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長濤
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
文/李長濤
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書記抓、抓書記”的有關要求,我作為縣委書記,認真履行基層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聚焦黨建主業,堅持問題導向,抓重點、破難題、補短板,不斷完善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機制,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李長濤(中)到種畜場開心農村小菜園調研
一是堅持重大問題牢牢抓在手上。縣委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委主體責任體系,每年第一個常委會研究基層黨建工作,每個季度必專題研究一次,并要求黨委書記靠前指揮,真正把主體責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縣委堅持眼光向下、盯住基層突出問題抓決策,由我親自參與謀劃了責任、項目、保障“三個體系”,實施組織覆蓋、素質提升、載體創新、富民強村領航等“六項工程”。每年確定重點抓的2-3個具有基礎性、牽動性的項目,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實基層、打牢基礎。2015年,實施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提檔升級”工程,縣委帶頭,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投入5000余萬元新建、改擴建村部95個。實行鄉鎮黨委周匯報、月調度、季度通報、半年現場推進,確保工程實現“5月動工,7月主體完成,10月投入使用”的目標。目前,全縣189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活動場所面積200平方米,活動廣場面積1000平方米的標準,解決了農村黨組織基礎條件差、公共服務弱這一問題,夯實了黨建基礎,筑牢了黨建陣地。
二是堅持難點問題親自研究解決。針對基層黨建薄弱環節,縣委將農村黨建難點問題作為“一把手”項目,實行項目化管理,明確項目任務、責任主體和推進措施,做到親自部署、親自研究、親自協調。為打破村集體經濟匱乏,村有心無力為群眾辦事,嚴重影響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的困局,縣委規劃村集體經濟發展愿景,提出到2018年底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80%、消除“空殼村”的總體目標,并明確作為基層黨建頭牌項目,由我直接認領、直接抓。研究制定《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意見》,縣委常委每人聯系一個鄉鎮、幫扶一個村,示范打樣;其他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共同推進;縣人大、政協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專項視察,通過看項目、辦提案、搞評議,督導壯村任務落實;縣直部門一對一包窮村,理思路、找項目、拉資金、給技術、育人才,盡其所能助力各村突破發展瓶頸。目前,全縣138個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占73%,比2012年增加了30%,村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9月,在全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上,我就鐵嶺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經驗進行了交流。
三是堅持常規問題蹲點解剖麻雀。作為縣委書記,我將基層黨建作為日常功課來做,在上任的近兩年時間里,走遍了全縣14個鄉鎮(場)和189個村,每到鄉村必問、必看、必研究黨建工作,對一些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入研究,發現規律,摸清家底。圍繞黨員隊伍素質能力不高、“三會一課”不經常等普遍存在的問題,縣委深入研究對策,通過建立鄉鎮農民黨校,每月每村上1期黨課的方式加以解決。黨課教員隊伍由各鄉鎮黨委副書記、紀檢書記、組織委員、法治副書記、第一書記等組成,以信仰、信念、忠誠教育為主,講解馬列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農村建設等,統一制定培訓教材。縣委組織部與鐵嶺技師學院聯合創立“鐵嶺縣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開設村書記創業培訓班、優秀青年全日制中專定向委培班、農民黨員技能培訓班等。目前,經過村“兩委”提名、鄉鎮(場)黨委初審和組織部復審面試后,24名優秀青年到鐵嶺技師學院參加全日制中專定向委培班;村書記創業培訓班近期將在新臺子鎮、腰堡鎮試點授課,之后在全縣范圍開展。這一舉措有效推動了我縣農村“五支隊伍”建設,為村級黨組織培養了強大的后備力量,夯實了基層黨建工作的基礎。
(作者系鐵嶺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