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F Patience,Mariana C Rossoni Serao
(美國愛荷華州埃姆斯市愛荷華州立大學動物科學學院,50011-3150)
提高飼料效率不僅能提高豬肉在蛋白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也能降低對飼料資源的需求。盡管飼料效率與整體飼料成本和盈利緊密相關,但是,在商業化條件下,對飼料效率的管理和測量是非常困難。由于飼料效率和能量代謝密切相關,通常認為飼料效率的本質就是能量的代謝和利用。飼料效率通常用飼料與動物生長速度的比率來表示。近年來關于飼料效率的表示目的性更集中,如表示為能量的轉化效率,或飼料轉化為胴體增重的效率。通常,養殖戶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改善飼料效率,包括遺傳選育、飼料加工、日糧配方、環境管理和醫療保健。但是,提高飼料效率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會無意中導致經濟損失,這是因為只想著改善飼料效率可能會影響企業的其他方面,比如:僅用于提高飼料效率進行的遺傳選育可能會降低生長速率(Young 和 Dekkers,2012)。 再如:提高日糧能量濃度,雖然這種簡單的措施幾乎總是能改善飼料效率,但是,實際上也增加了每頭豬的飼料成本(Patience,2013)。因此,在改善飼料效率時應當謹慎對待。
一般情況下,飼料效率通常用單位增重所消耗飼料的比率來表示。而在學術界,則恰好相反,用單位消耗的飼料所獲得的增重來表示。就其本身而言,飼料效率概念非常簡單直接。但是,簡單表面下存在大量的錯誤。例如,動物實際采食量很少有人去測量,而實際測量的只是飼料消耗量(即料槽中飼料減少量),事實上飼料采食量和消耗量之間的差異在10%左右,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可達30%(Baxter,1986)。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料槽中的飼料消耗量并不一定能準確反映豬只的采食量。
飼料效率歷來用采食量與增重的比值來表示。最近,也出現了一些其他的飼料效率表示方法。例如,一個相對簡單的改變是用胴體重代替總增重來計算飼料轉化率。這個改變也是隨著不斷增加高纖維日糧的使用而逐步形成的,因為高纖維日糧的使用影響了屠宰率。由于大部分豬只都是按胴體重出售并支付,屠宰率差異對凈利潤有重大的影響。
另一種飼料效率表示方法是用耗能代替耗料。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更加注重豬只利用日糧能量的效率。反過來說,這也是很有價值的,因為迄今為止日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仍然是能量。然而,該表示方法也有其劣勢,最主要的就是日糧能量濃度測量的不精確性。誤差的第一層面存在于日糧能值的確定。通常使用的能值是書本上的經驗值,并不是實際測定的,未必一定能真正反映日糧成分中的能量含量。誤差的第二層面在于使用的日糧能量體系。不同能量來源(用于維持和增重的蛋白質、脂肪、纖維和淀粉)的效率偏差導致消化能或代謝能均有誤差,盡管消化能和代謝能體系在表示不同來源(蛋白、脂肪、纖維、淀粉)的能量在轉化為維持需要和生長需要的效率存在差異,但目前很多國家仍然在使用消化能和代謝能來表示。因此,飼料效率的差異可能是由不同日糧能量體系表述引起的結果(Noblet等,1993)。
現在人們越來越期望能用經濟效益來表示飼料效率,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養豬的目的是為了最有效地利用飼料資源,也就是獲得令人滿意的凈收入。因此,在經濟效益中飼料效率首選的表示方法包括:每頭出欄豬的飼料成本、每千克活增重的飼料成本、每千克胴體增重的飼料成本,以及扣除飼料成本后的收益。
3.1 提高日糧能量濃度 眾所周知,提高日糧能量濃度可以改善飼料效率(表1)。如果未改善,那就意味著某種營養缺乏導致豬只無法吸收能量,或者是飼料成分能量值不正確。

表1 降低日糧能量濃度對每日能量攝入量和生長速度的影響
盡管提高日糧能量幾乎能保證飼料效率的改善,但是,如果在不同的牧場、不同的試驗中或在完全不同的日糧條件下測量,日糧的能量濃度和飼料效率的關聯性較低。原因在于影響飼料效率的因素多種多樣,在商業條件下測量飼料效率也不準確,另外,即使在相同試驗條件下,日糧能量濃度也存在不精確性。
3.2 限飼 某些國家或地區通過限制采食量實現以下兩個目標:一是通過減少脂肪含量提高胴體品質,二是提高飼料效率。減少體內脂肪,這種做法的確能提高飼料效率。體內蛋白沉積的能量消耗約為10.03 kcal/kg,而脂肪沉積的能量消耗為11.65 Mcal/kg。按此計算,每單位增重中脂肪沉積需要的能量比蛋白沉積多16%。然而,在瘦肉增重中,蛋白沉積伴有水沉積,比例約4∶1,所以,與脂肪沉積相比,瘦肉沉積的實際優勢大于4∶1。因此,在大多數主要的豬肉生產地區,限飼并不可行,因為會降低農場的出欄量,它是評估農場盈利的一個重要指標。
限飼或許也可以通過減少飼料浪費來提高飼料效率。因為飼料供應充足時,豬只就更可能浪費飼料。限制飼料供給通常會減少飼料浪費,從而提高飼料利用率。但是,也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當過度限制采食量則會導致增長率嚴重降低,不僅需推遲出欄才能達到上市體重,還將延長在欄中飼養的時間。所以,通過提高增重效率和提高脂質增重和蛋白比率所獲得的收益,完全被推遲出欄而增加的能量成本所抵消。
3.3 適宜的飼料粒度 飼料加工管理極大地影響飼料轉化效率。許多研究證明,飼料顆粒粒度和飼料效率之間存在近似線性關系。有研究認為,每降低100 μm粒徑,料重比就會改善0.04,至少玉米是這樣的。另外,也有研究認為降低粒度的標準偏差也能提高日糧的消化性。
采用飼用精細研磨的飼料來最大限度地提高飼料效率,必須注意要平衡各方面的因素,比如:額外加工的成本、日糧流動性以及對動物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特別是胃潰瘍。
