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BIRTV2015)26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開幕,DJI大疆創新此番攜多款主力航拍無人機及手持云臺產品亮相本屆為期3天的展會,受到各方高度關注。本刊編輯采訪到了大疆創新公關總監王帆,詳細了解這家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動態與堅持的理念。
Q:數碼影像時代
A:DJI大疆創新公關總監王帆
Q:從如影Ronin到如影Ronin-M,大疆創新一直在使自己的穩定器輕量化,怎么看待電子穩定器的輕量化和它的定位?
A:DJI最初從研究飛行穩定控制開始,后來開始嘗試航拍,飛行控制是好操作的,但是在高空中拍攝時難免會有震動和偏移影響畫面質量。所以我們進一步開始研發云臺,因為只有云臺好了才能保證攝像頭的穩定保證畫面不抖。“如影”系列就是源自大疆無人機機載云臺系統的衍生產品,現在我們的發展進入地面領域,推崇天地一體化拍攝。
如影Ronin自重4公斤左右,載重7公斤左右,體型和重量相對比較大。它的定位是高端市場,主要是為好萊塢和中國導演拍電影使用的專業攝影機準備的,因為那些攝影機都很大,需要相對較重的穩定器去承載。但是慢慢我們發現相對來說的中低端客戶在拍攝時也有使用的需求,比如婚慶公司在拍攝時使用的攝影機比較小型,如影Ronin對于小型的攝影機來說就是“大炮打蚊子”,并不實用;所以我們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如影Ronin-M,專門針對單反相機和輕量級的攝影機配備。如影Ronin-M自重2公斤左右,可載重3公斤左右,這樣客戶在使用時就比較輕松,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我們產品的普及程度。
Q:大疆創新經緯Matrice 100開放式飛行平臺的發布,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多可能,這種技術開發的初衷是什么?
A:經緯Matrice 100是我們“為他人做嫁衣”的平臺,為開發者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現階段我們的口號是“做會飛的照相機”,但DJI作為一家有遠見的企業我們不僅僅希望做到這樣,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做到會飛的機器人,這樣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對我們企業自身來說我們的智慧是有限的,但是各行各業用戶的智慧是無窮的,也許我們怎么也想不到的創意,是客戶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事情。讓更多的開發者和行業的人做更多他們擅長而我們不了解的事情,這樣就能給無人機的產業帶來一個爆發點。未來我們會不斷改進,推出更新更優的二次開發平臺。
我們去年推出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軟件開發套件)有兩個部分,一個叫Mobile-SDK,是根據現有的無人機為基礎,讓開發者自己設計軟件APP,有創意的使用我們機器,我們提供平臺給他們一個接口,讓他們可以做這件事情。另一個硬件的叫Onboard SDK,機載SDK就是這款產品。我們把設備給到各行各業的人,由開發者制作硬件,然后我們負責把他們做的硬件帶上天,如紅外線熱感應探測、空中喊話系統等。
Q:DJI Guidance視覺傳感導航系統的出現,讓飛行器更加智能化也更加安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嘗試嗎?
A:Guidarice視覺傳感導航系統是與經緯M100同時推出的智能化避障系統。智能化顧名思義是能在空中自由的做一些事情但是又不超出安全合理的范疇。如今我們一些消費級的無人機是沒有避障系統的,但有了這款系統后在飛機的前后左右下,五個方位有感應,當飛到前方20米就有障礙物比如大廈的時候會發出警告或自動停住,讓飛手進行下一步的操作。當然這只是初步的開發,未來我們還會開發自動繞過這些障礙物體的系統。我們所說的智能化最重要就是要保證安全,我們的無人機都裝有GPS定位系統和特殊區域飛行限制功能,到國家禁飛的地段就會直接停下來,只有把安全做好了我們才敢把這些器材交給客戶。
Q:除了民用航拍,大疆創新有沒有計劃讓自己的飛行器涉足更多領域?
A:這個是肯定的,我們一直在不斷研發創新。
現在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我們現階段的會飛的照相機,除民用外我們的產品還能用于消防抗震救災、農業、體育運動、新聞直播、野生動物檢測、教育等行業。其二就是結合SDK來應用。有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我們的飛行平臺在復旦大學和英特爾合作下創造了一個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統,經緯M100加上他們的感應器,可以在大街上記錄違章停車的車輛。另外做3D地圖測繪的瑞士公司Pix 4D,使用我們的無人機10分鐘左右繞大廈一周就可以完成3D建模,這比之前他們在地面還是通過其他方式做測繪都方便。
責編/王可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