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珍 劉陽 周卓秀
(1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 南寧530012;2廣西中醫藥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 南寧530001 3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仁愛分院 南寧530001)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紊亂疾病之一,據統計育齡期婦女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病率為5%~21%[1],是一種臨床表現呈多態性的女性內分泌綜合征,患者多因月經稀發、月經量少、閉經、不孕、伴或不伴體重增加而就診,此類患者在B超檢查中多提示卵巢多囊性改變,性激素六項檢查常見促黃體生成素與促卵泡激素比值升高、雄激素升高。中醫學中雖無該病的專門記載,但根據臨床表現,本病屬中醫“月經后期、閉經、崩漏、不孕”等病癥范疇[2]。筆者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發現,采用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治療本病在改善癥狀、調整月經周期、助孕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本研究將中藥人工周期療法與單純采用達英-35進行隨機對照,其療效有顯著差異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6月于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門診及仁愛分院婦科門診就診的PCOS患者7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40例,年齡18~29歲,病程6個月~1年;對照組30例,年齡18~29歲,病程3個月 ~1年。兩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2003年PCOS國際協作制定的“PCOS鹿特丹診斷標準”[3]。符合以下3條中的條,并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類似臨床表現:(1)雄激素過多的臨床和(或)生化表現,如多毛、痤瘡、雄激素性脫發、血清總睪酮或游離睪酮升高;(2)稀發排卵或無排卵;(3)卵巢多囊樣改變,即單側卵巢體積增大超過10 ml(排除囊腫及優勢卵泡)或單側卵巢內有超過12個直徑2~9 mm的卵泡。
1.3 排除標準 (1)存在雌孕激素應用禁忌證者肝腎功能損傷、血栓性疾病等;(2)引起高雄激素血癥的其它原因,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庫欣綜合征、雄激素分泌性腫瘤、21-羥化酶缺乏性非典型腎上腺皮質增生、外源性雄激素應用等;(3)甲狀腺相關疾病;(4)任何因素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組 采用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根據現代醫學卵巢周期性變化,將月經周期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月經期、月經后期、排卵前期、排卵期、月經前期,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通過中醫辨證論治給予患者中藥內服。月經期(月經周期第1~5天)視患者月經量、色、質及月經伴隨癥狀,酌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月經后期(月經周期第6~10天)予左歸丸加杜仲、柴胡、黨參、黃芪;排卵前期(月經周期第11~14天)予四物湯合五子衍宗丸加減;排卵期(月經周期第15~23天)予經驗方促排卵湯:菟絲子、制鱉甲、淫羊藿、皂角刺、丹參、茯苓各15 g,當歸、生地黃、莪術、赤芍、桃仁、川芎各10 g,甘草6 g;經前期(月經周期第24~28天)予歸腎丸合二仙湯加減。以上方中臨證加減:肝郁者,加青皮、白術、柴胡;血瘀者,加紅花、延胡索、牡丹皮;痰濕者,加枳殼、神曲、半夏。服用方法:1劑/d,水煎至300ml,分3次服,療程3個月。
2.2 對照組 患者從月經第5天開始口服達英-35,1次/d,1片/次。連服21 d為1個療程,停藥7 d后再服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1)觀察月經周期天數、月經量色質、月經伴隨癥狀及行經天數;(2)基礎體溫:治療組從服藥開始自測基礎體溫,對照組從停藥后開始測;(3)性激素監測:分別于用藥前及停藥后的第1、2、3、6個周期的月經第2天上午抽血,檢測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睪酮(T)水平;(4)B超測卵巢大小及竇卵泡數量、直徑:分別于用藥前及停藥后的第1、2、3、6個周期的月經第10~20 d行B超測卵泡檢查。
3.2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以及《功能性月經失調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試行草案)》[5]相關標準。顯效:治療后較患者就診時的臨床癥狀、體征有明顯改善,月經能來潮,周期為1~1.5個月,3個月有至少1次排卵現象(結合B超測卵泡、基礎體溫測定、激素測定綜合判斷),性激素六項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較患者就診時的臨床癥狀、體征有好轉,月經1~2個月來潮1次,6個月內有1次排卵現象,性激素六項較治療前有改善;無效:治療后較患者就診時的臨床癥狀、體征、各項檢查指標無明顯改善,治療期間月經情況無改善,亦無排卵現象。
3.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 87.5%、53.3%,兩組比較 χ2=11.578,P=0.003<0.05,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4 兩組治療前后月經、排卵、BBT情況比較 停藥后治療組月經正常的例數、連續3個周期排卵例數及BBT雙相例數均顯著多于對照組,兩組三種觀察項目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月經正常、排卵、BBT情況比較(例)
3.5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指標間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兩組治療后LH、LH/FSH、T三種指標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比較(±s)
組別nLH(IU/L)FSH(IU/L)LH/FSHE2(pg/ml)T(nmol/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tP治療組對照組tP 40 30 40 30 13.66±5.15 14.42±5.42-0.60 0.552 6.73±2.38 8.77±2.83-3.27 0.002 5.18±1.55 5.36±1.63-0.47 0.640 6.01±1.38 5.83±1.21 0.57 0.571 2.64±1.29 2.69±1.27-0.19 0.847 1.12±0.60 1.50±0.50-2.81 0.006 22.31±5.6 22.49±5.45-0.13 0.893 25.04±6.92 22.14±5.54 1.89 0.064 6.04±2.67 6.54±2.49-0.80 0.428 1.82±0.44 2.79±0.56-8.12 0.000
3.6 不良反應統計 治療組中40例患者均未見不良反應,對照組30例患者中出現2例不規則陰道出血,7例惡心嘔吐,其中陰道不規則流血病例可能與未按時服藥有關。
PCOS的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但是有證據表明其可能是由遺傳、環境、精神、心理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6]。《素問·上古天真論》有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筆者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腎氣盛在月經產生的機理,是起主導作用和決定作用的,而腎虛為本病的關鍵,肝郁、痰濕、瘀血為其主要病機。“經水出諸腎”,因此,調經之本在腎,補腎為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基本大法。筆者所用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是根據女子月經周期各個階段的生理特點,將月經周期分為五個階段:月經后期血海空虛,宜于調補,以左歸丸加補氣養血藥滋陰補腎,填精益髓;排卵前期為卵泡生長發育期,予四物湯合五子衍宗丸加強滋補腎陰、補血固精之效以促進卵泡進一步成熟;排卵期為重陰轉陽,沖任氣血活動加劇,以促排卵湯補腎通絡活血,振奮腎陽,使成熟卵泡順利排出;經前期血海漸充,陰充陽長,以歸腎丸合二仙湯填精益髓以維持腎陰陽相對平衡,使血海充盛;月經期血室正開,重陽則升,宜予疏導,根據患者月經量、色、質,及月經伴隨癥狀,酌用血府逐瘀湯以活血調經,推動氣血運行,使行經暢通。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藥人工周期療法能明顯改善PCOS患者的異常內分泌狀態,治療后LH、LH/FSH、T值明顯下降,FSH、E2有不同程度升高,對調經、促排卵有一定療效;同時中藥治療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1]李美芝.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37(7):444-446
[2]沈喜萍.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病的相關因素及中醫證候分布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5-11
[3]The Rot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J].Human Reproduction,2004,19(1):41-47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85-389
[5]俞瑾.功能性月經失調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試行草案)[J].繼續醫學教育,2005,19(5):7-10
[6]張曉華.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醫證候分布規律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0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