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enior輯
1988年,前蘇聯宇宙物理學家阿列克塞·普斯卡夫宣布發現于火星的“人面石”同樣也存在于金星上。
據人類目前所知,金星的自然環境比火星嚴酷得多。金星表面溫度可達近500℃,大氣層中含有90%以上的二氧化碳,空氣中還經常落下毀滅性的硫酸雨,特大熱風暴比地球上12級臺風還要猛烈數倍。
從1960年到1981年以來,美蘇雙方共發射近20個探測器,仍未認清濃厚云層包裹下的金星真面目。
對于金星秘密的最重要發現,是由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里賓契訶夫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科學研討會上披露的。
1989年1月,前蘇聯發射的一枚探測器穿過金星表面濃密的大氣層,用雷達掃描時發現金星上原來分布有約兩萬座城市的遺跡。
起先,科學家們見到這些傳回地球的照片,以為上面出現的城市廢墟可能是大氣層干擾造成的幻像,或是飛船儀器有問題。但經過深入分析后,他們發覺那的確是一些城市遺跡,可能是由一種絕跡已久的智能生物留下來的。
里賓契訶夫在會上說:“這些城市全都散布在金星表面,如果我們能知道是誰建造它們就好了……我們絕對無法在金星上生存片刻,但一些生物卻做到了,并留下一個偉大文明遺跡證明它。”
這位前蘇聯科學家具體介紹說:“那些城市以馬車輪的形狀建成,中間的輪軸就是大都會所在。根據我們估計,那里有一個龐大的公路網將它們所有城市連接起來,直通向它的中央。”他說,“那些城市皆是倒塌狀態,表明它們已建成有一段極長的日子。目前那里沒有任何生物,所以最保守的估計,就是那里的生物已死亡很久。”由于金星表面的環境太惡劣,根本不可能派宇航員到那里實地調查。
美國發射的探測器也發回了有關金星城墟的照片。經過全面辨認,那兩萬余座城市遺跡完全是由“三角錐”形金字塔狀建筑組成。每座城市實際上只是一座巨型金字塔,全部沒有門窗,估計出入口可能開設在地下。這些巨型金字塔擺成一個很大的馬車輪形狀,其間的輻射狀大道連接著中央的大城市。

金星隱秘著至少兩萬座城市廢墟
研究者認為,這些金字塔式的城市可晝避高溫,夜避嚴寒,再大的風暴也奈何不得它。
聯系到金星上發現的作為警告標志的垂淚的巨型人面建筑——“人面石”,科學家們不得不把金星與火星看成一對經歷過文明毀滅命運的“患難姐妹”。
據推測,800萬年前的金星經歷過地球現今的演化階段,應該有智能生物存在。但由于金星大氣成分的變化,使二氧化碳占據了絕對優勢,從而發生了強烈的溫室效應,造成大量的水蒸發成云氣或散失,最終徹底改變了金星的生態環境,導致生物絕跡。
金星上究竟是何人在上演“空城計”?究竟隱藏著什么秘密?那個垂淚的人面塑像到底是否經歷了金星文明的毀滅?要解開這些謎團,只有等待人類未來的實地探測。
迄今為止,人們在月球、火星、金星上都發現了文明活動的遺跡和疑蹤,甚至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的陰面也發現過一些斷壁殘垣。金字塔式的建筑則使地球、月球、火星、金星構成一種互為聯系的文明系統。這使人有理由相信,太陽系的文明發展史絕非起源于地球,它的鼎盛時期已出現于地球之前,而延續到地球這里的,將是太陽系文明的終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