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珍 (泉州市鯉城區農林水漁業綜合執法大隊,福建泉州362000)
近年來,塑料大棚在農業生產上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蔬菜、花卉、水果等產品的主要栽培設施[1-2]。塑料大棚茶園在名優綠茶生產中表現為春茶萌芽早,茶葉開采期提前,減少秋冬霜凍和春季“倒春寒”的影響,提高茶葉產量等優點[3-5]。塑料大棚能否應用于烏龍茶冬季栽培需要進一步檢驗。筆者在福建省泉州市灌溉試驗站的塑料大棚茶園試驗區,于2010~2013年進行冬季鐵觀音茶樹栽培試驗,結合應用微噴灌節水技術,分析塑料大棚茶園內外溫度和濕度等環境條件的變化,測定不同條件下茶樹的生長量和茶葉品質變化,探討冬季烏龍茶塑料大棚栽培的管理枝術方法,為烏龍茶的設施栽培生理和反季節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福建省泉州紫帽山(龍嶺)泉州市灌溉試驗站的茶園試驗區進行。該地年平均氣溫21.3℃,極端最高氣溫38.8℃,極端最低氣溫-2.8℃,無霜期355 d左右,年均日照時數1 703.9 h,年均降雨量1 417.8 mm,土層是以殘坡積為主的壤土層,厚度在0.5~3.0 m,土壤容重1.458 g/cm2,田間持水量 18.73%。
采用的塑料大棚為鋼架拱型結構,方向坐北朝南,棚跨寬6.5 m,棚高度3.7 m(肩高2 m,拱高1.7 m);棚膜采用耐低溫、抗拉壓、抗老化、透光率高的0.10 mm厚的PVC無滴膜。在大棚兩側離地0.3~1.8 m范圍設可啟閉的通風道,兩端設有進出門。大棚內離地2 m處安裝有微噴灌系統,輸水的毛管連接到茶樹上方,使微噴灌水直接噴在茶樹冠葉面上及樹體表面。
1.2 試驗設計 以福建大面積栽培的烏龍茶品種鐵觀音[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為試驗材料,樹齡為4年生,株行距為20 cm×60 cm,株高80 cm。秋茶采收后結合封園進行塑料大棚栽培管理,當氣溫達到30℃左右時打開大棚兩端的邊門開始通風散熱,每隔8~12 d應用微噴灌設施對茶樹補充灌溉1次。在同一區域以沒有塑料大棚作為對照,田間管理按照常規方法進行。
1.3 測定方法 試驗期間應用智能溫濕度記錄儀測定塑料大棚內外的小氣候條件變化,每20 min分別測定1次大棚內外的溫度和濕度,以及土壤中5、10、15和20 cm的土層溫度。茶葉采收時采用乙醇浸提-分光光度計法測定葉綠素含量[6],用直尺測量新梢枝條的長度,統計新梢枝條的葉片數,用電子天平稱量茶葉鮮重。
2.1 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溫度和濕度的變化 在鐵觀音茶樹生長期10月17日至12月31日進行塑料大棚氣溫、土溫和空氣濕度測定(表1)。2012年冬季茶葉栽培生長期為75 d,塑料大棚內總積溫為1 568.3℃,比露天茶園增加積溫286.1℃。塑料大棚內日平均溫度為20.6℃,而露天茶園日平均溫度為16.9℃,塑料大棚內溫度提高3.7℃;茶樹生長最適宜溫度大于18℃時塑料大棚內的天數是57 d,露天茶園的天數是32 d,超過25 d;塑料大棚內日平均相對濕度為90.6%,而露天茶園日平均相對濕度為80.7%,塑料大棚內相對濕度提高9.9%。塑料大棚內溫濕度的提高促進茶樹枝梢提前萌動和快速生長。冬季鐵觀音茶樹生長期塑料大棚內地下0~20 cm土層中的土壤總地溫為1 659.4℃,比對照增加208.3℃,日平均增加2.7℃。

表1 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溫濕度的比較
2.2 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氣溫的日變化 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溫度日變化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13:00時的平均最高溫度是29.5℃,6:00時的平均最低溫度是16.4℃,溫度的波動幅度為13.1℃;而露天茶園的最高溫度是21.2℃,最低溫度是14.7℃,溫度波動幅度是6.5℃。茶樹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8~25℃,生長旺盛的溫度為20~30℃,可以看出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每天有13個時段維持在最適宜的溫度范圍內,適合茶樹生長需要,而露天茶園只有7個時段維持在此溫度范圍內,有17個時段溫度是小于18℃的生長最適宜溫度,露天茶園不適宜冬季茶樹的生長。
晴天時塑料大棚內的溫度明顯提高,2012年12月日照天數20 d,塑料大棚內日均溫18.7℃,比對照13.7℃提高5℃。從圖2可以看出,露天茶園9:00時溫度14.8℃,20:00時溫度13.7℃,日平均溫度為14.9℃;而大棚內溫度從8:00時開始升高,9:00時達到21℃,20:00時仍達到15.3℃,日平均20.1℃,大棚內的日平均溫度提高了5.2℃。

