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睿,侯文軍(.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甘肅定西743000;.甘肅科隆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蘭州730070)
將整株植物或其中一部分經過采集后保存起來,以備隨時觀察,被稱為植物標本。它是經過整理的植物實物樣品。若植物是藥用植物,則稱其為藥用植物標本;若是經過壓制干燥后保存的,則稱其為藥用植物臘葉標本。一般,藥用植物標本系指臘葉標本。如果它被保存在瓶中的藥水中,那么就叫浸制標本[1]。該研究只談臘葉標本。藥用植物標本是生動直觀的教學材料,是科研生產的資料,是植物分類工作的物質基礎,是鑒別中藥標準的對照品,在中藥及相關專業教學、科研、生產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臘葉標本制作簡單,易保存,但在制作過程中原色很難被保持,極易發生發黑、發黃、發白等變質現象。如何保持臘葉標本的原色,提高成品的真實感,已成為人們制作臘葉標本的關鍵技術。近年來有大量文獻報道了植物標本保色的方法[2-3],主要通過物理法、化學法等保持標本原色。就標本保色,王艷秋等[4]做了一些研究,雖保持了標本的原色,但在生產實踐中并未得到大規模推廣。通過直接壓制干燥法和加溫壓制干燥法,筆者研究了這些方法對藥用植物標本保色的影響,以期尋找出保持植物原色的最佳方法,為藥用植物臘葉標本的制作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1 材料 2014年6月2日在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生化系中藥園采集了10種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藥用植物,分別為豆科的紅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桔??频狞h參(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鳶尾科的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唇形科的藿香(Agastache rugosus(Fisch.et Mey.)O.ktze.)、黃芩(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ls)、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inn.)Britt.),十字花科的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傘形科的獨活(Angelicae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試驗于2014年6~8月在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生化系中藥標本室進行。
1.2 方法
1.2.1 試驗地自然概況。試驗地選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生化系中藥園,占地2 300 m2,地處E 103°34'~103°47',N 36°5'~36°10',海拔 1 420 ~3 941 m,屬中溫帶半干旱區,溫帶大陸性氣候明顯,降水較少,日照充足,溫差較大。該地區年降水量425.1~565.2 mm,年日照時數2 155~2 450 h,無霜期122~158 d,年平均氣溫5.6 ~7.2℃,極端的最低氣溫-27.1℃,≥10℃積溫1 775~2 585℃,土質略偏黏性。
1.2.2 標本采集。在2014年6月2日早上9點于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生化系中藥園采集紅芪、黃芪、黨參、射干、黃芩、藿香、紫蘇、桔梗、獨活、菘藍10味藥用植物標本。每味采15株,備用。
1.2.3 標本含水量的測定。采用烘干法測定[5-6]。取每味藥用植物的地上部分,用剪刀剪成1 cm見方的小塊,裝于鋁盒中,蓋好鋁盒蓋子,重復3次。立即拿回實驗室,鋁盒去蓋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稱重。
標本含水量=(W1-W2)/(W1-W)×100%
式中,W為空鋁盒質量;W1為鋁盒加烘前植物的質量;W2為鋁盒加烘后植物的質量。
1.2.4 標本保色試驗。試驗采用直接壓制干燥(A)和加溫壓制干燥(B)2個處理。直接壓制干燥試驗(A)采用單因素三水平處理,即1 d翻2次標本(A1)、1 d翻1次標本(A2)及2 d翻1次標本(A3)。將采集備用的10味藥用植物(A1-1紅芪、A1-2黃芪、A1-3黨參、A1-4射干、A1-5黃芩、A1-6藿香、A1-7紫蘇、A1-8桔梗、A1-9獨活、A1-10菘藍)經過清洗、修剪、整理后,打開標本夾板(標本夾板由2塊夾板組成),放上5張吸水紙,再將植物標本整齊、均勻地擺于吸水紙上。對于標本太長的,可按“V”、“之”或“N”字形擺于吸水紙上,使花、葉展平,姿式美觀,不能使多數葉片重疊,要壓正面葉片,也要壓反面葉片。同時,要保證標本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得露在吸濕草紙外;把折疊著的花、枝和葉小心地張開且整理好;若花、果、葉脫落,則必須裝在紙袋保存,袋面上寫上標本號碼。
在標本上再放5張吸水紙,如此將標本逐份與吸水紙相互間隔放置,平鋪于一塊夾板上,在最后一份標本上放5張吸水紙,再將另一塊夾板蓋在上面,最后用繩綁緊2塊夾板。綁時,要注意兩對角同時用力,保證四角高低一致,反復加壓,壓緊標本。將標本放于通風陰涼處,間隔12 h又按上述方法更換一次干燥的吸水紙,更換時動作要慢,避免弄壞標本,于第2天同一時間整理標本并且換上干燥的吸水紙。1 d翻1次標本(A2)及2 d翻1次標本(A3)的壓制標本的方法步驟同A1。不同之處在于更換吸水紙的次數不同,A2是每天同一時間換1次干燥的吸水紙,A3是每2 d同一時間換1次干燥的吸水紙。注意事項同上。每個處理重復3次。
加溫壓制干燥(B)也采用單因素三水平處理,即加熱溫度設為30℃(B1)、40℃(B2)及50℃(B3)。加壓標本同上。壓好后,及時送烘箱中烘烤。每隔2 h更換1次吸水紙。每個處理重復3次。
1.2.5 統計方法。每換一次吸水紙,以中藥園原新鮮植物為參照,通過觀察、對比,統計藥用植物標本莖、葉、花干制、顏色變化、完整度、霉變等情況。
2.1 藥用植物標本采集 作為標本,要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和完整性,即木本植物要帶枝采集,草本植物必須要全株帶根采集,種子植物要有花有果,蕨類植物要帶有孢子。因此,對于植物標本,必須在其特定的生長階段進行采集。枝、葉標本是比較容易采集到的。但是,分類上大多以花、果為依據。這就必須在花期采花、果期采果。在北方地區,春秋季節是采集的黃金季節。采集植物標本一般在晴天進行,最好在上午9:00以后。這是因為受雨水或露水淋濕的植物不利壓干,而且會使標本變黑甚至霉爛。另外,由于植物的花、葉在夜間閉合,早晨還沒有完全展開,也不利于制作標本。
以上10味藥用植物均采全株,注意采挖根時盡量挖完整,避免擦傷或挖斷。每種植物采18株,掛好標簽,洗掉根上的泥土,修去爛葉、破葉、黃葉、病葉及部分小枝,不能使其重疊太多,去掉殘缺不全的花朵。在修剪時,要注意留下葉柄,去除整個葉片,盡可能保留植株的完整性,保留其原始特征。
2.2 藥用植物臘葉標本的干燥原理 植物材料的水分向外蒸發依賴水分外擴散與水分內擴散兩種作用。水分外擴散是水分從植物材料表面蒸發到干燥介質中的過程。這與材料的表面積、空氣流動速度、溫度及空氣的相對濕度等有很大的關系。除相對濕度與蒸發速度呈負相關外,其他均與蒸發速度呈正相關。
水分的內擴散是水分在植物材料內部從含水量高的部位向含水量低的部位移動的過程。在干燥過程中,當植物材料表面含水量低于內部時,造成植物材料內部與表面水分間的水蒸氣壓差,水分就從含水量較高的內部向含水量較低的表面移動[7-9]。
2.3 藥用植物標本含水量 由圖1可以看出,不同藥用植物對含水量有直接的影響,藥用植物種類不同,含水量不同。在10味藥用植物中,射干含水量最高,為87.96%,其次為獨活、菘藍、黨參,紅芪含水量最低,為66.85%。藥用植物含水量的多少與臘葉標本的成品率有一定的關系。一般,含水量越低,成品率越高,反之,亦然。

