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彬 ■江蘇港通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沿江開發高等級公路中華路是張家港市路網規劃中北部的一條主要通道,位于金港鎮,路線全長5.382km。該道路為張家港港口和保稅區的主要進出通道,交通量大,重車比例高,道路原為水泥混凝土路面,隨著交通量的日益增大及重載車輛的增多,路面損壞嚴重,嚴重影響了通行能力,制約了地方經濟發展。
方案一:老水泥板鑿除方案。此方案為國內常用的水泥路改建瀝青路的方案之一,改造方法較為成熟,質量有保證,但造價較高,工期較長。初步方案如下:(1)鑿除原有水泥砼路面;(2)加鋪36cm二灰碎石;(3)澆灑瀝青封層;(4)加鋪12cm瀝青砼面層。主車道需抬高25cm。
方案二:加鋪橡膠瀝青方案。此方案是從美國引進的水泥路改成瀝青路的最新方案,在國內還未廣泛應用,經驗不足,存在一定的質量風險,但造價低,工期較短。其方法為:(1)對原水泥砼路面進行壓漿、換板、灌縫等處理,確保板塊穩定;(2)加鋪1cm應力吸收層(灑布橡膠瀝青,撒碎石穩碾);(3)加鋪4cm橡膠瀝青混合料;行車道部分路面抬高5cm。
經多方論證,決定采用優化方案二,在主車道部分對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壓漿、修補等處理方法,其上路面結構層為1cm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6cmSup20中粒式瀝青混凝土+4cmAC-AR-13橡膠瀝青混凝土。
為在合同工期內保質保量完成工程任務,項目部根據專業對口、素質過硬、經驗豐富、集中管理為原則,組建了專業施工隊,負責本工程的鉆孔壓漿、應力吸收層、橡膠瀝青混凝土等工程施工。
3.1.1 處理方法
當板邊15t彎沉車實測彎沉值L≤0.14mm時不作處理,否則認定為面板脫空必須進行壓漿穩板。當板邊彎沉值0.14mm<L≤0.4mm時,根據要求,行車道每塊混凝土板布灌漿孔5個,鉆孔直徑50mm左右,鉆孔深約25cm(鉆穿混凝土板),灌漿量計算時按板下脫空0.04cm計,漿液損失按板下脫空面積的1/4計。當板角彎沉值>0.40mm或有兩條以上裂縫的斷板時,將面板破除換板,同時應挖除基層,用C20砼補強。當面板有錯臺現象時應按有關要求進行銑刨處理。
3.1.2 具體施工方案
(1)鉆孔作業:按布孔——鉆孔——清孔順序。布孔方式如圖1。將鉆孔機放置在確定的鉆孔位置,開動鉆孔開關,觀察鉆頭轉向無誤,方能開始鉆孔。臨時封孔:大面積流水作業,各種施工車輛來往不斷,鉆好的孔需臨時采用木塞封孔(注意雨天采用塑料薄膜覆蓋),以防雜物落入。

圖1 行車道位置
(2)制漿作業。壓漿采用的灰漿應具備下列特點:初凝時間長,施工和易性好,早期強度高,收縮性小。
(3)灌漿作業:①灌漿時應先按彎沉從大到小的順序灌注完板邊緣的孔后,再灌注面板中間的孔;②待漿體由其他孔中或板塊四周溢出時,表面板下空隙已被注滿,應減小壓力,并將噴嘴提起,立即用木塞塞孔,防止漿體溢出,至漿體初凝,再拔出木塞,用干漿封孔、抹平;③灌漿區的漿體至少3天的硬化,具備一定的強度后,才可開放交通。
(4)施工工藝:①用風鉆成孔。孔徑大小為42mm,深度一般為240mm(貫穿板塊);②注將孔處理。應用特制的封孔栓塞埋設,并用管子鉗絞緊,然后將注漿槍與栓塞聯結牢固,進行注漿,注漿壓力為2.0-2.5mpa,保持時間60s±10s;③依次按順序進行壓漿,按單條板縱向推進。
(1)施工前應進行基層的清掃、吹塵和清洗。
(2)確定橡膠粉的摻量。一般選擇幾個不同的橡膠粉摻量(例如18%、20%、22%)進行試驗,將橡膠粉加入瀝青的溫度范圍在177~204℃之間,拌和1小時后進行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選取合適的橡膠粉摻量,橡膠瀝青各項指標應滿足技術要求。
