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某地區消化性潰瘍疾病調查分析
劉華英
(新疆公安邊防總隊特戰大隊新疆喀什845250 )
摘要通過對部隊駐地帕米爾高原患者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統計,對消化性潰瘍治療的效果進行討論分析,提出有效的治療手段加以規范,確保患者康復。
關鍵詞基層;消化性潰瘍;分析
【中圖分類號】R195.4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上的一種見病,多發病,可見于任何年齡。其中十二指腸潰瘍80%見于20-50歲,胃潰瘍則大多在50-60歲,比十二指腸潰瘍晚10年左右[1]。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率大約為1:4,為充分了解新疆駐地消化性潰瘍疾患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駐疆某地2008年3月~20013年3月,就診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人選標準:(1)有藥物治療史。(2)上腹痛癥狀。(3)胃鏡檢查診斷為消化性潰瘍;選擇潰瘍活動期(A1期)作為治療觀察對象。從中隨機抽取151例,其中男73例,女78例;胃潰瘍130例,十二指腸潰瘍21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治療組76例,其中男37例,女39例,平均年齡(42.6+-10.3)歲,胃潰瘍66例,十二指腸潰瘍10例;對照組75例,其中男36例,女39例,胃潰瘍64例,十二指腸潰瘍11例,平均年齡(41.7+-10.4)歲。兩組在性別、年齡、潰瘍類型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意義,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1)前2周內服用質子泵抑制劑(PPI)、前列腺炎類似物及H2受體抑制劑的患者。(2)有胃或是膽管手術史。(3)有任何與NSAID無關的消化道疾病:如胃食管返流、潰瘍性結腸炎、胃幽門狹窄梗阻。(4)有嚴重并發癥如幽門梗阻、穿孔、內經下活動性出血者。(5)又對實驗藥物忌諱癥的患者。(6)孕婦或哺乳期婦女。(7)需要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的患者。(8)癌性潰瘍和未能排除癌變可能的潰瘍。(9)排除幽門螺桿菌感染。(10)因病情不允許停用NSAID的患者。(11)精神疾病患者。 所有人選患者均了解本觀察治療方法,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治療期間所有患者不服用其他凝酸藥物,避免精神因素及精神刺激,飲食規律,少食多餐,潰瘍活動期每天4~5次,好轉后恢復3次/d,不易過保,細嚼慢咽,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治療組:胃鏡確診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后,服用奧美拉唑20mg1次/d,早餐前半小時服用,快胃片6片3次/d,三餐前1h服用;對照組:胃鏡確診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單獨服用奧美拉唑20mg1次/d,早餐前半小時服用。
1.3 觀察指標 調查治療期間患者上腹痛緩解、消失時間,進行電話回訪或上門回訪,并記錄上腹痛緩解,消失具體時間;潰瘍面愈合情況:4周復查胃鏡,根據潰瘍面愈合情況判斷療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服藥4周,潰瘍愈合,炎癥消失,為瘢痕期;服藥后1d內上腹痛癥狀消失。(2)有效:服藥4周,潰瘍愈合,周圍仍有炎癥;服藥1~2d癥狀消失;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服用后上腹痛癥狀消失療效

表1 服用后上腹痛癥狀消失療效 [例(%)]

消化性潰瘍愈合(4周)情況 [例(%)]
目前對于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及機制還沒有完全闡明,綜合今年材料及臨床經驗分析,導致潰瘍難治性原因主要為以下幾方面:
3.1 外在因素
3.1.1 吸煙,過度飲酒。煙草中所含的尼古丁有控制胃貼膜合成前列腺素E2的作用,吸煙致使前列腺素E2含量降低,從而導致損傷為黏膜的修復延緩,吸煙還能引起膽汁反流,亦不利于潰瘍的愈合。大量飲酒赤對潰瘍愈合有影響。
3.1.2 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可以通過迷走神經影響胃、十二指腸分泌、運動和貼膜血運及更新的調控,而潰瘍的愈合與胃貼膜血流量及胃貼膜的更新速度有關[2]。大量的臨床觀察資料表明,長期精神緊張易患潰瘍,其潰瘍愈合后在遭受精神應激時,潰瘍容易復發。
3.1.3 潰瘍源性藥物使用 阿司匹林及非類固酵類抗炎藥、皮質激素、降壓藥等,可影響潰瘍愈合。
用藥不合理、服藥時間不當:許多患者不能按醫囑服藥,用藥不規律,上腹部不適時服藥,癥狀好轉自行停藥,致使治療不徹底。再者,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種類多樣,其藥效學及藥代動力學不盡相同,其最佳服藥時間赤有一定的區別,有的患者沒有掌握好服藥的最佳時間,致使藥物吸收機制療效降低,從而影響消化性潰瘍的愈合。
3.2 內在因素
3.2.1 特殊位置的潰瘍 只發生于十二指腸球部以下的潰瘍,多發于十二指腸斧頭的進端,位置較深,因此X線及胃鏡檢查常常漏診,導致病情的延誤。其次,該部位的潰瘍對藥物治療不敏感,易出血,潰瘍魚和相對困難。幽門管潰瘍:此部位的潰瘍缺乏典型的潰瘍周期性與節律性疼痛,胃酸增多顯著,而且對抗酸藥反應差,且容易發生梗阻、穿孔和出血,臨床上內科治療,常不能奏效。巨大潰瘍中十二指腸潰瘍直徑大于2cm和胃潰瘍直徑大于3cm稱為巨大潰瘍,往往內科治療不易于合并易復發,且巨大胃潰瘍需排除胃癌的可能性。
3.2.2 續發真菌感染 消化性潰瘍并發真菌感染常常致使潰瘍難治[3]。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統慢性疾病:如果消化性潰瘍病人合并有慢性肝功能衰竭、慢性心功能不全、肺氣腫、肝硬化等,可致胃粘膜滲血缺氧致潰瘍長期不愈。甲狀腺機能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形成難治性消化性潰瘍,綜合癥臨床表示纖維難治性消化性潰瘍。高胃酸延緩潰瘍愈合:有研究表明,難治性十二指腸潰瘍的基礎泌酸量明顯高于一般潰瘍患者。機體對H2受體拮抗劑的反應性降低,研究發現,長期應用H2受體拮抗劑可使機體對藥物的敏感性下降,致使藥物治療效果受影響[4]。HP持續陽性致使粘膜防御機制減弱:持續Hp感染使粘膜防御機制減弱,致潰瘍遷延不愈。
3.2.3 消化性潰瘍的疼痛:屬祖國醫學胃脘痛范疇,本病的發生,前人認為多與外邪入侵,飲食不節、情志不逐、脾胃虛弱等有關,其總的病機為氣機不通,拘急而痛[5]。故在治療上采取理氣和胃止痛為法。快胃片有理氣、和血、止酸止痛之功效,用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成分為海螵蛸、白礬延胡索、白芨、甘草;其中海螵蛸有止血、止酸功效;白礬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作用;延胡索用止痛作用;白芨有止血生機、修復潰瘍作用;甘草用于胃虛弱,倦態。
參考文獻
[1]陳澋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52.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若干問題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0,20(2):117-118.
[3]蕭樹東,許國銘.中華胃腸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2.
[4]鄭芝田.胃腸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63.
[5]胡伏蓮.消化性潰瘍發病機制的現代理念[J].中華消化雜志,2005,(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