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永學 王聰
文化改革助力文化強省
——遼寧全面深化改革在路上(文化體制改革篇)
文/戚永學 王聰
2015年6月16日,遼寧日報新媒體集團正式以“北國傳媒”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上市,證券代碼832647。同日,遼寧日報新聞客戶端也正式上線運行。這是我省黨報媒體聯姻資本市場和“互聯網+”,完善布局擴充體系的一個縮影。
2015年8月22日,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省級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正式開放,設有特殊群體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館、多功能報告廳、展覽展示廳、新書坊等特色館廳。全天候服務、無證閱讀服務和免費無線網絡服務,大大滿足了群眾文化需求。這是遼寧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基礎建設、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文化體制改革則是實現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去年以來,我省通過實施工程化管理、項目式推進,著力推動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機制、轉變輿論引導機制和方式、健全文化宏觀管理體制和完善文化產業體系等7個重點領域改革,取得了一定實效。

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省級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
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省委印發了相關實施意見,省直有關單位制定了具體方案,通過編輯出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風采》,組織“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等宣傳活動,加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以習近平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為契機,結合弘揚踐行新時期遼寧精神,在全省組織開展了“跟著郭明義學雷鋒”宣傳教育和主題實踐活動。目前,郭明義微博粉絲突破2100萬人,郭明義愛心團隊發展到600多支、150多萬人。制定了《遼寧好人身邊好人常態化推選辦法》,加強“遼寧好人”推選和宣傳,推進“遼寧好人網上展館”建設,積極向中宣部推薦李超、毛豐美等為時代楷模。出臺了《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的實施意見》,組建了省志愿服務聯合會,在沈陽市開展了物業服務企業崗位學雷鋒常態化試點。開展了“鄰里守望”志愿服務活動,上百萬名志愿者積極參與,40多萬人次得到幫助。
我省制定了《遼寧省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應急預案》,進一步健全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應急管理體系。注重加強和改進新聞出版主管主辦、許可準入和年審年檢等制度,對中央、省內新聞單位駐地方機構進行了排查清理整頓。加強了對新聞出版從業人員的管理,開展了從業人員資格注冊、審查、培訓,落實了新聞從業人員職務行為信息保密協議制度。進一步打擊了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對個別都市類媒體虛假報道進行整治,組織全省萬名新聞從業人員作出自覺抵制虛假新聞承諾。創新新聞人才培養模式,與遼寧大學共同組建了新聞與傳播學院。構建完善了網絡宣傳治理體系,成立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完成省、市、縣三級網評員基本信息統計、建立省級核心網評員信息檔案及管理平臺測試工作。開展了系列專項整治,妥善處置網上負面有害信息,關閉不良違規頻道,全省網絡空間逐漸清朗起來。
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文化事業全面健康發展,我省制定了《遼寧省省屬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省屬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初步構建起黨委政府有機結合、宣傳部門有效主導的國有文化資產監管模式,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和推廣。制定了文化單位社會效益考核辦法,健全確保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有效機制。認真履行文化資產監管職責,依法依規審批一系列省屬文化企業資產變動等重大事項。深入推進文化領域簡政放權轉變職能,進一步改革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累計取消行政審批事項94項,下放14項。開展了文化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查處違規行為200多起,查辦一系列違法案件。通過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收繳非法報刊近3萬份。
我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積極穩妥推進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加快促進省直文化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引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整合省內優勢出版資源,成立了遼寧北方期刊出版集團。及時協調財稅部門,落實轉制文化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督促傳統文化事業單位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協同推進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經費保障等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全省文藝院團、非時政類報刊、新華書店等改革,規范事業單位普通管理崗位聘用工作內容和程序。目前,省文化廳所屬事業單位基本實現全員合同聘任,完成分類設崗、聘任到崗。深化遼寧廣播電視臺制播分離改革,組建符合市場機制的節目制作機構,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節目。推進遼寧北國數字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業務、人員重組,推動其整體轉制成為股份公司并成功在新三板上市,有力促進了全省廣電網絡整合和雙向數字化改造。
立足借力“互聯網+”推動傳統媒體轉型升級,我省制定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拓展網絡移動終端等傳播領域,發展新興媒體。通過開展對全省報刊數字化出版的摸底排查,制定了《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評估方案》。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重點項目,積極爭取國家新聞出版產業發展項目庫資金,著力推進“創新升級全媒體提升傳播力”項目,實現遼寧日報新聞客戶端上線運行。通過與省紀委民心網合作,創建了北方手機臺民心頻道。通過與微軟公司合作,加速推進了省內新聞媒體與互聯網業務創新的相互融合。通過與知名網絡企業合作內容,拓展了手機電視業務服務領域。
著眼于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我省制定了《遼寧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組建了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創新文藝精品扶持機制,設立了遼寧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扶持專項經費3000萬元,同時完善配套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推進評獎制度改革。在第十三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評選中,我省各藝術門類均有作品獲獎。大力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了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實施了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完成了朝陽、喀左、阜蒙、岫巖4個試點縣和全省國有林場2.4萬戶設備招標采購。推進了全省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先后建成了420個鄉鎮文化站電子閱覽室,完成了2015年社區書屋規劃選址,完成了省博物館、省圖書館搬遷,啟動了遼寧藝術中心建設。以“百萬圖書萬里行”、文藝演出“五進”等6項活動為載體,推動了公共文化流動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了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推出“送戲到基層演出”“文化進萬村”“百姓大舞臺”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成功舉辦了遼寧省第三屆、第四屆全民讀書節。推進全民文化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書屋、國影、雅樂、健身等8項子工程。開展了省直藝術院團與基層藝術團體結對共建活動,協調省直4家院團、省藝研所及沈陽、大連相關院團對18家基層單位進行“結對子”幫扶。
著眼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我省編制了《遼寧省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了《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行動計劃》。組織開展了全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申報立項工作,經積極爭取,遼寧出版集團綠色印刷產業園等16個項目列為2014年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項目,獲扶持資金共計1億多元。進一步規范市場準入,放開放活文化市場,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現有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雜技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撫順平天蠟制品有限公司3家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通過制定落實《遼寧省文化產業“一縣一品牌”工作實施辦法》,推動了縣域文化產業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建設。制定了我省實體書店扶持試點工作方案,將首批實體書店扶持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加大舊劇場改造力度,推動遼寧劇院聯盟擴大規模協同發展,新增5家劇場,總數達到30家。組織專家學者開展了遼寧文化現象及發展對策研究,推進了文化產業專家學者智庫建設,建立健全了文化產業發展決策咨詢制度。
實踐無窮期,改革無止境。今后,我省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的各項部署要求,堅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底線,固強補弱,補齊短板,全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各領域各環節改革創新不斷深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文化生產力,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進步、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為實現全面振興、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遼寧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本欄編輯/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