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皮發萬 張鏵
在烏蒙山深處,生長著一種名叫海洲香薷的植物,它的附近隱藏著一種純度高達91%的天然銅塊,幾乎就是純銅,人們稱之為“烏蒙頑石”??瓶冀M找到海洲香薷,就能找到烏蒙頑石。找到烏蒙頑石,就能找到海洲香薷生長在烏蒙頑石附近的原因。
2015年,全國有90多所試點高校實行自主招生,選拔優秀高中畢業生的共同條件是“具有突出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假如把創造力比喻成海洲香薷,把具有突出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比喻成烏蒙頑石,既然科考組找到烏蒙頑石就能找到海洲香薷生長在烏蒙頑石附近的原因,那么,通過創造力的概念,是否能找到“具有突出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特征?
先看兩個例子。對于創立大陸漂移說的魏格納,他的創造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發現大陸某些地方“非常吻合”的觀察能力,提出“大陸漂移”假設的科學研究知識與方法,尋找大陸漂移證據時的調查和資料收集方法,從理論上對大陸漂移機制問題做出合理解釋的智慧,寫作大陸漂移方面論文和著作的能力等等。
對于發明五筆字型輸入法的王永民,他的創造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收集各種漢字字型輸入法研究成果的調研能力,發現漢字組成規律的思維能力,利用靈感思維創新的能力,計算機鍵盤設計能力等。
通過對一些科學家、發明家和藝術家的分析不難發現,他們的創造力并非單一的知識、智力或能力,而是多種知識、智力和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此,我們給創造力下一個定義:創新力是指最能代表創新型人才的特征或能實現創造的多種知識、智力和能力的集合。

單純的知識、智力和能力不是創造力,那么單純的創造性思維、心理測驗也不是創造力。到底什么是創造型人才特征,或能實現創造的多種知識、智力和能力的集合?
我們從創造學中找到了線索。創造力的傳統測量法有學校成績、舉薦、作文和論文。其中學校成績指學生在考卷上的分數。
假如把考試得分看成工作總量(實為學習進度),把學習效率看成工作效率,把學習時間看成工作時間,學校成績(分數)就變成了一個公式:分數=學習效率×學習時間。
創造力傳統測量法中的學校成績除表示分數以外,還應有另外兩種表現形式:一是表示學習效率,即:創造力=分數÷時間;另一種是表示學習時間,即:創造力=分數÷思維力。
在這三種形式中,只有“學習效率”創造力的“含金量”較高,而“分數”和“時間”創造力的“含金量”并不高。利用排除法,排除用“分數”和“時間”表示學校成績這兩種形式,只有“創造力=分數÷時間”這種表現形式才是測量創新潛質的優選方案。
根據“創造力=分數÷時間”,顯示創造力概念特征的是學習效率,而不是“分數”。學習效率也是思維力的體現,我們習慣把考試得分稱為“分數”,把完成考試的時間稱為“時間”,把個人所取得的學習成績稱為“成績”或“學校成績”。根據語言使用習慣,把“成績”讀成“學習效率等于分數除以時間”正確,把“成績”讀成“思維力等于分數除以時間”也正確,二者沒有本質的區別。在這里,用“學習效率”來測量學校成績“具有突出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代表性。
用“學習效率”測量學校成績“具有突出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代表性是否準確?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又想到了人的大腦所做的功,能否用機械功的原理進行證明。
在物理學中,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力學里稱這個力做了功,即W=F·S。讀書、做作業俗稱“功課”,這里的“功”指讀書、做作業的“成效”。如果讀書、做作業也用“功”來表示,那么學生到達教學目標,即完成學習任務就等于思維力與知識沿思維力的方向在大腦中發生遷移的距離的乘積。
假如用“W(單位:分)”來表示讀書、做作業所做的“功”;用“F(單位:分 /分鐘)”來表示思維力,顯然無法計算知識受思維力的作用在大腦中遷移的距離,但可以計算讀書、做作業所用的時間“T(單位:分鐘)”。然后根據思維力與知識受思維力的作用在大腦中遷移的時間計算思維力所做的功,即F·T=W,原理與工作總量等于工作效率乘時間一樣。知道了大腦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時間,思維力就等于大腦所做的功除以大腦做功的時間。
另外還存在一個問題:假如把試卷上的總分看成大腦要做的“總功”,把考試得分看成大腦所做的“有用功”,把考試時答錯或答不上來丟失的分數看成大腦所做的“無用功”,“有用功(分數)就等于大腦要做的總功(試卷上的總分)減去大腦所做的無用功(考試時答錯或答不上來丟失的分數)?!八季S力等于大腦所做的功除以大腦做功的時間”,準確的讀法應該是:思維力等于大腦所做的有用功除以大腦做功的時間。
根據語言使用習慣,把“成績”讀成“學習效率等于大腦所做的有用功除以大腦做功的時間”正確,把“成績”讀成“思維力等于大腦所做的有用功除以大腦做功的時間”也正確。
這樣再次證明了用“思維力”或“學習效率”測量學校成績,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代表性。
與學校成績表示分數相比,學校成績表示思維力的優勢不僅在于發現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社會進步和知識的不斷折舊,讀書不講效率,不提高、訓練人的思維反應速度,哪有時間來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或信息?所以學校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訓練學生的思維反應速度。

學校成績表示思維力理所當然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同時,分數與學習效率和學習時間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其次,學校成績表示思維力與學校成績表示分數相比,站在德育和心理學的角度,更有利于觀察學生品格,教育轉化行為問題學生,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不僅拓寬德育和心理學的知識領域,而且為發現學生具有突出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最后,學校成績表示思維力更有利于智力轉化為創造力。提高思維反應是急中生智和產生靈感的誘因,與開發創造力有必然聯系。學習效率高、思維反應快,容易急中生智并誘發靈感。
一個人的靈感增多后,發明創新的幾率會大大增加,獲得發明創新成功的幾率也會增加,這是智力轉化為創造力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