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結合太極拳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療效及機制
邱良武保文莉曹俊黃道玉1張耆
(昆明醫科大學體育部,云南昆明650500)
關鍵詞〔〕慢跑;太極拳;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87〔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2012C267)
通訊作者:張耆(1960-),男,副教授,主要從事體育保健研究。
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49%〔1〕。美國科學家研究認為,運動處方療法將成為治療高血壓最具潛質的非藥物療法〔2〕。本研究探討運動療法對中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療效及作用機制。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2年2~7月云南省昆明市某居民小區和江西省贛州市某居民小區以及昆明醫科大學部分學生家長中,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規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3〕,即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齡55~67歲,臨界、Ⅰ級和Ⅱ級高血壓患者分別為14、7、5例,無心衰、嚴重心率失常和腎功能不全現象,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參加運動療法,實驗前均無系統的體育鍛煉習慣。
1.2運動和藥物療法分為慢跑組(A組)和慢跑結合配樂太極拳〔4〕組(B組)各13例〔4〕,兩組運動40~60 min/次,A組慢跑6次/w,B組慢跑4次/w,1次/d,2遍配樂簡化太極拳,配樂曲統一為中國古典樂曲《漁舟唱晚》。患者均需注意運動族度,最好有伙伴。為方便患者看懂,把藥物處方和運動處方同時呈現。試驗期間A組有2例退出。
1.3測量指標采用韓國產的Inbody3.0人體成分分析儀和
國產臺式水銀血壓計TXJ-10A等測試儀器,測試體重、體脂百分比、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WHR)、血壓。體質測試前要求受試者24 h避免劇烈運動和大量飲水,測試時要求受試者身著輕便服裝,事先以生理鹽水擦拭雙手和雙腳,以增強皮膚的導電性;血壓在安靜時測量2次,取平均值;血液生化指標由昆明醫科大學校醫院和江西省贛縣人民醫院測量。
1.4訪談法在運動實驗期間和完成后,追蹤了解患者執行情況和治病效果。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t檢驗。
2結果
試驗前,兩組體重、體脂百分比、BMI、WHR、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及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A組實驗后血壓和TC、TG水平較實驗前明顯降低。實驗后兩組SBP有顯著差異(均P<0.05),見表1,表2。


組別體重(kg)體脂百分比(%)BMI(kg/m2)WHRA組60.78±3.1632.84±2.3424.33±1.010.93±0.44B組61.32±2.7433.07±2.2224.11±1.090.94±0.47t/P值-0.451/>0.05-0.532/>0.050.563/>0.05-0.672/>0.05


組別n實驗前SBP(mmHg)DBP(mmHg)TC(mmol/L)TG(mmol/L)n實驗后SBP(mmHg)DBP(mmHg)TC(mmol/L)TG(mmol/L)A組13151.53±5.0490.75±3.195.52±0.191.58±0.3111145.59±3.012)86.83±3.591)5.34±0.211)1.30±0.042)B組13152.26±6.1090.48±3.235.59±0.141.60±0.2313143.27±1.682)3)86.18±3.572)5.35±0.201)1.34±0.052)
與同組實驗前比較:1)P<0.05,2)P<0.01;與A組比較:3)P<0.05
1江西省贛縣人民醫院
第一作者:邱良武(1973-),男,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體育與健康促進研究。
3討論
耐力鍛煉加速脂肪酸和磷酸甘油的氧化是供能主要的形式,同時也抑制脂肪酸的合成,阻礙TG的合成,同時改善機體各器官和組織血液和氧的供給,增強血管彈性。慢跑是通過減少有形的脂肪,改善血管彈性達到降脂減壓的目的,而太極拳是通過調節無形的“氣”和精神因素來完成的。從病因學來說,中醫認為引起疾病的原因包括內因、外因和不內不外因〔5〕。內因包括身體狀態和精神致病因素,在人體自身調節方面,中醫十分重視“真氣”、“元氣”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血的運行主要靠氣的推動。氣和血互相依存,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稱為“氣為血帥”;同時氣又能控制血運行于經脈之中,故又稱“氣能攝血”,氣可以促進血的新陳代謝,稱為“氣能生血”,大量出血必須導致氣血兩虛,稱為“氣隨血脫”〔6〕。太極拳一開始就要求運氣掃丹田。丹田中藏有“元氣”,氣沉丹田,也就是運氣藏氣。氣的運行和收藏要求太極拳練習者隨動作的特點、運用意識調理呼吸。一呼一吸細而長,送呼收吸是要方。練習中收拳、收掌、收腿時吸氣,凡送的動作,如上步、出掌、出拳、蹬腳時則呼氣。這樣養生保健的效果才更好。精神致病因素,即所謂的過度“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當今許多慢性疾病主要都是由內因引起的,太極拳是“以靜固定,雖動猶靜”,通過“松”、“靜”、“自然”調節精神,有益于大腦皮質興奮、抑制的調整。配樂曲《漁舟唱晚》描繪的是鄉村漁夫傍晚打漁回家的畫面,那份寧靜和安詳,蘊含了老莊“恬淡無為”的處事哲學,符合太極拳“松”、“靜”、“自然”的精神,兩者互相促進、互為補充,可以以消除心理疲勞和消極情緒,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參考文獻
1袁木祥.飲食與運動干預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2823-4.
2Ramsay LE.Might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disadvantag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J Human Hypert,1995;9(8):653-7.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 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
4張洪建,邱良武.配樂對醫學院校太極拳教學的促進〔J〕.醫學與社會,2009;22(7):70-1.
5劉虹,張宗明,林輝.新編醫學哲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23-35.
6宋文民.太極拳運動及其抗衰老的機制〔J〕.中國臨床康復,2004;18(8):3654-5.
〔2013-07-30修回〕
(編輯安冉冉/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