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紅霞
主動適應新常態,切實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論述
文|劉紅霞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變化、辯證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基礎上,作出了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化理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認識和判斷上來,主動適應新常態,切實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在這個階段上,經濟發展的條件和任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不僅要正確認識新常態,更要主動適應新常態,順勢應變,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把握住經濟工作的主動權。今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指出,要準確把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如何適應新常態,總書記要求“觀念上要適應”。觀念即思想,就是說,面對經濟新常態,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唯物辯證法,用主席的話說叫一分為二,用小平的話說叫學會講兩句話,用總書記的話說叫兩點論。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從這一觀點出發,我認為總書記關于如何適應新常態的重要論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十八大后,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必須善于觀大勢、謀大事。只有正確認識和積極順應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黨和國家面臨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動權,跟上時代前進步伐,推動事業順利發展。所以,我們要把握住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內大勢,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具體到經濟大勢,總書記也是從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來闡述的。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表現為全球經濟增長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分工格局正在加快重塑,全球經濟治理格局日趨復雜,全球政治與經濟的相互關系日益密切,相互影響日益增強等方面。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不僅具有周期性,還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從發展的角度看,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這個最大實際。不僅在經濟建設中要始終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也要始終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經濟總量低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經濟總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謀劃長遠發展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記初級階段。從改革的角度看,我們處在頂層設計階段, 1978年~2012年這35年為摸著石頭過河階段,2013年~2049年這35年為頂層設計階段,這兩個階段不是對立的,摸石頭過河是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所以頂層設計離不開摸著石頭過河,而是大量摸著石頭過河的結果。從問題角度看我們目前處在三期疊加階段,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面對新常態,我們之所以能有這種自信,這種定力,保持一顆平常心,是因為我國發展仍處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十八大后,總書記指出,從國際環境看,我們面臨的機遇,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我們要切實用好這樣的新機遇,努力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中謀求更大的國家利益。從國內環境看,我們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面臨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主要表現為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社會生產力基礎雄厚,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人力資源豐富,生產要素綜合優勢明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等。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些機遇,及時采取有力戰略舉措,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上新臺階。
在APEC會議上,總書記指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為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實際增量依然可觀;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等方面。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書記總結說,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
新常態也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國際風險主要是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等。國內風險主要是經濟運行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和腐敗風險等。在博鰲論壇上,總書記指出我們面對著低增長、低通脹、低需求和高失業、高債務、高泡沫的風險交織。我們要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和挑戰。
機遇和挑戰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根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性質的原理,總要有個主次之分。總書記說,什么是機遇,什么是挑戰,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他多次強調我們面臨著兩個前所未有: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要求我們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等等。這些論述表明,新常態下重點是防風險。而化解風險的有效途徑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一是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使經濟發展充滿活力。二是要為創新拓寬道路,發揮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作用,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驅動力。三是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四是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是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
以上三點,第一、二點講的是兩點論,第三點講的重點論。總書記的這些論述告訴我們,適應新常態,必須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不堅持兩點論,我們會走極端,要么過度悲觀,唱衰中國經濟,要么盲目樂觀,就像有的人說經濟增長速度還能重回兩位數時代;同樣,不堅持重點論,我們就抓不住主要矛盾,把握不住經濟工作主動權,最終也就解決不了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論述,是立足時代的一項重大的理論創新,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意義。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化理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認識和判斷上來,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開啟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新征程。
中共丹東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