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本刊記者
張一明:市場造就的知名設計師
之乎|本刊記者

張一明
男,1959.5出生,株洲醴陵人,高級工藝美術師。2001年獲中國設計20年“中國包裝設計事業突出貢獻獎”,2010年獲中國設計30年“中國設計事業突出貢獻獎”。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常委、副秘書長,湖南省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主任,“中國之星”、“中南星獎”藝術設計評比評委、湖南省高級工藝美術職稱評審評委。被聘為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視覺專業兼職碩導,湖南商學院、長沙師范學院客座教授。
100多項設計作品在國內外獲獎,其中國際和國家級獎項60多件,包括:2000年聯合國(WPO)“世界之星”設計大獎、1991國際CIP展銀獎、1997世界華人平面設計銅獎、1998香港設計師協會優異獎、2003中國糖酒會包裝設計唯一金獎。多次獲得中國之星設計金獎、1987-2005年連續九屆獲“中南星獎”金獎11項、1982-1990年獲湖南省設計評比獲金獎20項。

“茶藝館”包裝設計
我1979年進入醴陵陶瓷技校美術班讀書。因為我個子不高,當時工廠招正式工招不上,碰巧醴陵陶瓷技校招技工,可以先讀書再參加工作。通過學校考試,沒想到居然錄取了。那時讀技校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是比較牛的。技校學習2年,畢業后分配到株洲市彩色印刷廠設計室當了美工。學的是陶瓷美術技工,沒有想到的是后來自己做包裝、廣告設
在株洲市彩色印刷廠當美工搞設計時其實什么都不懂,第一次設計出來的東西被設計室班長直接丟進了垃圾桶,那時年輕氣盛,心里其實很不服氣。因為那時參加工作做設計,沒有師傅及老師專業指導,根本談不上現在所謂的“設計藝術”,只好每天下班后到商店去看貨架上的那些產品的包裝設計,自己琢磨,受益不小。我主動找設計室班長請求分幾個要求不高的任務給我設計,設計的作品漸漸被廠家采用了,真的好高興,有成就感。慢慢地,我的設計作品獲得省、市及全國的設計獎。株洲日報還頭版頭條報道,這下好了,那時候憑著這些獎又是加工資、又是分房子,28歲被選舉成為株洲市政協委員。在株洲市那時應該是很牛了。不過我付出的辛苦努力要比別人多很多……
我一直認為設計本身就是商品。通過設計將產品的屬性表達出來,把產品推到市場促進產品更好的銷售,增加產品附加值,能為企業創造效益,為企業掙錢是第一原則。你不但要有好的設計又必須計算好企業印刷生產成本,因為設計就是商品,然后再加藝術。要不你認為自己設計再好,再有藝術性,企業及市場不認可都是白搭。當你接到一個新設計任務時,首先不是要想用什么表現方法、什么色彩來設計,而是應該學會與企業的溝通,詳細了解產品屬性,分析市場,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引導企業來做設計,而不是一味迎合企業。說到這里覺得設計師也很難,因為很多企業沒有知名度,就只好提出一些搞怪的想法來要求設計師,覺得只要時尚就是好的設計。其實沒有文化、沒有品味、沒有產品屬性、都不知道所謂設計是什么東西,就沒有生命力。因為有的企業容易把設計師搞死了。如何做好設計,就簡單拿我設計的《佛經》系列包裝說一下,我信佛,讀過很多經文也到過很多寺廟,所以當做設計時已經有一定基礎了。《佛經》系列這套文化類敬品不是商業產品(因為《佛經》系列是不銷售的,由需求者自己隨緣了),所以控制生產成本就比較難,對設計來說也是一個考驗。《佛經》系列包含有南無金佛像、南無手書經文、南無佛珠、南無貢香、VCD等,都不是同類別的用品,不能對每個產品進行單項設計。但如果作為《佛經》系列就是一個類別的用品了。于是我設計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佛文化內涵,通過色彩、文字等為主旨來設計,底紙全部采用有紋理的特種深紅色紙,中國書法文字作為滿版底紋,以佛像繪畫及包裝內容的文字為中心,使用不同的包裝結構,統一的設計表現方法來弘揚中國佛教文化。這套設計作品先后獲得“中南星獎”金獎、“中國之星”金獎、“世界之星”大獎。設計界的朋友和我交流時說過:獲獎作品不一定銷售好,有的沒有獲獎的作品反而銷售好。的確是這么回事。我參加過很多設計評比,也獲得很多的獎項,所謂獲獎只不過運氣好一點而已。

“家鄉酒”包裝設計
1981年湖南省包聯(當時叫包裝技術協會)組織參加第一屆“全國包裝展”,我有三件手繪稿代表湖南參加展出,從此與包聯結下了不解之緣。30多年來,我從一個參與者到現在變為牽頭人(特別說明一下這不是在做廣告),湖南包聯確實給了我一個好平臺。不但是給了我一個好平臺,也是給與了湖南及中國著名設計師的一個好平臺。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從湖南走出去的全國眾多知名設計師都是從這里出發的。從第一次“湖南裝潢設計評比”(即現在的“湖南之星”)及第一屆“中南星獎”評比,到現在已經連續主辦了16屆,全國各地當時都風起云涌,只有我們和中南幾省區30多年堅持下來了,這得益于湖南包聯歷屆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更離不開一批熱愛包裝和設計事業、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人,這是我省年輕設計師的幸運。有這樣一個好的平臺,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呵護,需要有一代一代更多熱心而有奉獻精神的人來共同參與。

“博豪咖啡”包裝設計

“千壺客”包裝設計
勤奮、愛鉆研、愛學習可能是我一個特點吧。我1998年參加高級工藝美術師評審,因為沒有文憑,就是靠獲得的幾個大獎雙破格(文憑和英語)通過了評審。從事設計的人必須手勤腦勤,與時俱進。我不懂英文,像我這個年紀的設計師如果不懂得電腦早就做不了設計了。看我手腕上這么厚的繭就知道,我1996年開始用電腦做設計,那時買一套完整電腦的錢夠買一套房子了,下血本,為了學習更是為了生活。那時沒有現在的軟件設計教學,設計軟件都是我自己摸索出來的,我現在用電腦軟件的能力,不客氣的說還是很可以的。另外設計師需要多參加具有權威性的設計大獎評比,特別是像我這一類沒有文憑的人,就只有靠設計獲獎來得到肯定與認可,不然想評職稱就非常難了。所以,機遇總會給有準備的人,你不努力,什么機會都不會有的!

“OUSONG粉糖”包裝設計

“憶江南”包裝設計

“張記茶莊”包裝設計

“佛門貢茶”包裝設計

“光固化機”包裝設計

“灘頭年畫”包裝設計

“斯奇隆酒”包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