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振坤(遼寧省錦州市傳染病醫院主任醫師)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終生監測
文·王振坤(遼寧省錦州市傳染病醫院主任醫師)
例1、魯先生患慢性乙型肝炎多年,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服用了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3個月后檢查效果很好,乙肝病毒(HBV)被抑制住了,癥狀一點也沒有了,肝臟功能也正常,魯先生十分高興,他牢牢記住了醫生囑咐,堅持服藥,不得漏服。他想,只要我繼續服下去,就不會有啥事兒了。后來因為一直工作太忙,他就沒有再去醫院檢查。如此這樣平平安安的生活了1年多。最近,魯先生好不容易得以抽空去醫院做了檢查,然而,結果很不樂觀,肝臟功能出現了明顯損傷,轉氨酶(ALT)上升到350單位(正常值應在40單位以下)。
“這是怎么回事?我一直在服藥,沒有漏服,也沒有飲酒,更沒有用其它損害肝臟的藥物,咋搞的?”魯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等到化驗室檢測結果全出來了,醫生告訴他:“不只是肝功能有了改變,病毒復制指標也上升了,HBV DNA 106拷貝/ml,YMDD陽性。排除其它原因,綜合分析,提示您體內的乙肝病毒發生耐藥變異,簡單說,就是HBV為了逃避藥物和人體免疫功能的追剿,它采取了一種變化策略。”

魯先生還是不明白地問到:“為什么我沒有感到有明顯的癥狀呢?”醫生:“肝臟是一個沉默性器官,如果等您的癥狀明顯,病情可能更重了。幸虧您今天來檢查了,否則還會加重呢。”
魯先生摸了摸腦袋,好像突然想起什么:“對呀,當初醫生也曾告訴我,要定期復查,可是我只記住堅持服藥這一項。嗬,這......”他真挺后悔。
醫生立即給魯先生加服了阿德福韋酯,2藥聯合,3個月后來檢查,HBV載量明顯下降。魯先生說:“我再也不會忘記定期監測了。”

例2、某化工廠石經理,患慢性乙肝服用抗病毒藥物,但這其間發生了兩件事:一是出國,這一去就是小1年;再是公司債務問題讓他大傷腦筋,東奔西跑,纏繞他又是半年多。這么一忙碌起來,就將乙肝的定期復查忘到腦后去了。好在有妻子陪同,在妻子提醒下,藥物還是堅持在服用,只是沒有定期到醫院復查或監測,3年多過去了,還算平穩。前些天因為“感冒”到綜合醫院檢查,竟然發現“少量腹水”,這還了得,又查了HBV標志物、肝功能、甲胎蛋白(AFP)、B超、CT等等,結果醫生們給出的診斷是“乙肝肝硬化、乙肝相關性肝癌,中或晚期”。面對這個殘酷現實,石經理難以接受,親朋好友、領導及下屬都很重視,醫院當然不會含糊,再行多次會診,確認診斷并沒有出錯。
很明顯,這也是因為失去定期監測沒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所釀成的后果。
什么是乙肝監測?其實就是患者在服藥中及停藥后必須接受的定期檢查項目,包括HBV載量(HBV DNA)、肝功能(ALT/ AST等)、血常規、腎功能、肝纖維化指標、肝臟瞬時彈性檢測、肝癌標志物(AFP等)、B超、CT、HBV基因型等等,酌情定量檢測血清HBsAg、HBeAg、血清及肝組織HBVcccDNA等,檢測項目雖然挺多,但并不是每個患者“全都要檢”,監測項目由專科醫生根據需要決定,必要時還需進行肝臟病理學檢查(肝穿刺)。
我國不少慢性乙肝患者往往重視藥物治療而忽視監測,我們在門診調查,發現80%以上忽視監測,特別是在病情比較穩定后,就再也不來醫院,直到病情加重才想起:“呀!我又犯病了,快去醫院檢查一下。”還有的患者在治療開始還能前來醫院監測,以后嫌麻煩就不定期來查,拖延很久才查一次,僥幸沒啥問題,便又拖延得更久,結果出現問題了,悔之無及。也有一些人認為把錢花在監測上不值得,不如把錢用在買藥物上合算。
其實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是一項很艱巨的工程,優化用藥,個體化用藥,療效預測,耐藥后的補救等,專業性極強,絕對不是用上藥了就完事大吉了,也不是用一階段藥“自覺不錯”就一勞永逸了,必須接受監測,定期監測是慢性乙肝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有一點馬虎大意,沒有監測,慢性乙肝的治療猶如“盲人騎瞎馬”,時時刻刻都存在危險。
1、監測可及時了解HBV復制水平。慢性乙肝主要是抗病毒治療,那么“抗”得如何?HBV被抑制程度是怎樣的?不監測就不知道;HBV是不是被快速地抑制了,如果用藥后很快被抑制,還可預測遠期療效(持續性應答)較好,較持久,耐藥的可能性也低;HBV是不是發生了“變異”(耐藥),醫生要根據監測結果調整用藥,加藥、減藥或停藥,不監測就無從下手。耐藥后不采取補救措施,任其發展,風險很大。
2、監測可及時了解肝臟功能。慢性乙肝肝功能損傷程度并不總是與自覺癥成正比,有時損傷挺嚴重,但癥狀卻不明顯。特別是HBeAg陰性乙肝(中、老年人多見),這一特點比較明顯,不能憑“自感良好”來衡量肝功能。我們發現有人憑“把脈”、看舌苔來推斷ALT高不高,這沒有科學依據,還是要定期監測才對。
3、監測可及時了解所用藥物的不良反應。盡管目前抗HBV藥物是很安全的,但長期應用可能出現某些不良反應,發燒、頭痛、惡心、嘔吐、腹痛之類的不良反應病人可以感覺得到,但輕、中度腎功能損傷、血細胞減少等就很難發現,只有監測。少見而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肌溶癥”等,也需通過監測才能早期發現。
4、監測可了解病情程度。通過病毒學、生化學監測,綜合分析就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無進展、惡化,或者改善?肝纖維化程度、有無肝硬化傾向等,從而決定是繼續用藥治療還是準備停藥,不監測就不能輕率決定停藥。

5、監測可早期發現肝癌,給予及時治療,如手術治療、肝移植等,預后還是樂觀的。到了晚期,誰也無力回天。
6、監測可早期發現乙肝復發。慢性乙肝的復發是常見現象,而復發前往往沒有明顯的癥狀,只是HBV復制(病毒學突破),或者有ALT輕、中度上升。所以,停藥后仍然需要監測,這種監測是漫長的,很可能需要終生監測。復發后仍然需要抗病毒治療,這是毫無疑義的,復發后的治療越早越好,也只有定期監測才能早期發現復發。
7、監測可及時和醫生溝通,得到醫學指導,解除某些疑惑,病人自己也會心中有數;失去監測,就是沒有舵的船,在海洋里漫無目的地航行,何時達到“彼岸”,盲然不知,甚至也不知何時傾覆。
慢性乙肝病人千萬不能忘了定期監測,出院后、停藥后仍然需要監測,應當說,監測是終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