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婧

以畜禽糞便為代表的有機肥,能為農作物提供豐富的營養,還可以防止土壤板結,能減少農村面源污染。然而,有機肥在市場上并沒有想象中受歡迎
以畜禽糞便為代表的有機肥,能為農作物提供豐富的營養,還可以防止土壤板結。從中央到地方,都鼓勵提倡生產施用有機肥料,減少農村面源污染。然而,有機肥在市場上并沒有想象中受歡迎。
來自重慶市農委的資料顯示,目前,重慶市有50家有機肥料生產企業,原料多以畜禽糞便為主,企業設計年生產能力約200萬噸,但實際年生產和銷售量不足100萬噸,畜禽糞便類有機肥原料年消耗量不足500萬噸。
而據中國畜牧業年鑒顯示,重慶市畜禽糞便資源總量每年超過6000萬噸——這意味著,全市畜禽糞便類有機肥原料商品化率不足10%。
好東西為何農民不買賬?連日來,筆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大戶歡迎,農民不感冒
“你來看看,這兒的土有多疏松!”說這話的是重慶市梁平縣云龍鎮三清蔬菜基地負責人陳光書。
這片上千畝的蔬菜基地多為黃泥巴土,以前由于氮磷鉀施得多,土壤大量板結。2013年,陳光書和一家有機肥生產企業簽訂了購銷合同,將牛糞發酵而成的有機肥大量應用于基地,3年下來,土壤理化性質大為改良。
“以前土壤成了一坨坨的疙瘩,現在用竹竿往地里一插,可以插進40公分!”陳光書說,這種地里種出的蘿卜口感好,比市場價要高出20%。
重慶市永川區金龍鎮解放村種菜大戶李啟萬種了80個大棚的藤菜。“以前,頭一年10月份就要挑糞當底肥,讓糞便在地里自然腐熟。現在直接買商品有機肥,進大棚前再施,不用腐熟,免得占地,又可以多種一輪藤菜!”李啟萬說。
與傳統堆漚發酵的農家肥相比,商品化的有機肥加入了一些微生物菌種,無臭無毒,質量好、效率高。
雖然種植大戶對商品有機肥很歡迎,但普通農民卻不怎么“感冒”。
“有機肥,沒買過。”41歲的重慶市云陽縣雙土鎮坪東村七社農民唐龍軍說,以前養豬,還興積些農家肥,現在都是撒的化肥。
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商品有機肥料銷售對象多為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少有散戶購買和使用。
位于梁平縣云龍鎮雙河村四社的豐疆生物科技公司,將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后生產有機肥和有機無機復混肥,年產量在15萬噸。總經理韋清偉告訴筆者,投產3年來,有機肥99%都是賣給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大戶。“他們感覺到地里拿不出東西了,迫切地想改良土壤,種出好東西。”韋清偉說,至于普通農民,還少有這想法。
費工費料成本高,農民不易接受
“商品有機肥真正推廣開來,面臨三個難題。”重慶市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熊正輝說,首當其沖就是農民的觀念和習慣。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重慶市農村幾乎都是使用的有機肥。到了七八十年代,隨著化肥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接受了化肥。每畝地施用多少、什么時間施用、怎么施用,幾十年來,農民已經摸索出規律。如果用商品有機肥,還得重新找規律。
熊正輝說,有機肥肥效慢,當季增產不明顯,不如化肥施用后見效快。農民對耕地質量和農作物產品質量認識程度不足,對土地利用存在短期行為,而有機肥對土壤地力的改善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的。
其次,與化肥相比,有機肥用量大、費功夫。
萬植巨豐生態肥業有限公司從2010年開始生產有機肥,年生產能力達20萬噸。總經理張良斌告訴筆者,同樣種水稻,化肥每畝用幾十公斤就夠了,而有機肥養分含量不比化肥,要達到同樣的長勢,得用好幾百公斤,甚至成噸施肥。
重慶市巫溪縣建樓村一組農民劉衍香說,老公和兒子外出打工去了,她在家種了五六畝地,還要收拾屋子、照顧腿部殘疾的女兒。“我也知道有機肥種出來的東西好吃,可有機肥料用量大,實在是沒勞力。”
第三,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品有機肥料的推廣應用。
據了解,由于腐熟時間較長,翻堆、干燥、調節水分養分含量、粉碎、包裝等操作過程投入大量人工,導致有機肥生產成本較高。在鐵路運輸中,有機肥作為常規貨物計算運費,不能享受化肥的鐵路運輸優惠政策,有機肥的運輸成本通常為化學肥料的2倍。
“加工、物流成本遠高于普通化肥,價格定低了企業折本,定高了農民不容易接受。”張良斌說,受運輸成本的影響,有機肥企業多是挨原料地而建。
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由于用量大,人工費和肥料成本算下來,使用商品有機肥每畝至少要多支付幾百元。
推廣有機肥,配套政策需跟上
有資料顯示,重慶市大型養殖場畜禽糞污沒有處理利用、直接排入農田和江河的仍然占1/4,嚴重污染環境,造成面源污染。
“目前,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污染產業。”熊正輝說,利用畜禽糞便生產商品有機肥,不僅能夠變廢為寶,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起到積極作用,而且能夠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重慶市農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改變施肥習慣,提高農民對耕地質量的認識。同時,要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種有機肥資源優勢,發展商品有機肥,鼓勵引導企業大力開展有機肥料的生產和開發,支持大型養殖場糞便的有效利用,特別是支持將養殖場有機廢棄物經無害化處理后加工生產有機復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