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冬
(湖南省岳陽市中醫醫院 岳陽414000)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癥的疾病,主要因嗜酒、膽汁反流、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部不適、噯氣、惡心、泛酸等。研究發現淺表性胃炎的療效與幽門螺桿菌是否能清除密切相關,而慢性淺表性胃炎屬于中醫“胃脘痛”范疇[1]。由于傳統西醫治療抗幽門螺桿菌需要三聯或四聯療法,因此患者依從性不高,常導致治療后反復發作。我院多年使用黃連溫膽湯治療淺表性胃炎伴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3月消化內科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住院患者9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西藥組和黃連溫膽湯各48例。西藥組平均年齡(45.7±20.8)歲,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黃連溫膽湯組平均年齡(48.2±21.3)歲,其中男性23例,女性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1)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行胃鏡檢查,檢查時取近幽門、胃竇組織,采用14尿素試驗診斷為陽性,即幽門螺桿菌感染(+)。(2符合慢性淺表性胃炎診斷標準[2]。(3)能配合醫護人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3 排除標準 (1)入院時生命體征不平穩的患者。(2)入院后有各種急性、慢性感染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妊娠期婦女,藥物過敏,惡性心律失常者。
1.4 治療方法
1.4.1 西藥組 給予口服硫糖鋁1.0 g/次,3次/d;奧美拉唑10 mg/次,2次/d;鋁碳酸鎂500 mg/次,3次/d,飯后咀嚼,療程為2個月。
1.4.2 黃連溫膽湯組 給予黃連溫膽湯治療,藥物組成:黃連10 g、法半夏10 g、陳皮20 g、生姜 20 g、茯苓15 g、大棗2枚,由我院制劑室煎煮,每劑煎至100 m1,早8點和晚8點服用,療程為2個月。
1.5 癥狀評分 依照中華醫學會關于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癥狀程度評分,臨床癥狀包括: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飽脹、胃部燒灼感,結合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發作次數共為1~3分。3分:臨床癥狀反復發作,治療后無好轉,對日常工作和生活影響極大;2分:臨床癥狀1~2 d發作1次,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1分:臨床癥狀4~5 d發作1次,發作時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1.6 療效判斷 顯效:胃鏡顯示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或潰瘍完全消失;有效:胃鏡顯示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或潰瘍顯著減少;無效:胃鏡顯示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或潰瘍無明顯減少。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幽門螺桿菌清除的標準為14C尿素試驗診斷及快速尿素酶試驗法均為陰性。
1.7 統計分析 將資料錄入SPSS18.0軟件。所有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兩組均數的比較使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描述,用χ2檢驗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癥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癥狀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黃連溫膽湯組西藥組tP 2.85±1.26 2.79±1.02 0.002>0.05 0.47±0.06 1.23±0.87 5.648<0.05
2.2 兩組總有效率及幽門螺桿菌清除率比較 兩組總有效率及幽門螺桿菌清除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總有效率及幽門螺桿菌清除率比較(%)
淺表性胃炎屬于中醫“胃脘痛”范疇,本病最早見于《內經》[3]。中醫認為淺表性胃炎與飲食不節、外邪犯胃、胃氣不暢、脾失健運、升降失司、感受外邪有關,病位在胃、肝、脾,治當清熱化濕、理氣和胃。而黃連溫膽湯有清熱和胃、燥濕化痰、清膽和胃、理氣化濕、益脾和中的作用,能促進胃動力,減輕或消除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炎癥反應[4]。
本研究結果顯示,黃連溫膽湯組和西藥組治療后不僅癥狀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而且總有效率及幽門螺桿菌清除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西醫組患者可能因為每日服用藥物種類繁多,導致患者依從性差,加上藥物的不良反應,加劇患者不規律服用藥物,造成療效降低。而黃連溫膽湯組患者,因黃連溫膽湯服用簡便,僅需2次/d,加上中藥不良反應小,患者依從性高,能規律服用藥物,因此有較好的幽門螺旋桿菌清除率及總有效率。
黃連溫膽湯最早載于孫思邀的《備急千金要方中,由黃連、法半夏、陳皮、生姜、茯苓、大棗等組成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5]:黃連有抗炎、健胃、利膽的作用,能促進胃肌的運動,促進胃腸吸收,增加食欲半夏有鎮咳、祛痰、止嘔、解毒、鎮痛、抗炎等作用;生姜主要成分是姜辣素,有抗菌、促進消化、抗氧化等作用。因此對幽門螺旋桿菌有很強的殺滅作用,能提高機體的防御機能,有保護胃黏膜屏障、抗炎、抗潰瘍作用,改善黏膜充血、水腫、糜爛,起到標本兼顧的作用,使濕去熱消。綜上所述,黃連溫膽湯治療淺表性胃炎及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胡伏蓮.重視幽門螺桿菌與上胃腸道疾病關系的研究[J].中華醫雜志,1998,78(7):483-484
[2]王立,趙榮萊.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中醫證型與幽門螺桿菌的系[J].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志,1995,3(1):27-28
[3]中會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J].中消化雜志,2000,20(3):199-201
[4]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慢性胃炎中醫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J].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10(5):318
[5]萬紅嬌,賀又舜.溫膽湯的現代實驗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學院報,2007,19(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