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郵政業安全生產設備配置規范》將于今年9月1日實施,這將是首部強制性郵政行業標準,從消防、隔離、監控、安檢、報警等方面,對郵政快遞企業予以明確規定。新規實施后,將讓暴力分揀、快件丟失等現象得到遏制,同時也讓快遞企業加盟點得到有效規范管理。業內人士據此認為,這將是快遞行業洗牌的開始,一些中小型快遞公司及加盟點或因此被淘汰。
新規在規范快遞業發展時利大于弊
《規范》的出臺對快遞行業有何影響?快遞公司及加盟點等運營成本會不會增加?如果增加了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嗎?得知《郵政業安全生產設備配置規范》將于今年9月1日實施,很多人在談及此問題時都會提出此類問題。筆者就此問題在快遞行業走訪時,有關人士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網絡購物,快遞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規范》的出臺,不僅能提高快件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對促進快遞業持續健康發展也大有好處。比如,保留監控圖像資料的做法,就能在丟失件或出現危險件的時候保留證據,減少違法違規郵寄快遞隱患。同時,《規范》的出臺還能引導快遞公司進行優化組合,比如幾個快遞公司共享快遞收發點、共享運輸車輛等來降低各自的運營成本。 業內人士分析稱,“僅僅是視頻安裝便會為各快遞公司及加盟點增加不少成本,一些中小型快遞公司及加盟點或因此被淘汰。收發點的減少可能增加快遞員工作量。為了均衡成本及快遞員工作量,部分快遞公司可能會提高上門取件、分發快件或者郵寄快件的價格,成本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筆者走訪多家快遞公司網點發現,市區不少快遞網點已經在店內安裝了監控,并且大部分快遞員用上了封閉式的電動三輪車。“我們門口開起來的時候就有監控。”一家申通快遞網點工作人員說,他們平均每天能收到五六十件快遞,再加上快遞員每天收來的快遞,一天能收三四百件快遞,為方便管理,設置監控攝像頭必不可少。
順豐快遞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由于公司配備的車輛使用不方便,他自費購買了封閉式電動車,而且網點也都配備了攝像頭。韻達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目前韻達的網點都安裝了攝像頭,并且攝像頭記錄是與全國韻達聯網的,工作人員也用了帶有鎖閉裝置的送貨車。筆者在走訪中也發現,EMS和如風達等快遞仍然未配備帶有鎖閉裝置的攬投車輛。此外,雖然多家快遞網點都配備了攝像頭,但按照新規規定,營業場所內部、處理場所內部應安裝煙霧報警器,眼下多家網點都未能達到要求。而按照《規范》要求,快遞營業場所、裝卸區等要裝監控.監控數據與郵政管理部門要聯網,配備微劑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這些規范快遞市場的規定,今年9月1日實施后將成監管常態。
從嚴整治快遞行業市場勢在必然
本地一家圓通快遞網點負責人認為,按照新規規定將會影Ⅱ向他的運營成本。“我這個點是賣貨同時兼營快遞收貨,要是真讓安裝監控設備,我可能就不再接快遞了。”他說,由于附近僅有幾個住宅小區,每天來發快遞的也就三四十個,一天下來僅能賺盒煙錢。如果安裝攝像頭,再配備上電腦,成本少說要三四千元。這么算下來,不如不再接收快遞業務。市民的想法則不同:“早該讓快遞公司規范起來了,這對消費者是好事,但是快遞公司肯定會把這些費用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的。”一位市民說。分析其原因,是現在一些快遞公司投遞人員為了自己省事,基本都是打電話讓客戶自己下樓取件,或者把快遞扔在一個地方一走了之,借口就是怕車上快遞丟失。希望新規出臺后,這些現象會消失。