(3)橡膠瀝青的生產。應由熟練人員操作橡膠瀝青生產設備,采用間歇式方式生產。操作人員準確控制導熱油溫度,準確控制配料比例。對成品橡膠瀝青及時進行各項檢驗。
(4)在灑布橡膠瀝青前,應注意檢查:①空氣溫度和地面溫度都不得低于15℃;②下承層必須干燥,路緣石防護良好;③風速不影響橡膠瀝青灑布效果;④需用的設備進入待命狀態,包括橡膠瀝青灑布車、碎石撒布機、膠輪壓路機。
(5)橡膠瀝青灑布:①起步和終止位置應鋪工程紙,以準確進行橫向銜接,灑布車經過后應及時取走工程紙;②縱向銜接應與已灑布部分重疊10cm左右;③撒鋪碎石前禁止任何車輛、行人通過橡膠瀝青層。
(6)撒鋪碎石。噴灑橡膠瀝青后應立即撒鋪碎石,根據試鋪情況確定碎石撒布量,以滿鋪、不散失為度,對于局部碎石撒鋪量不足的地方,應人工補足。
(7)碾壓。采用25T以上的膠輪壓路機進行壓實。碎石撒鋪后應立即進行碾壓作業,兩臺膠輪壓路機應同時進行碾壓,緊跟碎石撒鋪車。碾壓遍數為3~4遍,從灑布橡膠瀝青到碾壓完成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8)在鋪筑上層瀝青混合料前,應對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進行清掃,以清除沒有粘結的松散碎石,避免影響應力吸收層與瀝青面層的粘結。
(9)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施工應與上層瀝青混凝土緊湊進行,中間不開放交通,若期間必須開放交通,須待SAMI施工完成3小時后方可開放交通,但車速不宜超過25km/h。在上面層瀝青混凝土施工前須加灑粘層油,粘層油灑布量宜控制在0.25kg/m2左右。
3.3.1 鋪筑試鋪路面
AR-AC-13橡膠瀝青抗滑磨耗層施工開工前,需先做試鋪路面。通過合格的混合料組成設計,擬定試鋪路面鋪筑方案,采用重新調試的正式施工機械,鋪筑試鋪路面。試鋪路面宜選在正線直線段,長度可為100~200m。
3.3.2 施工工藝
(1)把好原材料質量關:①要注意粗細集料和填料的質量,應從源頭抓起,對不合格的礦料,不準運進拌和廠;②堆放各種礦料的地坪必須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統,避免材料被污染;各品種材料間應用墻體隔開,以免相互混雜;③細集料及礦粉宜覆蓋,細料潮濕將影響喂料數量和拌和樓產量。
(2)瀝青混合料的拌制:①嚴格掌握瀝青和集料的加熱溫度以及瀝青混合料的出廠溫度。熱混合料成品在貯料倉儲存后,其溫度下降不應超過10℃。AR-AC-13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控制范圍見表1;②拌和樓控制室要逐盤打印瀝青及各種礦料的用量和拌和溫度,并定期對拌和樓的計量和測溫進行校核;沒有材料用量和溫度自動記錄裝置的拌和樓不得使用;③拌和時間由試拌確定。必須使所有集料顆粒全部裹復瀝青結合料,并以瀝青混合料拌和均勻為度,建議外摻劑水泥加入拌和倉后先與礦料干拌5s,再加入橡膠瀝青濕拌30s,總拌和時間控制在60~65s。

表1 AR-AC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
(3)瀝青混合料的運輸。瀝青混合料運輸過程中要注意溫度的保持,運料車應有良好的篷布覆蓋設施,卸料時,汽車應前后移動三次裝料,以減少粗集料的離析現象。連續攤鋪過程中,運料車在攤鋪機前10~30cm處停住,不得撞擊攤鋪機。卸料過程中運料車應掛空檔,靠攤鋪機推動前進。
