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農科院盧立志研究員主持,浙江省諸暨市國偉禽業有限公司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共同培育的“國紹I號蛋鴨”配套系于2015年4月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這是首個由浙江省農科院科研人員主持培育并通過國家級審定的畜禽新品種(配套系),也是我國通過審定的第二個蛋鴨新配套系,成為浙江省第三個通過國家審定的畜禽新品種(配套系)。
“國紹I號蛋鴨”配套系為三系雜交配套系,由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盧立志領銜的科研團隊和諸暨市國偉禽業有限公司歷時10年之久,經過市場調查、遺傳資源調查、育種素材選擇和引進、培育、整理、持續純系世代選育、側交、配合力測定、配套雜交模式確定等過程,最終選育而成。
“國紹Ⅰ號蛋鴨”配套系商品代蛋鴨具有養殖周期短、開產早、飼料消耗少、育成成本低、產蛋高峰持續時間長、產蛋量高、青殼率高、蛋殼質量好、破損率低等優點,深受加工企業的歡迎。本品種改變了蛋鴨老品種的體型、外貌特征,更加符合消費者需求。“國紹Ⅰ號蛋鴨”配套系72周齡平均產蛋數為327個,總蛋重22.54公斤,產蛋期蛋料比2.65∶1,入舍母鴨成活率高達98.24%,鴨蛋青殼率為98.2%,有效提高了蛋鴨的養殖效益。
“國紹Ⅰ號蛋鴨”配套系通過利用蛋殼顏色遺傳機制,實現了種質的可控。其商品代如果自繁,鴨蛋青殼率會出現明顯的下降,變化直觀,有利于保護育種者的知識產權,為品種的持續選育提供了保障,促進了蛋鴨產業良種繁育體系的健康有序運行。
“國紹Ⅰ號蛋鴨”配套系適應性好,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該品種與合適的飼養模式相配套,適合于不同環境氣候條件地區飼養,還適用于各種養殖方式,放養、圈養、籠養都可,尤其是籠養性能良好。在當前生態環境的壓力和產業化的需求下,籠養已經成為未來蛋鴨產業的發展方向,“國紹Ⅰ號蛋鴨”配套系的培育將有利于加快籠養技術的推廣,促進蛋鴨的產業化發展。
(浙江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