就飼料效率而言,制粒優勢非常明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當粒徑較大時,制粒的優勢最大,優勢隨著粒徑變小而下降。Stark(1994)研究認為,影響最終顆粒質量的因素很多,約40%與日糧配方有關,其他相關性分別為調質20%,粒徑20%,壓模規格15%以及冷卻5%。
3.4 適合的畜舍溫度 豬是恒溫動物,這意味著在一定環境溫度范圍內豬可以保持恒定的體內核心溫度。這主要是通過調整熱損失和熱產生達到平衡來實現。在適溫區內,豬的維持活動產熱占熱產生總量的70%~72%。日糧能量的利用效率取決于底物。脂肪和淀粉的能量利用率比蛋白質和纖維更高。在炎熱的夏季利用較高纖維和蛋白質的日糧是大忌,因為在代謝過程中這些日糧成分會產生更多的熱量。如果豬只體內產生余熱,通常會降低采食量,以試圖降低熱產生,從而減少散熱導致的代謝損失。相反,如果豬只處于較冷的環境,較高蛋白質和纖維日糧比較合適,因為飼料產熱效應更大。
環境對豬的生長性能有極大影響。例如,如果豬舍內溫度低于豬的最低臨界溫度,每降1℃,采食量將提高1.5%。對于體重25 kg的豬只,最低臨界溫度約在23~24℃,體重增加到100 kg時,溫度下降到15℃左右。這個臨界溫度,特別是體重較大豬只的臨界溫度,對于豬舍工作人員來說可能會冷。然而與人類不同的是,豬只總是能吃多少就吃多少,這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因此,在豬舍工作人員感覺較冷的溫度下,豬只也會感覺較舒適。
最低臨界溫度條件下飼養的前提是豬只健康、地板干燥、無通風、豬舍隔熱良好。如果這些條件有些不具備,最低臨界溫度需要提高2~3℃,以適應濕氣、通風等制冷的影響。同樣,如果豬只不健康,并且采食量沒有達到其最大量,最低臨界溫度會提高很多。對不健康的豬只來說都會出現冷應激,因此會看到豬圈中生病的豬總是擠作一團。
3.5 維持健康水平 在大多數情況下,疾病對豬群盈利的影響可能被低估了。豬肉生產商很少對引入高健康豬只前后的生長性能進行比較。而進行過清群-復群前后對比的養豬生產商對于清群-復群前后生長性能、藥品成本以及豬只死亡率降低等方面的差異都感到非常驚訝。因此,接種疫苗已成為現代養豬生產的基本特征。雖然在大多數牧場疫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多關注生物安全也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
3.6 其他 飼喂過程對飼料效率也有極大的影響。不合適的料槽,再加上料槽管理不善,會導致很大的飼料浪費和較差的飼料轉化效率,并且降低采食量。料槽調整得太緊會嚴重降低采食量和減少豬只采食的時間。另外,料槽空間不足也可能導致較差的飼料轉化率。Weber(2012)表示在豬生長到出欄前的最后階段之前,給料槽空間對飼料效率無影響。鑒于影響不是很大,且持續時間短,所以,沒有必要在豬舍中安裝新的給料槽。但是,在新建豬舍時,可以考慮安裝新的給料槽,擴大空間。
在育肥豬階段進行分類或分組不僅不能提高豬的生長性能,反而可能會導致生長放緩和較差的飼料效率。分欄唯一的理由是把非常小的動物或健康受損動物進行合理的安置,在隔開的豬圈中,幼小和健康受損的動物可以飼喂特殊的日糧,并獲得更多的照顧。否則,不鼓勵分欄,因為分欄將增加勞動量,但對豬只的生長性能卻無任何益處。
[1]Baxter M R.The Design of the Fee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Pig[PhD Thesis][D].University of Aberdeen,1986.
[2]Beaulieu A D,Williams N H,Patience J F.Response to dietary digestible energy concentration in growing pigs fed cereal-grain based diets[J].J Anim Sci,2009,87:965 ~ 976.
[3]Noblet J,Fortune H,Dupire C,et al.Digestible,metabolisable and net energy values of 13 feedstuffs for growing pigs:effect of energy system[J].Livestock Prod Sci,1993,42:131~149.
[4]Stark C R.Pellet Quality I.Pellet Quality and Its Effects on Swine Performance[PhD Thesis][D].Kansas State University,Grain Sciences Department,1994.
[5]Weber E.Feeder Space Availability and Dried Distillers Grains With Solubles Inclusion Rate Effects On Nursery and Finishing Pig Performance and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in a Commercial Setting[MS Thesis][D].Iowa State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2012.
[6]Young J M,Dekkers J C M.The genetic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residual feed intake as a measure of feed efficiency[A].In Feed Efficiency in Swine[C].2012.15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