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風時間:11月2日
關鍵字:黃河入海口、生態旅游
黃河入海秋遼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沒有飛機、沒有火車、也沒有汽車的盛唐,王之渙要看得黃河遠一些,除了登高還真的沒有什么好辦法。在那時,從長安出發即便是騎著800里加急的快馬,來到黃河入海口也需要很長時間,何況800里加急需要換乘多少坐騎呢?時光轉瞬到了2015年,王之渙也早已成為了歷史,如果他能來到當今,要看黃河入海,只需要驅車到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可以一觀黃河入海的博大勝景了。

Edwin Djuanda(埃德溫·朱安達)印度尼西亞攝影家協會主席,國際攝聯攝影藝術家榮銜(AFIAP)。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內,一望無際的蘆葦蕩讓攝影大師們嘖嘖稱贊,紛紛選景拍攝美麗的風中蘆葦。在入海口灘涂區,成片的紅地毯與河流、海水相互交織,成群的海鷗或停駐覓食或低飛徘徊,場景十分漂亮。這些畫面深深地吸引了攝影大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印度尼西亞分會主席、國際攝聯優秀攝影家榮銜(EFIAP)、印度尼西亞國際攝影周策劃總監阿加莎·布南塔(Agatha Bunanta)的注意力,只見她端起相機久久不愿放下,生怕錯過了這里最美好的景色。

Maria Giamberini(瑪麗亞·吉昂貝利尼)意大利攝影家。
在采風中,無國界攝影組織創建人之一、前董事會成員,國際攝聯攝影大師榮銜(MFIAP)卡羅·迪亞納(Carlo Diana)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黃河入海口真的很漂亮,令我沒想到的是濕地、生態以及石油鉆機竟然可以和諧相處。”馬耳他攝影師協會主席,知名攝影家約瑟夫·帕特里克·史密斯(Joseph Patrick Smith)在接受采訪時說:“第一次來這里,看到大片大片的蘆葦濕地,感覺相當的壯闊。這里的色彩很豐富,會出不錯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