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功舉 樊玉田


1.儀器的選用出現錯誤。常見錯誤包括:容量瓶的規格選擇不當,容量瓶上標記的內容把握不準,漏寫容量瓶的量程大小;需用到的玻璃儀器出現遺漏等。
點評 選用容量瓶時,要考慮其規格大小,選擇標準一般是最接近或等于所配溶液的體積。同時,計算溶質的有關量時,溶液的體積則應按所選用的容量瓶規格的大小為準。
2.對溶質有關問題把握不準。主要有兩類問題:一是對溶質成分把握不準,如用結晶水合物配制溶液時,計算溶質的質量時忽略了結品水;二是對固體溶質質量的稱量出現錯誤。算需要的膽礬的質量為12.5g,用托盤天平稱取12.5 g膽礬;將稱量好的膽礬放人燒杯中溶解,冷卻至室溫;轉移至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壁2~3次,洗滌液一并轉入容量瓶中;輕輕振蕩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勻;然后,緩緩地將蒸餾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線1cm~2cm處,改用膠頭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餾水至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處正好與刻度線相切;蓋好瓶塞,反復上下顛倒,搖勻。
正確答案:12.5 配制過程如正解
點評 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如溶于水中的HC1氣體等),可以是單質(如Cl2)、化合物,也可以是離子或其他特定組合。若是活潑金屬、活潑金屬氧化物等能與水發生反應的物質,則溶質為反應后的生成物。若溶質雖不與水反應,但沒有全部溶解,則溶質的質量只包括溶解的部分。若溶質為結晶水合物,溶于水后,溶質的質量就不包括結晶水的質量了。
3.誤差分析中判斷出錯。常見易錯情形有i類:一是對是否存在誤差及誤差是偏大還是偏小判斷出錯;二是誤差原因未找準;三是未注意量筒、天平、窬量瓶的結構特點,導致誤判。
例3 某同學配得0.5 mol·L-1的H2SO4溶液后,他對所配制的稀硫酸進行測定,發現實際濃度小于0.5 mol·L-1。請你分析:該結果可能是由下列操作中的____(填寫字母)引起的。
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仰視量筒的刻度
B.容量瓶未干燥即用來配制溶液
C.濃硫酸在燒杯中稀釋后,未冷卻就立即轉移到容量瓶中,并進行定容
D.往容量瓶轉移液體時,有少量液體濺出
E.定容時,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
F.燒杯未進行洗滌
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復搖勻,靜置后,發現液面低于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
錯誤答案:AE
錯解:審題不細,錯判誤差是偏大的。仰視量筒的刻度,意味著多量取了硫酸,溶質增多;俯視容量瓶的刻度線,使所加水的體積偏小。得出所配溶液的濃度均偏大。
正解:根據c=n/V分析判斷,各種操作對溶質的物質的量或對溶液的體積的影響。A項,仰視量筒的刻度,意味著多量取了硫酸,溶質增多,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B項,不影響溶液的體積,也不影響溶質的物質的量,故無影響;C項,濃硫酸在燒杯中稀釋后,未冷卻就立即轉移到容量瓶中,并進行定容,會導致溶液的體積偏小,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D項,溶質減少,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小;F項,溶質減少,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小;G項,溶液的體積偏大,使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小。
正確答案:DFG
點評 誤差分析是各類定量實驗問題處理中的難點,主要是分析依據或原理把握不準。如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溶液時,用容量瓶進行定容時,仰視或俯視讀數都會造成一定的誤差。
4.忽略了問題所處的實驗情景。在計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時,一要注意不能把水的體積當成溶液的體積;二要注意容量瓶的規格與實際配制的溶液體積的關系。
例4 某化學實驗室需要0.5 mol·L-1的H2SO4溶液450 mL,某同學欲用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 g·cm-3的濃硫酸來配制,需要該濃硫酸的體積為____mL(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正確答案:13.6
點評 容量瓶只有一個刻度線,因而所配溶液的體積只能是它的規格所確定的體積。當題目中溶液的體積數據與容量瓶的規格數據不一致時,則應選用與該體積數據最接近的容量瓶的規格數據作為計算依據。
5.不清楚用混合溶液配制溶液的方法。一般是改變混合溶液中各溶質的濃度,涉及溶液的稀釋和混合問題。如通過溶液的配制,使一種溶質的濃度增大,另一種溶質的濃度減小,或均減小等。
點評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認識到稀釋后的Na2SO4溶液的體積就是最后配制所得的混合溶液的體積(500 mL),以此為依據,求出加入的55.8%的H2SO4溶液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