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軍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嘉峪關735100)
作為目前常見疾病之一的腦梗死在人群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習慣的改變,加劇了這種疾病的發生,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更為常見,不僅直接損害患者機體,而且該疾病帶來的并發癥及其他不良反應會直接導致患者的傷殘,甚至死亡。本文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并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3~9月來我院就診的8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44~83歲,平均年齡65歲,病程2~10年。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腦梗死面積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及其出現的各種臨床病癥和體征均符合腦梗死臨床診斷標準,且經CT及MRI檢查確定腦梗死面積,排除腦出血等情況,并排除心肝肺腎等臟器功能嚴重不全和患有代謝疾病者。
1.3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發病1~3 d內開始治療,療程為2個月。
1.3.1 對照組 單純采用西藥治療,具體為在相關醫師的指導下,按照1次/d,每次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鈣、1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75 mg硫酸氫氯吡格雷,并根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其他癥狀進行脫水、降顱壓治療,給予適當的溶栓劑、血管擴張劑和神經活化劑等,并給予相應的葡萄糖、血塞通等靜脈滴注,以及防止水電解質失衡,控制其血壓,預防并及時應對感染。
1.3.2 觀察組 在采用上述西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活血化瘀湯劑,方劑組成:黨參、燈盞花、黃芪各45 g,當歸 25 g,赤芍、地龍各 15 g,川芎、桃仁、全蝎、紅花、葛根、白附子各14 g,甘草、天竺黃各9 g。1劑 /d,水煎服,200 ml/次,3次 /d,30 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同時,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和病情進行相應的中藥增減,上肢萎縮者添加桂枝,下肢萎縮、偏癱者添加杜仲、桑寄生及牛膝;肢體痙攣、強硬、疼痛患者添加白芍和伸筋草;長期偏癱者添加水蛭和蜈蚣;口渴加劇者添加蘆根、石斛;痰阻清竅、說話不利者添加半夏、膽南星和遠志;頭痛、煩躁及失眠者添加鉤藤、炒酸棗仁、梔子和遠志;脾虛、舌苔發白者添加茯苓和白術;便秘腹實者添加大黃、芒硝,其中大黃后下,芒硝沖服。
1.4 療效標準 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療效和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參照臨床醫學神經功能缺失程度評分標準。基本痊愈:患者功能缺失減少90%~100%,無傷殘,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顯效:患者功能缺失減少50%~89%,癥狀和體征有所進步;好轉:患者功能缺失減少15%~49%,癥狀和體征無加劇;無效:患者功能缺失減少低于15%。其中基本痊愈、顯效和好轉均為治療有效。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2個月的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無差異,治療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單純采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分,±s)

表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40 40 22.8±4.4 23.1±2.8 3.5±1.4 8.3±2.1
腦梗死不僅常見,而且發病率較高、危害大。當前對腦梗死采用的西藥治療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控制病情,取得可觀的療效,但不能實現根治的目的,而且長期服用西藥會有許多副作用,進而加劇患者病情。同時,停用西藥后常會導致患者腦梗死快速發作,這樣的惡性循環及反復發作和治療直接損害了患者的健康,并給后繼治療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而采用中藥湯劑治療,其組方中的中藥多由草本植物和動物肢體等組成[1],加工和制作手藝傳統,使用的化學合成環節較少,中藥的安全性較西藥高,大大降低了對人體的損害,還可以避免西藥的毒副作用,有利于人體的調養和恢復,這對患者血瘀的化解和減輕以及病情的改善都有很大的幫助作用,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將腦梗死界定為“中風”,認為該病是由于人們長期過度勞累進而導致體內各個器官和功能的損害和內傷,而不節制的飲食、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各種壓力以及情緒等精神方面的因素致使肝氣不舒、肝臟等臟器失調、氣機逆亂、氣虛血瘀、痰濁瘀血,直接導致瘀血痰熱內結,經脈麻痹,產生腦竅壅塞而發病[2]。由于腦梗死患者體內各種瘀積的存在,中醫認為對腦梗死的治療應主要通過益氣活血、通經活絡等中藥的運用來活血化瘀、清除腦部各種經脈的瘀塞,并選用補氣行滯的中藥來旺血氣、促血運,進而達到氣行瘀祛、機體新生的目的[3]。具體操作中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選用適當的中藥,并根據病情的變化和特點進行合理的增減。
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西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結果表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整體療效和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單純服用西藥的對照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能夠發揮西藥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優點,而且所用的中藥既能促進機體血瘀的消除,又能彌補西藥毒副作用的劣勢,更能達到長期調養的作用,進而實現腦梗死的根治。中藥湯劑中的黃芪具有大補元氣、振起萎廢之作用,氣為血之帥,氣行而血運,它幫助氣血在全身的運行,有利于血瘀和積痰的祛除,而其含有的黃酮類成分不僅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強氧自由基的清除,還能夠擴張腦血管,起到降壓之效,進而增加血液流量,顯著地改善血液循環;當歸有活血通經、舒筋通絡之作用,不僅能夠有效地活血化瘀,而且不會造成對機體固有血液的損害;而川芎、赤芍、紅花、桃仁和葛根是活血、補氣、通經、化瘀、健脾、祛濁的常用中藥;白附子能夠有效地祛除積痰,緩解痙攣,并對疼痛有抑制之效;全蝎可以清熱、息風、止痙、鎮痛和通絡;天竺黃有化痰定驚之效;甘草調和諸藥。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療效顯著,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徐光華.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塞臨床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6):77
[2]尋曉慶.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腦梗塞療效觀察[J].生物技術世界,看2014(8):107
[3]王志強.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腦梗塞療效觀察[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28(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