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廣東省化州市中醫院 化州525100)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直腸、結腸慢性炎癥,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1]。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20~40歲居多,病情輕重各異,病程呈慢性經過,可達數年至十余年,常有反復發作或持續加重,偶有急性爆發性現象。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以內科治療為主,主要控制患者疼痛、腹瀉以及營養失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經血液檢查、糞便檢查和結腸鏡檢查確診。排除惡性腫瘤、慢性痢疾以及腸結核等疾病,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齡 21~57歲,平均年齡(37±3.5)歲,病程 6個月~10年,慢性復發型42例,慢性持續性54例。按病情程度分為輕型17例,臨床表現為腹瀉<4次/d,便血輕,無全身癥狀;重型41例,臨床表現為腹瀉>6次/d,有黏液血便和全身癥狀;中型38例,癥狀介于兩者之間[2]。根據患者意愿以及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分類以及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一般的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辨證護理。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工作習慣幫助了解患者的病情,隨后指導護理人員進行辨證施護。結腸炎多由濕邪所勝,脾胃功能障礙而引起的。外感寒濕暑熱之邪,內傷飲食、情志,損及脾胃,運化失調,水濕不化,下注大腸,引起大腸傳導失司而致泄瀉。濕蘊日久化熱,濕熱郁蒸,氣血阻滯,濕熱與氣血相互搏結,脈絡受傷,氣血凝滯、腐敗化為膿血而成下痢赤白。從以下幾方面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護理。(1)脾胃虛弱型:癥見大便時溏時泄,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食欲不振,時腹痛不適,腹脹腸鳴,伴面色欠華,神疲乏力,舌質嫰淡紅,苔薄白,脈濡細。護理時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引導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保持愉快的生活態度,促進機體正氣回復,指導患者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飲食上少油膩、忌生冷等。(2)肝脾不和型:癥見大便溏軟,次數增多,排便不爽或夾黏液便,伴有腹脹腹痛、便后痛減、納呆胸悶善嘆息,舌質紅,苔薄白,脈細弦。癥狀多由情志不悅、惱怒引起,護理時告知患者情緒與疾病的利害關系,指導患者進行愉悅身心的活動,可以聽音樂、看報紙、看書,參加一些患者接受的娛樂活動,動員患者家屬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配合。(3)濕熱內盛型:癥見大便溏軟,排出不爽,多夾膿血黏液便,肛門灼熱,腹脹腹痛,里急后重,伴身重納呆,口渴不欲飲,身熱不揚,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囑患者臥床休息,盡量少些下床活動,飲食盡量是無渣半流質性的,避免水果、蔬菜等多纖維性食物,減少對胃腸的刺激,減少胃腸蠕動。出現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現象,要嚴格記錄患者出水量,按醫囑補充電解質或營養液。由于大多數患者的病程長,神經比較敏感,易出現焦慮或抑郁的心理狀況,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1.2.2 觀察組 在上述對照組一般護理基礎上進行中藥灌腸治療,每天1次,連續10 d為1個療程。灌腸方劑:白頭翁10 g、秦皮10 g、苦參10 g、木香15 g、白芍 20 g、大黃 10 g、當歸 10 g、黃連 10 g、黃柏10 g、黃芩10 g、茵陳 10 g、車前草 20 g,上藥濃煎,取150~200 ml。囑患者灌腸前排空二便,藥液溫度為39~41℃,將其倒入灌腸筒中,掛在輸液架上,液面距肛門30~40 cm。擺好體位,根據病變部位取左側或右側臥位,臀下墊膠單和治療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 cm左右,暴露肛門,病房溫度低時注意保暖。潤滑肛管前端,與輸液器連接,排氣后夾緊輸液管,輕輕插入肛門 15~20 cm,調節滴速,60~80滴 /min,藥液滴完后將肛管緩慢拔出,用紗布輕輕按壓肛門片刻。囑患者臥床休息,為了延長藥物停留時間,促進藥物吸收,可在患者臀下墊軟枕。宜在晚上對患者進行灌腸,減少活動。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1個月后疼痛的緩解程度及腹瀉和營養失調狀況是否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以主訴疼痛緩解、大便次數及形態恢復正常、營養狀態改善的患者數為有效,比較兩組的有效率。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8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5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例(%)]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病變部位主要在乙狀結腸和直腸,也會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3]。灌腸療法的給藥途徑是通過腸黏膜局部作用或吸收,對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好的療效[4~6]。灌腸療法起源較早,漢代張仲景《傷寒論》中已有豬膽汁灌腸治療便秘的記載。由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病程長,需要特別注意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7]。本文在對患者進行臨床一般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疼痛、調節腸道內環境穩態控制腹瀉,使患者恢復良好的營養吸收,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顧金紅.中藥灌腸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藥,2013,26(2):346-347
[2]李娟.辨證分型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5):5-6
[3]孫曉萍.澀腸止瀉法干預潰瘍性結腸炎作用機理的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2012
[4]王繼英,于淑英,孫昱,等.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J].中國醫療前沿,2011,6(6):57-96
[5]滕明珍.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療效觀察與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27-28
[6]劉紅蕓,歐玲,周泉,等.中藥灌腸加內服治療慢性結腸炎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27(6):102
[7]張蕊,遲建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情志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0,8(3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