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
昆蟲菜單:爬沙蟲誘惑 爬沙蟲是齒蛉幼蟲的俗稱,也叫沙壩蟲。爬沙蟲為完全變態類昆蟲,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雌成蟲將卵成塊產于水邊的石頭和植物上。幼蟲水生,常見于湖泊和溪流中的石頭下,主要以有機物、藻類、小蝦和浮游生物等為食,以氣管鰓呼吸,對生存環境要求較高,喜歡棲息于中、下游溪流。幼蟲老熟后離開水面,在水邊潮土或石頭下等處造蛹室化蛹,而后羽化為成蟲。爬沙蟲是一種很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食用水生昆蟲資源。其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氨基酸以及鐵、磷、鈣、鋅、錳、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含膽固醇,對高血壓、高脂血癥和冠心病患者尤為適宜。爬沙蟲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補珍品。目前,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爬沙蟲已成為一種特色名吃,受到眾多旅游者的青睞。爬沙蟲養殖剛剛興起,除了對水質和環境有較高要求外,它的養殖技術還很不成熟,投資者需要在養殖技術方面總結摸索,以應對養殖風險。
7月21日
昆蟲菜單:水虻也是美味 廣州市花都區纏崗村的黎小鳳是周圍十里八鄉的能耐人,村里人都說她膽大心細,一般男人都不敢碰的東西,她不僅養殖起來特別上手,而且還賺到了錢,讓村里人羨慕不已。她養殖的特殊昆蟲就是水虻。水虻學名亮斑扁角水虻,俗稱黑水虻,是目前水虻科昆蟲中研究最多的一種昆蟲。水虻的一生包括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水虻幼蟲在自然界以動物糞便、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可以將食物高效地轉化為自身營養物質。據了解,水虻的營養價值很高,烘干后的水虻幼蟲含有42%的粗蛋白質和36%的脂肪,口感香脆、無異味,作為一種健康營養的高蛋白質食品,水虻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黎小鳳養殖的水虻全部銷售到周邊城鎮的特色餐廳,很受食客歡迎。據專家介紹,目前水虻雖已隨著昆蟲菜單走上人們的餐桌,同時也被當作動物蛋白飼料進行了規模養殖,但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如打算養殖,仍需事先考察市場,確定訂單后再進行投資養殖。
7月22日
昆蟲菜單:螞蚱襲來 尹秀琴是安徽省渦陽縣的一位普通農民。幾年前,她一改常態,不種麥子種起了草,這是為哪般呢?原來她種草是為了養殖蝗蟲。蝗蟲通常叫螞蚱,據了解,螞蚱繁殖力非常強,一年能繁殖3批,從幼蟲到育肥后的成蟲需要50多天的時間,養殖需要購買蟲卵,以后可以靠螞蚱自身繁育。一個大棚每批可以養殖 25公斤左右,一年可以產出 75 公斤成蟲,銷售價格高,經濟效益比較可觀。養殖螞蚱雖說能賺錢,但也有一定風險。飼料不正規、溫濕度不合適都可能造成螞蚱減產或死亡。再加上螞蚱屬于小眾消費食品,價格的高低波動很難把握。所以想要養殖,要慎重考慮。(聯系電話:18056846226)
7月23日
昆蟲菜單:豆青蟲,你敢吃嗎 豆青蟲是豆天蛾幼蟲的俗稱。將豆青蟲洗凈,搟出蟲體里青中帶白的蟲肉,這種肉被江蘇省連云港地區的人們稱為“豆丹”。 豆丹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連云港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食品之一。據了解,目前, 豆丹人工養殖采用的是溫室大棚制種, 種植大豆飼喂的方式。養殖戶從市場選購入蟄豆青蟲作為種蟲, 埋入日光溫室或拱棚的土中。來年春季豆青蟲成蟲飛出后, 自行交配、產卵、孵化。將1~2齡幼蟲連同豆葉摘取, 放養到大豆植株上;也可捕捉受精后的雌蛾放入罩有防蟲網的養殖田中,25~30天后捕獲上市。江蘇省連云港市的養殖戶將豆青蟲這種豆田害蟲的食用價值開發出來,變害為寶,成為農民獲取收益的新途徑。目前,連云港市豆青蟲養殖面積達三四百畝,產值300多萬元。(聯系電話:0518-8707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