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華 李萍
縣級供電企業基于信息系統的線損四分常態化管理
文|張曉華1李萍2

通過線損“四分”管理工作的開展確實可以提高線損管理精細化水平。但是,要在線損“四分”管理過程中切實做到常態化管理一直是線損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下面對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及困難進行分析。
一是大荔縣供電分公司”簡稱“我公司”營銷管理信息系統、計量自動化系統和營配信息集成系統正處于全面應用階段,三個系統均與線損管理工作有關,但是三個系統在線損“四分”工作中的功能定位不明確。
二是線路和臺區線損異常分析沒有實現信息化的全過程閉環管控,線損異常分析管理不到位,沒有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三是線損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在信息系統中的固化及應用功能需要進一步提升,方可確保線損管理工作過程得以有效監控,工作質量進一步提高。
四是由于信息系統中環網轉供電的算法不夠完善,鑒于線路環網轉供電方式的復雜性,原有的算法不能滿足目前線損管理工作需要。
為解決以上問題和困難,鞏固線損“四分”網級達標成果,并建立自局職能本部到基層供電所和班組的“四分”管理常態化工作機制,受渭南市供電分公司委托,我公司作為試點單位,開展了基于多系統聯動的線損“四分”管理常態機制研究與應用的科技項目。
線損“四分”常態化管理就是要切實做好線損統計、基礎數據更新、異常監測與處理、工作質量考評等方面的日常管理。要做到線損“四分”自動統計準確、基礎數據動態維護、線損異常實時監測和閉環處理、工作質量考評的客觀公正就必須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線損“四分”的信息化管理。
因此,我公司確立了以信息化推進常態化的線損“四分”管理思路,即:通過信息系統優化和固化線損管理流程,強化線損縱向和橫向工作的聯系,以營銷管理信息系統、計量自動化系統、營配信息集成系統為支撐,不斷推進線損“四分”常態化管理。發揮營銷系統信息全方位、運用廣、數據準確的優勢,對線損的四分工作進行核心的管理,以此來實現線損統計、分析、考核的全面常態管理,并云豹和計量自動化系統數據的時效性優勢,對四分線損率進行實時的監控,讓其可成為線損異常分析的一種有效性很強的工具。
理清系統功能定位,實現三大信息系統的聯動管理。我公司基于多系統聯動的線損“四分”常態化管理,吸取了信息化管理的精髓,充分發揮現有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計量自動化系統和營配一體化系統的專業優勢,通過有效的資源整合以及數據共享,實現了三大系統的聯動,使線損“四分”管理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發揮營銷系統信息全面、應用廣泛、數據準確的優勢,對線損“四分”工作進行核心管控,實現線損統計、分析、控制和考核的全面常態化管理;利用計量自動化系統數據實效性高的優勢進行“四分”線損率的準實時監測,使之成為線損異常分析的有效工具;利用營配信息集成系統電網基礎數據詳實的優勢實現電網拓撲關系基礎數據的動態維護,確保“四分”線損率統計準確;三大系統各自分工又相互協作,共同提升了線損“四分”常態化管理水平。
固化工作流程,實現線損“四分”核心管控。由于營銷系統中各項業務實現全過程有效的管理和監控,并與配網管理、客服中心、計量自動化等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因此要利用營銷系統進行核心管控,固化線損管理流程,便于實現線損“四分”的全方位常態化管控。
我公司按照渭南市供電分公司《流程再造客戶服務項目實施計劃》的要求,對固化在營銷系統中的線損管理九大工作流程進行進一步整合,提高工作流程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從而加強對工作質量的監控。如圖1所示。

相應的模塊介紹,如圖2所示:

圖2 功能描述
營銷系統數據翔實,線損統計分析更準確可靠。營銷系統是較為成熟的系統。單個系統運行穩定,功能完善。營銷系統中的電量電費數據都經過了嚴格復核,因此以營銷管理信息系統數據為核心進行的線損統計也更為科學、準確。
基于營銷系統的線損統計分析實現了包含廠站發電量收集、線路供電量收集、售電量數據抽取、環網轉供電移交、報表統計、數據核查等工作在內的海量數據自動收集和統計核查,避免了手工統計的錯漏,確保了線損“四分”數據的準確可靠,為輔助降損提供了科學依據。其中廠站、線路電量收集功能是將原有的負控終端、配變終端遙測接口擴展至省網結算關口、地方電廠、10kV線路計量關口,靈活地讀取并存儲相關計量點的表碼數據,然后通過營銷系統的電費算費模塊進行計算,解決了以往關口表碼需手工錄入系統的不足,減輕了基層單位工作量,提高了數據統計的工作效率。
創新環網轉供電算法,更客觀地反映線損實際水平。我公司還在系統中創新了環網移交電量分割的三種算法,在設置了10kV線路環網關系、環網時間、轉供電用戶后,系統便能對10kV線路進行環網轉供電以及負荷割接后的線損率進行自動修正,使系統統計的線損率盡可能反映線損實際水平,且不用在現場環網點處加裝雙向計量表計,減少了工程投資和線路停電時間。
線損率準實時監測,完善線損異常管理技術手段。我公司基于計量自動化系統的線損準實時監測充分發揮了計量自動化系統無需人工干預的特點,利用計量自動化系統生成的日線損率曲線可以實現短周期(按日)線損計算的優勢。線損異常可進行回溯分析,縮短了線損異常發現與處理的周期,便于對線損異常進行輔助管控。系統中各類豐富的數據采集改變了以往線損分析無從入手的局面,加強了反偷查漏工作的針對性,提高了線損異常管理的技術水平。
基于多系統聯動的線損“四分”管理常態機制研究與應用取得以下成效:明確了各系統的功能定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三大系統聯動,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單化、表單信息化的常態化管理模式;
在現有電力營銷系統、計量自動化系統和營配一體化系統這三大系統的基礎上,實現了三大系統的聯動,共同打造了線損四分精細化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平臺,避免了重復開發專門的線損平臺,形成了以營銷系統為核心管控、計量自動化系統和營配一體化。系統有效支撐的常態化、精細化、信息化的線損四分常態化工作機制,提高了線損四分工作質量和信息化水平。
創新實現了配網線路和臺區線損異常的全方位管控,通過系統可對異常線路和臺區進行異常原因認定、異常審核以及異常整改處理的全過程閉環管理,實現了線損異常率可控再控。
建立了自局職能本部到基層供電所和班組的“四分”管理常態化工作機制及運作體系;固化及優化渭南市供電分公司線損管理九大工作流程,實現了線損“四分”工作深入基層班組“點對點”的扁平化、網絡化管理;線損異常率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我公司10kV線路異常率(7.01%)比去年同期下降9.38%;反偷查漏工作取得成效。應用營銷系統、計量自動化系統聯合分析及時發現了中山市某公司對計量裝置回路加裝電子設備的高科技竊電行為,追回電量99.63萬千瓦時,線路日線損率由30.40%降低到查處后的3.86%。
(作者單位:1.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大荔縣供電分公司;2.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西安供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