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28/ 第10版面/臺港澳傳真 /作者: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圣誕節本應是香港店鋪大賺一筆的好時機,但在26日“拆禮物日”兼周六,往日熱鬧的尖沙咀及旺角人山人海的盛況已不復見,名店林立的廣東道及北京道也不見了擁擠。
香港旅游業議會總干事董耀中26日透露,圣誕期間錄得的訪港內地團數量按年減少兩三成,以往每天約400個內地團訪港,最近每天只有兩三百個團。他估計,跌幅與本地旅游業早前一些負面消息有關,包括10月一名內地客疑因購物爭執被毆斃,以及內地客被不禮貌對待等事件,影響其來港意愿;同時鄰近的日本、韓國因匯率下跌,簽證手續更方便,吸引內地人轉往當地旅游購物。董耀中稱,有旅行社反映元旦內地團報團情況不理想,估計游客量繼續下跌,擔心農歷年期間也不樂觀。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謝淦廷認為,香港旅游業在過去10多年來,單一發展內地市場,以購物為主要元素,雖然在早期奏效,但是隨著周邊地區轉變旅游策略及不停新增景點,香港反而停滯不前,對內地游客來說缺乏吸引力;加上早前接連發生不愉快事件,打破內地游客對香港“好客之都”的印象。謝淦廷認為有關數字較為保守,直言跌幅或達到60%,旅游業寒風只是剛剛開始,未來的路仍很艱難。
不少行業因此備受沖擊。據香港《星島日報》27日報道,內地客最愛的藥房,圣誕生意額按年減少三成,近一年有兩成藥店、藥行結業。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稱,估計因為內地客轉到其他地方旅游,部分內地人圣誕節沒有假期訪港。他還說,本地藥房近一年表現疲弱,約兩成專做內地客生意的藥店、藥行相繼抵不住貴租結業。加上內地現在有自貿區發展網店賣港貨,內地人可輕易網購,來港時的消費力也減弱,“以前每次都買一打藥油送禮,現在只買一兩支”。香港餐飲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也說,自回歸以來,圣誕都是餐飲業的旺季,每年生意額均有一成增長,但今年首次出現下跌,估計按年跌幅超過5%。一些內地游客在接受港媒采訪時直言,近年香港政治環境變差,而且內地也可買到本港貨品,因此會減少來港。
2015年成為自2003年開通內地居民自由行以來訪港游客數量首次出現下跌的一年。香港旅發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整體訪港游客同比上升2.8%,內地訪港游客同比上升3.3%,升幅較以往收窄,其中過夜游客同比跌4.5%。旅游界議員姚思榮預測,香港旅游業“步入寒冬”。3月,整體訪港游客同比下降8.7%,內地游客數量同比下跌達10.0%。雖然旅游業界試圖挽回頹勢,但效果不大。香港特區立法會8月發布的一份研究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訪港游客數量微升2.8%,過夜游客數量下跌3.8%,其中前者為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增幅。9月,特區政府決定額外再撥1000萬港元設立基金,讓旅游景點運用新資源配對本身經費,加強海外推廣工作。但是10月,一起游客和導游沖突致死事件再為香港旅游業蒙上一層陰影,到11月,整體訪港游客數量、內地訪港游客數量跌幅雙雙達到兩位數,分別同比下跌10.4%和15.4%。為此,香港旅發局主席林建岳日前有感而發地表示,內地市場是“一塊肥肉”,周圍國家和地區都在搶,偏偏有些香港人“吃齋不吃肥肉”,那就自然會“瘦”。
旅游業是香港重要產業,對GDP的貢獻約為4.7%,它的衰退無疑令香港輿論對經濟前景產生憂慮。香港《東方日報》27日評論稱,香港旅游業的困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由來已久,“今個圣誕假期固然一片淡靜,未來恐怕也難以樂觀”。除了匯率因素外,配套設施不足、缺乏新景點,加上激進組織趕客等,都是令游客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不解決,所謂吸納高素質游客只能成為空談。文章說,香港經濟結構單調,一直依靠金融、旅游等行業支撐,如今旅游業無以為繼,而金融業競爭力也不斷下跌,萬一出現經濟危機,香港無險可守,勢必遭受重創,“尤其是在高度政治化的今天,香港內斗內耗,自甘墮落,恐怕任何人都救不了”。▲
環球時報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