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牧1號”白鵝是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利用國家水禽基因庫中繁殖性能高、肉質好的地方鵝品種和生長速度快、體型大的國外品種開發出的生長速度快、肉質好、繁殖率高的白鵝品種。該鵝中等體型,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蘇牧1號白鵝配套系60周齡入舍母鵝產蛋量(4月留種至次年5月底)62~64個,種蛋受精率82%~85%,受精蛋孵化率87%~91%,仔鵝70天體重達3.65~3.85公斤,成活率96%,飼料轉化率(全舍飼條件下)(2.2~2.3)∶1。商品仔鵝70日齡上市平均體重達3.9公斤,成年鵝平均體重為4.4~4.8公斤,年產蛋量達70個。
養殖技術要點:
1.后備鵝的選擇標準與飼養管理。后備種鵝需要進行3次選擇。首選要從雛鵝開始,選擇及時出殼、體質健壯、絨毛光亮、腹部柔軟無硬臍的健雛;二選在青年鵝長到70~80日齡時;三選在種鵝開產前1個月左右,是最重要的一次選擇。
2.在70日齡前后選留下來的后備鵝,仍處在生長發育和換羽時期,不宜太早粗放飼養,應根據放牧場地的優劣,做好補料工作,并逐漸降低飼料營養成分。90~120日齡后,轉入粗飼階段。
3.育肥期的飼養管理。仔鵝消化能力強,采食量大,對外界環境適應性和抵抗力增強,是骨骼、肌肉和羽毛迅速生長的階段。因此,應加強放牧飼養和補給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實行以放牧為主,補飼為輔的飼養方式。
4.種鵝產蛋前的飼養管理。由于后備鵝的后期主要是放牧飼養,鵝群體質較差。因此,在鵝群產蛋前1個月就要開始補料,使鵝群的體質恢復、體重增加,在體內積累一定的營養物質。
5.產蛋期的飼養管理。種鵝的公母配比以1∶(4~6)為宜。冬季的配比應低些,春季可高些。每天光照以16~17小時為宜。
6.疾病防治。嚴重危害養鵝業的疾病主要有小鵝瘟、蛋子瘟、鵝副黏病毒和鵝禽流感等。
“蘇牧1號”白鵝工作組將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開發的“蘇牧1號”白鵝引入到江蘇省濱海縣陳濤鎮、五訊鎮和蔡橋鎮,并在陳濤鎮建立了養殖基地,豐富了濱海縣白鵝的品種資源。工作組還在濱海縣推廣林下種草養鵝、魚鵝混養、發酵床養鵝等養鵝新模式,對濱海縣生態白鵝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2年在濱海縣共推廣鵝苗46萬只,種鵝24000只,有養殖農戶232戶,實現新增效益600余萬元。(彩圖參見73頁圖12)
(江蘇 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