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地營養評價方法研究
——以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地區為例
羅傳文1,殷曉偉1,倪春迪2*,梁 浩1,韓吉燁1,姜士輝1
(1.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摘要介紹了在GIS支持下的土地適宜性評價的基本原理與一般方法,以及GIS在評價中的應用。并以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地區為研究區域,建立了土地評價方案進行分析。著重闡述了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ArcGIS Desktop 9.2對研究區土地土壤成分(包括有機質、鉀、鹽的含量)進行的處理和分析。利用軟件將原始點位數據生成面數據,再針對生成的數據進行裁剪、轉換及綜合分析等處理,對研究區土地資源的適宜性進行評價,為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根據。
關鍵詞適宜性評價;評價因子;ArcGIS
中圖分類號S127
基金項目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2047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2572015BC19)。
作者簡介羅傳文(1962-),男,四川成都人,教授,從事3S技術與應用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04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Land GIS-based Approach—A Case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LUO Chuan-wen1,YIN Xiao-wei1, NI Chun-di2*et al (1. Forestry School,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2.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general method of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with support of GIS, and applications of GIS in land evaluation. And then, Shandong Province Dongying City Huanghe Delta region was selected as study area in this paper. The plan of land evaluation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And it emphasizes to process and analyze soil constituent (including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potassium and salt) with ArcGIS Desktop 9.2. The initial point position data generate the plane data with the software, and then, using the software to cut, convert and analyze on the new data. Following, the land suitability was evaluated roughly, which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Key words Suitabili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factors; ArcGIS
土地適宜性評價是利用相關的自然資源、經濟與社會資源及技術數據對土地開展最佳利用或者特殊目的的土地利用評價。土地適應性評價不但可以科學地挖掘土地的生產潛力,而且能夠有針對性地評價某種土地,揭示出土地適宜性的程度和未來改良利用的趨勢,可見,土地適應性評價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1-2]。近年來,我國為使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確保土地適宜性評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應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遙感技術及全球衛星定位技術等,使得我國的土地適宜性評價工作在各地市都獲得了較快的發展[3-4]。筆者以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土地適宜性評價為例,利用ArcGIS Desktop 9.2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初步處理。
1 數據來源及處理軟件
1.1獲取數據數據是GIS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GIS進行土地營養性評價工作首先要準備好一些必需的數據,如現狀圖、土壤圖、地貌圖、坡度圖等圖紙或者相關的文字資料,并將整理獲得的數據輸入電腦中供給GIS分析調用。圖1為獲得的原始點屬性表數據。
圖1 原始點屬性數據
1.2處理軟件ArcGIS Desktop是ArcGIS Family的桌面端軟件產品,ArcGIS Desktop可以實現任何從簡單到復雜的GIS任務,包括制圖、地理分析、數據編輯、數據管理、可視化和空間處理等。它包括:①ArcView。提供復雜的制圖、數據使用、分析以及簡單的數據編輯和空間處理工具。②ArcEditor。除了包括ArcView中的所有功能之外,還包括對Shape file和Geo database的高級編輯功能。③ArcInfo。它擴展了ArcView和ArcEditor的高級空間處理功能,還包括傳統的ArcInfo Workstation應用程序(Arc,ArcPlot,ArcEdit,AML等)。它們常用的應用程序有ArcMap和ArcCatalog。 ArcMap是ArcGIS Desktop中1個主要的應用程序,具有基于地圖的所有功能,包括地圖制圖、數據分析和編輯等。它提供2種類型的地圖視圖,即數據視圖和版面視圖。在數據視圖中,可以對圖層進行符號化、分析和編輯GIS數據集;在版面視圖中,可以進行地圖出圖排版、添加地圖元素,比如比例尺、圖例、指北針等[5-6]。ArcCatalog用來組織、管理和使用GIS數據,同時也使用標準化的元數據來描述數據。
2方法及操作步驟
2.1單因素評價層的生成即進行各因子適宜度的確定及各單元因素適宜性的評價。
2.2矢量點數據的生成 打開ArcMap軟件環境,應用菜單欄中Tools中的Add XY Data,添加圖1中的數據即生成矢量點數據(圖2)。
圖2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點數據圖