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網購已成為公眾日常消費首選方式。伴隨網購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物流、快遞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近年來,大大小小的物流、快遞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涌現,不僅在城市遍地開花,即便是在偏遠農村,物流、快遞公司也紛紛出現,著實為公眾的網購帶來很多便利。然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快遞市場仍然存在著諸多亂象。這其中,不僅一些快遞公司的收費價格不合情理,甚至存在隨意要價的問題。有的快遞公司服務質量嚴重滯后,而且不少快遞公司都存在著“節假日停擺”的尷尬困局,這也給公眾購物帶來諸多不便。此外,也有快遞公司違背政策法律的現象,其在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同時,卻忘了自身理應擔當的社會責任,對收寄物品不能嚴格堅持“逢件必檢”的原則,甚至還會出現槍支、毒品等違禁物品通過快遞公司流通的現象。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從嚴整治快遞行業市場乃勢在必然。當然,近年來很多地區的快遞行業也在不斷向這方面努力。如此,既有助于捍衛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也能夠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確保相關行業沿著健康的軌道向前發展。不過,俗話說得好,凡事貴在堅持,否則很容易功虧一簣。面對快遞行業存在的諸多“癥結”,相關監管部門不僅要通過短時期的專項行動來整治問題,還應當讓嚴格監管切實成為一種常態,從而督促制約快遞公司沿著一個健康良性的軌道穩步發展。
快遞安全新標將成排危利器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40億件,躍居世界第一。但快遞行業近乎野蠻式的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快遞行業安全制度標準滯后甚至缺失,衍生出“有毒快遞”、“毒品快遞”等諸多危險快遞現象,讓快遞行業和消費者苦不堪言。國家郵政局此次出臺的行業標準雖未涉及廣受關注的“快遞實名制”問題,但對快遞企業營業場所和處理場所安全生產設備配置進行規范,同樣對快遞安全具有積極的意義。據了解,將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首部強制性郵政行業標準分別從消防、隔離、監控、安檢、報警等6個方面對快遞企業營業場所和處理場所安全生產設備的配置進行了明確規定。這些規定,可謂是促進快遞業走向規范化管理,引導其健康發展、持續發展的一劑良藥。 首先,新規可以優化快遞企業經營,使其在經營上更加規范有序。由于《規范》是一部強制性行業標準,也就是說,快遞行業從今年9月1日以后對營業場所和處理場所安全生產設備再不能選擇性配置,必須從消防、隔離、監控、安檢、報警等6個方面逐一落實。這些嚴格要求無形中提升了行業準入門檻,促進了行業整合,使得沒有安全能力、對消費者安全不負責的快遞企業淘汰出局,使行業得以健康有序發展,利于規范經營的企業做大做強。 其次,新規可以督促落實快遞驗視制度,使之逐漸步入良性發展的規道。之前,我國《郵政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禁限寄物品指導目錄》等法律法規,雖詳細規定了禁止郵寄的違禁物品種類和嚴格的驗視制度,但在諸多方面未能起到約束作用。屢屢發生的危險快遞事件證明,驗視制度實際上成為了稻草人、淪為了擺設。而新規中規定的營業場所和處理場所配置的安全生產設備,既能夠避免人工驗視的不仔細、有疏漏的問題,并且由于視頻監控圖像和數據應實現與郵政管理部門視頻監控系統聯網聯通,又能實時監視快遞企業快遞驗視制度的落實情況,倒逼快遞企業規范、依法運營,避免了部分快遞包裹一路“裸奔”、亂象百出。
最后,能夠減少違法違規郵寄快遞隱患。依照標準配置的設備監控圖像資料保存至少30天,應該說超出了寄收周期。一旦發現危險快遞,即便是郵寄人用假身份、假地址,甚至假電話,但由于快遞企業的營業場所、處理場所、與外相通的各出入口、停車與裝卸區等區域安裝有視頻監控攝像頭,使為打擊危險快遞留下證據線索,又對危險快遞郵寄人產生巨大的心理震懾。
徒法不足以自行,強制性行業標準是有了,關鍵還在于執行。現在距離新標準實施還有一段時間,快遞行業需要盡快對照標準一一落實、實現安全設備的升級。新標準實施后,主管部門還要加大檢查力度,依據我國標準化法,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發現多少處理多少,讓想降低行業標準的企業斷了念想,讓不達標的企業付出代價,切實讓快遞安全新標成為危險快遞的排危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