(4)瀝青混合料的攤鋪:①連續穩定地攤鋪,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對于橡膠瀝青混凝土,攤鋪機的攤鋪速度應根據拌和樓的產量、施工機械配套情況及攤鋪厚度、攤鋪寬度,按1~3m/min予以調整選擇,做到緩慢、均勻、不間斷地攤鋪;②AR-AC瀝青混合料上面層宜用非接觸式平衡梁裝置控制攤鋪厚度。兩臺攤鋪機距離不應超過10m,以形成良好的熱接縫。
(5)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成型:①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是保證瀝青面層質量的重要環節,應選擇合理的壓路機組合方式及碾壓步驟。為保證壓實度和平整度,初壓應盡量在攤鋪后較高溫度下及時進行。為防止橡膠瀝青粘結橡膠輪胎,AR-AC瀝青混凝土不宜使用膠輪壓路機;②橡膠瀝青混凝土施工碾壓工藝宜采用5臺雙鋼輪振動壓路機,壓實工藝分為初壓、復壓和終壓。初壓采用兩臺壓路機靜壓一遍,振動碾壓3遍,復壓采用兩臺壓路機振動碾壓3遍,終壓采用一臺壓路機以靜壓方式碾壓1~2遍以消除輪跡。③壓路機應以緩慢而均勻的速度碾壓,壓路機的適宜碾壓速度按表2選用。

表2
3.3.3 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
(1)原材料的質量檢查:包括橡膠瀝青、粗集料、細集料、外摻劑等;(2)混合料的質量檢查:橡膠瀝青用量、礦料級配、穩定度、流值、空隙率、殘留穩定度;混合料出廠溫度、運到現場溫度、攤鋪溫度、初壓溫度、碾壓終了溫度;混合料拌和均勻性;(3)面層質量檢查:厚度、平整度、寬度、高程、橫坡度、壓實度、橫向偏位、滲水系數、構造深度和摩擦系數;攤鋪的均勻性;同時還應進行構造深度和擺式摩擦系數的跟蹤檢測。
面層混合料的離析包括瀝青混合料的溫度離析和瀝青混合料的級配離析,離析可以暫時作如下控制:(1)施工過程中采用紅外溫度探測器檢測的溫度差不應超過20℃;(2)核子密度儀檢測的密度差不應超過0.075g/cm3(大體上相當于空隙率相差3%)。
中華路改造工程“白改黑”后已通車幾年,通過對現場的實際營運情況的檢查,可以看到以下幾個方面情況:(1)在施工過程中,采用該方案的段落由15t進行彎沉檢測,模擬超載車輛試驗,與實際交通流量吻合,有較強的代表性,達到了原水泥混凝土板塊通過壓漿加固等方法,改善板底原有受力狀態,恢復板體與地基的連續性,解決垂直偏移的目的,而且成本低,見效快,操作簡便,既縮短了工期、節約了成本,又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功能要求,延長了工程使用壽命;(2)在加鋪層上采用應力吸收層及橡膠瀝青混凝土面層,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本身具有的高彈性、不透水及抗裂性能好的優點,這種加鋪組合提高了抗裂和抗老化性能,很好地解決了水泥砼板塊之間因熱脹冷縮形成的水平偏移問題。
總之,通過對中華路改造工程方案的試驗,為“白改黑”道路方案論證取得了寶貴經驗,隨后,我市永鋼大道、保稅區長江路等均采用了在主車道部分對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壓漿、修補等處理方法,其上加鋪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和橡膠瀝青混凝土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
[1]鐘瓔.亭楓公路“白改黑”工程的施工工藝和質量控制[J].上海公路,2004(1).
[2]朱華春.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路面施工技術[J].中外公路,2005.
[3]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