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民杰
摘要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運輸業的發展。公路交通更靈活更自由,并且已經成為運輸領域的關鍵。在我國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運輸速度與運輸量的增加使得道路橋梁自身的負荷也有所增加,因此,務必要對路橋施工中基礎加固的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路橋工程;施工;樁基加固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 U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5)10-0034-02
目前階段,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因此,對工程質量與社會運作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基于此,在橋梁工程中,對孔灌注樁基礎承載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所以,為了保證工程設計質量,樁基加固技術必須符合要求。
1 鉆孔灌注樁技術
1.1 加固機理分析
第一,持力層有所改善,使樁的承載力有所提高。而在鉆孔灌注樁的施工過程中,鋼管的埋設位置應選擇在樁鋼筋籠外壁外沿,在樁混凝土的強度達到具體標準后便可以通過鋼管,在樁端的碎石層縫隙部位壓入水泥漿,這樣更有利于壓入的水泥漿在縫隙中進行充分地擴散。單樁如果得以充分擴散,那么就相當于樁端直徑增加,但若是向下方擴散就相當于樁長增加,如果在進行連結的過程中使用漿液,就可以確保松散的碎石層所形成的結合體具有一定的強度,最終使承載力結構的質量達到標準。
第二,樁徑增加,利于提高側摩阻力。通常情況下,樁孔內部的沉渣與孔壁泥皮以及樁孔較大落差等都會對側摩阻力與樁端承載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再把水泥漿液壓入樁端,進而和樁端沉渣與離析虛尖等相結合,有利于增加密實度,承載力有所提高。與此同時,在水泥漿液沿孔樁樁身同土層結合層向上返的時候,可以使泥皮有效消除,這樣可以使樁的側摩阻力得到提高,而且在漿液進行橫向滲透的時候,能夠使樁徑加大,更有利于增強樁體底層的應力和荷載傳遞的效果。
1.2 施工技術分析
1)護筒埋設。在沖孔樁樁口位置安裝砼護壁與鋼護筒,這樣不僅能夠對孔口進行保護,而且還可以使水壓力得到維護。如果使用厚度在8-lOmm間的鋼護筒,需要保證直徑超過沖擊鉆頭200mm,而且應在其上部安裝兩個溢漿孔。在埋設護筒的時候,應保證護筒中心和樁位中心的偏差不超過50mm,但是實際埋設深度需要高出回填土層一米。完成護筒埋設工作以后,做好成孔設備的安置工作,為了確保機械設備的平衡,應適當使用攬風繩。在此基礎上,天車滑輪外中心與鉆頭應同護筒中心保持一致。
2)成孔作業。通常情況下,在進行成孔施工的過程中運用反循環式的回轉鉆機。根據實際的施工現場地質環境,應嚴格試驗鉆孔機械設備以及具體的施工工藝,進而有效地保證成孔施工的適應能力。運用低錘密擊的方法進行沖擊作業,但是實際的沖程不應超過一米。在實際的鉆孔施工中,應調平鉆機并對準特定的鉆孔,以緩慢的速度將鉆頭放置于護筒內部,保證與樁位完美對接,而后開啟轉盤和泥漿泵,在鉆孔內的泥漿的高度達到標準以后就可以展開鉆孔作業。在作業的過程中,應確保鉆機的速度緩慢并均勻,直到導向部位完全沒入到土層中以后,使用最大速度鉆進,而在鉆進的過程中應不斷補充泥漿,這樣可以預防出現坍塌的問題。
3)鋼筋籠的制作和放置。制作鋼筋籠的材料需要保證質量合格,最好是整條的鋼筋,并且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圖紙的設計要求施工。完成鋼筋籠制作以后,需要利用吊車安裝,并保證吊點選擇的正確性,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鋼筋籠的質量,而且不會出現形變的問題。
4)灌注混凝土作業。二次清理的工作應在灌注混凝土前進行,同時需要使樁底所沉淀厚度與泥漿的檢測結果符合標準,防止影響灌注的質量。在實際進行混凝土灌注的過程中,孔底和導管下口距離最好控制在40cm左右,同時嚴格檢測混凝土頂面的高度,將導管埋設的深度控制在2-6m范圍內。除此之外,灌注混凝土的時候應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灌注速度和導管位置,并且鋼筋籠和混凝土間的距離不應超過2m,所以需要減緩灌注速度,這樣可以更好地減輕對于鋼筋籠沖擊力,即將完成灌注工作以后,應控制好導管高度,進而使混凝土壓力和密實度都能夠得到強化。
2 后壓漿技術
2.1 壓漿參數的設定
壓漿參數的內容有注漿壓力、水灰比和注漿壓力終止等等。第一,應根據施工場地泥土的實際飽和度和滲透性能來決定具體的水灰比。在泥土處于飽和狀態的時候,水灰比應控制在0.45至0.65范圍內。如果泥土不飽和,水灰比應該處于0.7-0.9之間。與此同時,如果水泥漿的水灰比不高的話需要加入定量減水劑,如果注漿比較少,并且壓力較大的話,就需要增加水灰比。第二,樁間的距離和持力層的孔隙率對壓漿總量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如果樁間距離在4-5m之間的話,砂泥軟石土層的軟石含量控制在50%-70%范圍內,那么壓漿量就在115-210t范圍內。
2.2 后壓漿的施工技術
1)壓漿管布置。一般情況下,注漿灌注樁的施工需要采取三根一體的形式,使用超聲波來檢測管內情況,所以,長度應符合相應的需求。灌注樁的樁底延長自低端至高端,長度應為35cm,而高樁則為50cm。鋼筋籠的布局是對稱的,管之間需要使用螺紋進行連接。在固定注漿管和鋼筋籠的時候可以進行綁扎,也可以使用“你”字型的鋼板進行焊接。應在鋼筋箍內部固定樁端注漿管,并且應設置相應的主桿,保證每個帶箍都具有相應的據定點。
2)壓水試驗作業。成樁作業完成三天過后,在一號壓漿管的部位通過壓降泵將清水壓入,保證適量,這樣有利于對孔底泥漿進行全面地沖洗,直到二號和三號壓漿管有清水涌出,就可以停止沖水作業。有效疏通壓漿通道并對壓漿參數進行合理調整就是壓水試驗最終的目的。
3)壓漿作業。壓漿作業的時候,最好運用承臺群樁的方法完成一次性壓漿的工作,同時在中間樁與周圈樁的位置進行施工作業。實際壓漿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兩根樁來完成循環壓漿的工作,并在完成作業后及時通過第一根樁向第二根樁B管的壓漿工作,進而留出30-60分鐘的壓漿間隔,這樣更有利于水泥漿在土體間進行充分擴散。
4)施工質量檢測。壓漿作業完成后,施工單位或者企業需要盡快上交質量檢測的最終報告,報告中應包括水、水泥以及其他外加劑質量的檢測結果等等。在此基礎上,還需要上交壓力表的質量檢定與工程施工中不同環節的真實設計參數,還有詳細的試驗操作記錄等。相應部門應嚴格檢測樁基的加固效果與質量,其中,檢測工作的內容主要有漿液的均勻程度與樁底的密實程度等等。同時,要保證各部位檢測的樁數量多于兩根,而且要鉆芯進行取樣。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路橋樁基的加固處理過程中,科學合理地運用鉆孔灌注樁的技術和壓漿技術,不僅可以使工程的施工質量得到提升,同時還更有利于減少施工的資金投入,因此,可以說明,該技術在路橋樁基加固作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