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藥房抗生素用藥規范研究
沈靜
(南京市雨花醫院江蘇南京210012)
摘要目的: 對我院門診藥房抗生素用藥規范進行研究和探討。方法: 隨機收集我院門診在2013、2014年開出的抗生素處方2000張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抗生素排在前三位的是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和青霉素類,消費金額排在前五位的抗生素種類為頭孢西丁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唑肟鈉、阿奇霉素、頭孢噻肟鈉,有不合理處方234張,占總處方數的11.7%。結論: 抗生素在門診藥房中被廣泛使用,因此加強門診藥房抗生素用藥的規范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合理處方所占比例,為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提供保障。
關鍵詞門診藥房;抗生素;用藥規范
【中圖分類號】R978.1
抗生素屬于患者臨床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抗生素藥物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如奎寧和吐根堿,他們分別用于治療瘧疾和阿米巴痢疾。如今,抗生素在各個診室的治療中被廣泛使用,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會導致部分細菌大量繁殖,同時還會破壞正常菌群,不僅達不到預想的治療效果,甚至還會加重患者病情[1]。因此,加強門診藥房抗生素的合理用藥對于患者的治療尤為重要。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隨機選取我院門診在2013、2014年開出的抗生素處方2000張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使用情況進行分析。
1.2 方法
按照國家已經制定的相關規范和標準對其進行分析,對抗生素的種類、使用頻率、使用金額和不合理處方進行記錄。
2.1 我院2013、2014年抗生素使用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我院對各類抗生素的使用種類相對比較集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和青霉素類。并且在醫院的呼吸內科、普外科、兒科、婦科等科室均有使用,主要目的是達到預防和治療感染的目的,具體使用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我院2013、2014年抗生素使用情況
2.2 我院2013、2014年抗生素用藥金額比較
對我院2013、2014年用藥金額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排在前五位的抗生素種類為頭孢西丁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唑肟鈉、阿奇霉素、頭孢噻肟鈉,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我院2013、2014年抗生素用藥金額比較
2.3 我院2013、2014年不合理用藥情況
在所有2000張抗生素處方中,有234張不合理處方,占到了總處方數的11.7%。其中選藥不當、無用藥指征和溶媒選擇不當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其中選藥不當有106張,占45.30%,無用藥指征有55張,占23.50%,溶媒選擇不當有42張,占17.95%,聯用不合理有24張,占10.26%,重復用藥有7張,占45.30%,
在醫院門診中抗生素使用范圍最廣,處方量大,是臨床上控制和治療感染類疾病的主要藥物。隨著抗生素類藥物使用量的增加,不合理用藥比例也隨之增加,出現了一系列過敏反應、菌群失調、細菌耐藥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最終治療效果[2]。此外,部分醫生對抗生素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對患者病情了解不清楚,從而開出不合理處方。例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具有嚴重的耳毒性和腎毒性,對于腎病、兒童及老年患者最好選擇其它藥物替代;頭孢噻吩和卡那霉素同時使用,會進一步增強腎毒性;阿莫西林和頭孢克肟、青霉素和頭孢唑肟鈉聯用,都存在重復用藥現象[3]。因此要想提高門診藥房抗生素用藥的合理性和規范性,就需要采取措施避免不合理用藥的情況發生。
3.1 規范用藥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
用藥前最好對患者進行細菌學檢查,明確各類抗生素的用藥指征,以確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抗生素類藥物選擇時,要依據患者病情特點和藥物動力學原理、藥效學原理,選用針對性比較強的藥物。如果患者不同意做細菌學檢查,則可以根據患者的體征、血常規和臨床表現來選擇抗生素種類。對于危重患者而言,最好先給予抗生素治療,然后再根據藥敏結果對藥物種類和劑量進行調整。對新研發出來的抗生素,使用起來要謹慎,應該首先對其有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再根據患者病情特點制定給藥劑量和給藥方法,例如重度感染患者最好給予血液濃度較高、抗菌作用較強的抗生素,并通過靜脈滴注給藥;對于輕度感染患者,可以選擇肌肉注射法或口服法給藥;對于金葡菌敗血癥導致的深度感染患者,最好選擇細胞膜穿透能力強、半衰期較長的頭孢唑啉治療。合理控制抗生素的給藥劑量,因為劑量過小無法達到應有的治療效果,而劑量過大會誘發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所以加強規范用藥,合理使用抗生素,對于患者的治療非常重要[4]。
3.2 加強門診管理力度
由于抗生素的種類比較多,臨床使用比較廣泛,所以加強門診管理力度可以確保門診處方的合理使用。醫院管理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套系統、全面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加大對門診醫師病歷和抗生素處方的檢查力度,并將最終檢查結果通報醫院科室負責人。對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現象,情節比較輕的給予口頭警告,情節比較嚴重的給予通報批評,同時還要給予績效工資處罰,從源頭上確保抗生素的合理應用[5]。
3.3 開展藥物治療監測體系
臨床上,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而導致的藥源性疾病和不良反應已經成為臨床醫師和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目前,治療監測體系逐漸被引入到門診藥房抗生素用藥的管理之中,其主要目的是對體液或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進行測定,這樣不僅有效控制體內藥物的濃度,而且還能減少或避免毒副作用的產生[6]。此外,治療監測體系也能夠對藥物過量而引發中毒癥狀的診斷提供有力證據。抗生素使用不當給患者帶來的后果非常嚴重,其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最終治療效果,而且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藥物治療監測體系的應用,可以對預防和控制抗生素引發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抗生素是門診藥房中使用最多的藥物。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能夠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但是如果存在抗生素使用不當的現象,不僅會產生細菌耐藥性、對人體器官造成不同程度損傷,而且還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因此,醫院要加強抗生素使用規范的系統化,完善廣大醫務人員對抗生素的正確使用意識,減少細菌耐藥性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崔新智.門診藥房抗生素用藥規范[J].北方藥學,2013,8(9):46-47.
[2]朱定春,翟羽佳.門診藥房退藥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藥業,2013,5(12):138-139.
[3]史先娟,肖杰華.如何規范門診藥房抗生素用藥[J].醫學信息,2014,9(5):94-95.
[4]劉曉玲,李莉莉,章安平,等.門診藥房開展抗生素藥物咨詢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3):115.
[5]陳靈駿.門診藥房開展藥物咨詢工作淺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10):954-955.
[6]謝璠 .我院門診藥房用藥咨詢300例統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