圖1 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溫度日變化

圖2 冬季晴天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溫度日變化
2.3 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空氣濕度的日變化 從圖3可以看出,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有20個時段的相對濕度均大于80%,且各個時段相對濕度都比露天茶園高,有利于茶樹生長。晴天時塑料大棚內的濕度明顯提高,從圖4可以看出,露天茶園只有在17:00至22:00的5個時段相對濕度大于80%,日平均相對濕度為70.7%,而塑料大棚內有19個時段的相對濕度均大于88.5%,日平均相對濕度提高17.8%,從而有利于茶樹的生長。

圖3 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空氣濕度日變化

圖4 冬季晴天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空氣濕度日變化
2.4 冬季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土壤溫度的日變化 冬季晴天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5 cm土層溫度日變化見圖5。由圖5可知,晴天時塑料大棚內5 cm土層溫度升高最明顯,2012年12月日照天數20 d,塑料大棚內5 cm土層溫度日均溫19.9℃,比露天茶園15.3℃提高了4.6℃;12月7日(晴天)塑料大棚內5 cm土層溫度各個時段為17.1~26.0℃,比露天茶園土層溫度12.9~19.1 ℃提高4.0~7.2 ℃,日平均提高5.5 ℃。

圖5 冬季晴天鐵觀音塑料大棚內外5 cm土層溫度日變化
2.5 冬季塑料大棚內外鐵觀音茶樹產量的變化 茶葉的產量取決于新梢葉片數量和單葉重,塑料大棚內的鮮茶產量為525 g/m2,高于露天茶園的300 g/m2,產量提高75%;干重提高61.22%。塑料大棚內鐵觀音茶樹的枝梢生長快,枝梢長度增加4.85 cm,每個新梢上的葉片數增加1.5片,單個葉片的重量增加9.81%(表2)。

表2 冬季塑料大棚內外鐵觀音茶樹產量的變化
2.6 冬季塑料大棚內外鐵觀音茶樹光合色素含量的變化由表3可知,塑料大棚內鐵觀音茶樹的總葉綠素含量提高22.97%,類胡蘿卜素含量提高24.50%,葉綠素含量的增加主要表現為葉綠素b的增加,從而有利于提高塑料大棚內鐵觀音茶樹的光合特性。因此,冬季塑料大棚為鐵觀音茶樹生長提供適宜生長溫度、空氣濕度和土壤溫度,促進茶樹植株生長,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

表3 冬季塑料大棚內外鐵觀音茶樹光合色素含量的變化
采用塑料大棚進行鐵觀音茶樹冬季栽培,塑料大棚內的日平均氣溫升高3.7℃,相對濕度增加9.9%。塑料大棚內溫度和濕度的提高,促進鐵觀音茶樹枝梢的提前萌動和快速生長。冬季晴天天氣塑料大棚內溫度、空氣濕度和土壤溫度提高最明顯,塑料大棚內日平均氣溫提高5.2℃,日平均空氣相對濕度提高17.8%,5 cm土層溫度各個時段為17.1~26.0℃,比露天茶園提高了4.0~7.2℃,日平均土溫提高5.5℃,從而有利于茶樹的生長。塑料大棚內鐵觀音茶樹的枝梢長度增加4.85 cm,葉片數增加1.5片,單葉重增加9.81%,產量提高75%;葉片的總葉綠素含量提高22.97%,類胡蘿卜素含量提高24.50%。
[1]林瑞坤,楊開甲,陳彥,等.福州春季塑料大棚內土壤溫度日變化特征及其對棚內氣溫的響應[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2):193 -196.
[2]曾照旭,樸一龍,李聰,等.冬季塑料大棚內氣溫和土溫的變化研究[J].北方園藝,2013(11):47 -49.
[3]黃海濤,屠幼英,崔宏春,等.塑料大棚內覆蓋對茶園早春低溫凍害的防御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201 -204.
[4]黃壽波,許允文,俞忠偉,等.塑料大棚茶園微氣象特征與龍井茶生產[J].浙江林學院學報,1997,14(1):58 -66.
[5]陳軍如.塑料大棚茶園生產技術概述[J].茶葉科學技術,2012(1):12-14.
[6]王學奎.植物生理生化試驗原理和技術[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