圖1 藥用植物臘葉標本含水量比較

表1 直接壓制干燥藥用植物臘葉標本的現象統計

續表1
2.4 直接壓制干燥對藥用植物臘葉標本保色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直接壓制干燥對藥用植物臘葉標本的保色有一定影響。對于同一味藥用植物,在相同的時間內,更換干燥吸水紙的次數與標本保色(成品率)呈正比。也就是說,在以上3種處理中,A1處理的臘葉標本成品率最高,A2處理次之,A3處理的標本成品率最低,標本葉片顏色幾乎100%變色。在同一處理下,含水量與標本保色(成品率)呈反比,即含水量越高,保色效果越差,含水量越低,保色效果越好。
2.5 加溫壓制干燥對藥用植物臘葉標本保色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加溫壓制干燥對藥用植物臘葉標本的保色(成品率)也有一定影響。對于同一味藥用植物,在相同的時間內,隨著溫度的升高,臘葉標本的保色效果增加,即50℃下臘葉標本的保色效果最好,40℃次之,30℃下臘葉標本的保色效果最差。在同一溫度下,臘葉標本的含水量越高,保色效果越差,含水量越低,保色效果越好。
2.6 兩種不同處理對藥用植物臘葉標本保色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加溫壓制干燥處理對藥用植物臘葉標本的保色效果較好,但由于大量翻壓,人為造成標本破損較多,故影響標本的成品率,使得成品率大大降低。因而,在處理標本時,既要考慮到植物材料的差異,又要考慮到處理時所采用的方法、時間的長短及環境等因素。

表2 加溫壓制干燥藥用植物臘葉標本的現象統計

表3 兩種不同處理對藥用植物臘葉標本保色的比較
藥用植物標本在中藥材專業教學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植物材料的應用必須視具體情況而定,植物標本的形狀、色澤盡量應保持自然狀態及原有的顏色,使初學中藥材專業的學生在觀察和識別藥用植物標本時真實感強,為識別和鑒定各類藥用植物以及提高專業教學質量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在藥用植物標本的制作過程中,含水量是影響藥用植物標本保色的一個最關鍵因素。一般,含水量越低,成品率越高,反之,亦然。此外,吸水紙的更換次數也是影響藥用植物成品率的一個關鍵因子。一般,更換次數越頻繁,保色效果越好,但由于大量翻壓,破損嚴重,成品率降低。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標本含水量的高低,將藥用植物分類,采用50℃加溫壓制干燥法(含水量低的可以適當降低更換吸水紙的頻率),就可以快速制成具有固有色澤、逼真、完整的藥用植物標本,為科研、教學提供便利條件。
[1]陳志娟,高靜,趙楊,等.藥用植物標本制作、保存技術的研究[J].甘肅中醫,2009,22(7):55 -56.
[2]黃肇宇,蔣波,覃雪梅.植物標本原色澤的保色技術研究[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6,27(3):125 -127.
[3]舒偉,張興國,龍曉枝,等.中藥材原色標本制作技術的研究及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3):16495 -16496.
[4]王艷秋,王春,劉明,等.關于植物標本保色的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7,29(S1):45 -47.
[5]《土壤含水分測定方法》編寫組.土壤水分測定方法[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6.
[6]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化分析(土壤農化專用)[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
[7]何秀芬.國外干花及其加工工藝[J].世界農業,1990(1):28 -30.
[8]錢義守.永不凋謝的花[J].園林,1989(5):41.
[9]毛萍.干燥花卉的制作[J].花木盆景,199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