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態環境建設和草原封、禁牧工作的推進,養羊產業的飼養方式有了根本改變,由陳舊傳統的放牧飼養轉變為現代化設施的舍飼圈養。同時封牧育草,可有效緩解草場壓力,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經濟效益。我們通過先進的飼養技術和育種手段,通過舍飼開發羊本身潛在的資源價值,達到保毛增肉、快速育肥,生產出生態型有機肉羊產品。現將藏系綿羊舍飼養殖技術歸納總結如下:
1.羊舍建設
(1)羊舍宜建在地勢高燥、通風、向陽和排水方便的地方。
(2)羊舍四周的密閉性要好,墻角、屋頂與墻面等接合處注意賊風,屋頂的通風換氣保證順暢。
(3)羊舍要寬敞,羊舍面積依據綿羊生理狀況、年齡階段不同要求不一樣。妊娠母羊1.5米2/只,育成母羊0.8米2/只,幼齡公母羊0.5米2/只,育肥羊0.6米2/只,群養公羊2米2/只。
(4)運動場面積一般為羊舍面積的2~2.5倍,成年羊運動場面積可按4米2/只計算。
(5)飼槽一般呈倒梯形,上寬30厘米,下寬25厘米,高15~20厘米。羊槽用三角鐵、厚鐵皮及鋼筋制成,在槽內邊設置隔欄,以免擠搶,保證每只羊都能均勻地吃到飼料。飲水槽單獨擺放,長度及數量以羊的數量確定。
2.飼養管理
(1)為加快舍飼藏系羊周轉,縮短生產周期,一是要實行早期斷奶。羔羊斷奶時間為2月齡。二是要及早補料,從產后7~10日開始對羔羊訓練采食易消化精料,精料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添加,由最初50克/只到斷奶時200克/只為宜,優質青干草不限量飼喂。三是要適時出欄。羔羊最適宜的育肥年齡為4~8月齡,按市場行情適時出欄。
(2)合理補飼。妊娠母羊、哺乳母羊、種公羊及羔羊除適當補飼精料外,還要添加胡蘿卜、優質青草等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青綠多汁料以及骨粉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滿足其生理需要。
(3)保證充足飲水及啖鹽。舍飼養羊要注意羊的飲水和啖鹽,要先啖鹽,后飲水,羊的日飲水量為3~5升,供飲用的水要清潔,同時避免羊空腹飲水和飲冰碴水,尤其是懷孕母羊。給山羊喂鹽可增加食欲,每只養每日可給啖鹽5~10克。
(4)使用尿素及防止中毒。尿素飼喂量按日糧干物質的1%~2%喂給,成年羊日喂10~15克是比較安全的。一旦發現中毒,應靜脈注射100~200毫升葡萄糖溶液或灌服0.5~1升的食醋。
(5)肥育時以飼喂優質青干草加玉米為主,精粗比例為60∶40,日糧配方:玉米57%,干草40%,餅粕2%,食鹽1%,同時還要補充骨粉、微量元素、青綠飼料(如青貯草)等。
3.防疫
對舍飼養羊的疾病防控要采取以預防為主,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要把飼養管理與防病治病結合起來。日常喂給的飼料、飲水必須保持清潔,不喂發霉、變質、有毒及夾雜異物的飼料,飼喂用具保持干凈,羊舍、運動場要經常打掃,并定期消毒。
(1)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注射羊的四聯苗(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羊腸毒血癥)1次,不論大小羊一律肌注或皮下注射5毫升,腸毒血癥的免疫期為6個月,其他均為1年。
(2)每年春秋各驅蟲1次。藥品有阿維菌素制劑、阿苯達唑等,體外的驅蟲藥注射伊維菌素(每公斤體重0.2毫克,皮下注射),體內用阿苯達唑口服(每公斤體重15~20毫克)。
(3)常年保持羊舍內外環境清潔。重點是及時清理糞便及污物,降低污物發酵和腐敗產生的有害氣體如氨氣、二氧化碳等的含量。
(4)羊舍內外隔天清掃1次。場地用具等要堅持每周消毒一次。交叉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消毒藥(2%~5%的氫氧化鈉溶液,3%的甲醛溶液,10%的百毒殺溶液等),盡量做到羊欄凈、羊體凈、用具凈。病死羊的尸體要深埋或焚燒,嚴防傳染病流行。
綿羊舍飼養殖已成為當前主要的養殖方式。因為舍飼有利于形成規模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可解決日益突出的農牧、林牧矛盾。從廣義上講對于改良草場,減少和控制環境污染,封牧育草,防沙治沙,保護生態平衡有著深遠影響和現實意義。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 楊濤 郵編:8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