2.3生成單因素圖層利用ArcGIS地統計分析模塊(Geo statistical Analyst)中的地統計分析向導(Geo statistical Wizard)功能,選擇克里格方法(Kriging)進行克里格插值。統計分析的重點是分析采樣獲得的數據、對采樣區地理特征的認識選擇合適的空間內插方法創建表面。克里格方法是將未知樣點有限臨域內的若干已知樣本點數據,在考慮了樣本點的形狀、大小和空間方位與未知樣點的相互空間位置關系以及變異函數提供的結構信息之后,對未知樣點進行線性無偏最優估計[7-9]。
2.4邊界的裁剪用已確定的邊界數據(圖3)來裁剪各個單因素圖層。利用工具箱內空間分析中的裁切功能,確定每個圖層的邊界。
圖3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邊界數據圖
2.5數據格式的轉換 以grid格式進行柵格地圖代數運算, 首先GIS中的單因子矢量圖層就要轉化為grid格式。在矢量圖層向柵格圖層轉換時,需確定數據精度、評價結果要求、磁盤容量、期望的響應時間等諸方面的因素以便確定柵格單元尺寸,確保各參評因子層柵格尺寸保持一致。
利用空間分析數據轉換的功能,將裁剪好的矢量數據轉換為柵格數據(圖4~6)。
圖4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鉀元素柵格數據圖
圖5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含鹽量柵格數據圖
圖6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有機物含量柵格數據圖
3結果與分析
3.1 權重的確定運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評價因子的權重。將問題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決策。該做法是在對復雜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字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利于土地利用規劃協同決策[11-13]。該研究運算后結果:鉀的權重為0.170,鹽的權重為0.462,有機物的權重為0.116,高程(圖7)的權重為0.250。
圖7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高程柵格數據圖
圖8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土地適宜性分析結果
3.2 評價因子的加權綜合利用柵格計算器運算符及函數完成數學運算、設置選擇查詢或鍵入地圖代數語句。輸入數據以格網數據集、柵格圖層、shape文件、coverage、表格、常數或數字為主。運用柵格計算器將各個已乘權重的要素因子層疊加,得到最后的分析結果(圖8)。結果顯示,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地區南部地區土地適宜性較高,土壤肥沃,適宜農林等經濟作物種植;中部地區土地營養性較差,土壤貧瘠,應該加強土壤治理和改造;北部地區土地適宜性中等,土壤狀況一般,應該加強土地改良和維護,防治土地養分流失,土壤惡化。
4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利用ArcGIS Desktop 9.2軟件的地統計分析模塊中地統計分析向導功能生成了有機物、鉀和鹽含量這3個數據層,之后裁剪出邊界,再利用空間分析模塊的柵格計算器分析出適宜性評價圖,運用多種因素數據自動疊加處理,自動生成評價結果對研究區內土地進行了土地適宜性評價。該研究的創新意義在于:一方面利用ArcGIS Desktop 9.2軟件的地統計分析模塊中的統計分析向導功能,生成了有機物、鉀和鹽含量這3個數據層;另一方面根據有機質和無機離子含量對土地功能進行區劃。
土地適宜性評價涉及多學科以及龐大的數據,而數據的處理方法也會相應變化。該研究選取的適宜性評價因子不多,并且主要側重于土地的自然屬性,而幾乎沒有考慮分析社會因素,所以土地適宜性評價方法研究并不深入,因此為了使該研究工作更加精確、更具備應用性和指導性,其研究深度還有待進一步加深[14]。
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平臺的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適宜性評價實際上是以多學科為載體的多信息的綜合表達。因此,研究區土地適宜性的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可為土地資源的管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孫偉,陳雯,段學軍.GIS技術在區域土地開發適宜性分區中的應用——以江蘇省為例[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6(12):221-223.
[2] 孫貴珍,王栓軍,王慧軍.GIS在河北省太行山區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1):385-389.
[3] 武強,陳萍,董東林,等.基于GIS技術的農業土地適宜性綜合評價[J].工程勘察,2001,11(4):45-48.
[4] 張慧,高峰.基于GIS技術的福建省主要桉樹樹種用地適宜性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0):8859-8863.
[5] 謝樹春,趙玲.基于GIS的湘中紫色土丘陵地區土地適宜性評價——以衡南縣譚子山鎮紫色土綜合治理試驗區為例[J].經濟地理,2005,25(1):102-105.
[6] 劉明皓.基于GIS的土地適宜性評價方法研究——以重慶市城13縣為例[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4(4):22-24.
[7] 袁成軍,朱紅蘇,何騰兵,等.基于GIS的喀斯特山區農用地適宜性評價——以貴州省黔西縣為例[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8,27(2):152-156.
[8] 杜寧,楊寧生,孫英澤.基于GIS的池塘養殖適宜性評價——以河南省為例[J]. 中國水產科學,2008,15(3):476-478.
[9] 文正敏.廣西巴馬縣土地適宜性評價模式探討[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1,21(4):376-378.
[10] 史同廣,鄭昭佩,王智勇,等.GIS支持下的魯東南丘陵區茶樹土地適宜性評價[J].山地學報,2008,26(5):560-564.
[11] 趙銀兵,何政偉,倪忠,等.GIS支持下的九龍縣居民地適宜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1158-1160.
[12] 劉忠秀,謝愛良.區域多目標土地適宜性評價研究——以臨沂市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176-178.
[13] 潘元慶,谷志云,李保賢,等.淺談GIS在農業和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8):9086-9089.
[14] 李正國,唐華俊,楊鵬,等.植被物候特征的遙感提取與農業應用綜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2,33(5):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