.
[7]王效田,孔祥峰,夏明龍,等.南京郊區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J].畜牧與獸醫,2004,36(11):6 -8.
[8]陸承平.獸醫微生物學[M].4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97-121.
[9]趙嶺樂.水貂克雷伯氏菌病的綜合診斷與治療技術[J].特產研究,2003,25(3):36 -37.
[10]劉德福,王廣森.水貂巴氏桿菌與沙門氏桿菌混合感染的診治[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3(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