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志峰
河南58輛公車國慶期間未封存,其中11輛在景區停放。國慶節期間,未按規定對公車進行封存,這些公車都干啥去了?10月19日下午,河南省紀委對國慶節期間查到的58輛未按規定封存的公車線索進行了通報,并要求車輛所屬單位所在省轄市(直管縣)紀委、省直(中央駐豫)單位紀檢組(紀委)對問題線索進行調查核實,并盡快向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報送有關情況。

在“反四風”持續推進的今天,還有人心存僥幸、頂風違紀,也算得上“勇氣可嘉”了。只可惜,隨著監督力度的不斷加大和監控手段的日漸增多,想要逃脫監管無疑是越來越難了。
當然,某些人開著公車到底是干什么去了,還需要在他們說明情況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調查和認定。以前有些地方公車私用被發現后,不是爽快認錯,而是千方百計找理由、尋借口——有“順路吃海鮮”,也有“工作之余順便游玩”,還有“朋友搭便車”,究竟是真是假,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心里清楚了。最常見的萬能借口當數“工作需要”?;蛟S有人確實是有緊急公務,所以才動用了公車,但略有常識者都知道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公車私用是個老問題,一直在治理,卻一直未絕跡?,F在并不缺少公車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節假日期間對公車進行封存就是其中之一。既然有規定,可又為什么仍然沒能擋住問題發生呢?問題主要還是出在能否“監督到位”上。多一些“這些公車干啥去了”的追問,就沒人敢輕易越雷池半步;否則,再嚴密的制度也可能淪為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