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沂蒙山

近年來,隨著反腐的不斷深入亂作為的現象基本得到了遏制,但個別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卻在其位不謀其政,即為官不為。
為官不為,主要體現在“庸散、懶、慢”,嚴重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了群眾利益,損害了國家利益,傷害了民心。
破除為官不為,首先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樹立擔當精神。緊緊圍繞宗旨、官德、責任進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向焦裕祿、孔繁森等同志學習,培養其“為公、為民、誠實、敬業、謙虛、廉潔、坦蕩、擔當”的精神。其次,要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引導為官有為。科學落實考評機制,要考在平時,爭在平時,努力糾正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錯誤評價。樹立選對一個人,激勵一大片的用人思想,在選人用人上要以德為先,要對那些跑官、要官、庸官、懶官亮紅燈,對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勤勉盡責,善謀善為的人亮綠燈。再次要強化監督機制,克服為官不為。充分發揮組織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使黨員干部時時處處都在監督之中,杜絕為官不為的現象發生。監督可采取多種方式,如在網上開設舉報信箱,在電視臺開設曝光臺等。還有,要適當提高公職人員待遇,減輕為官的生活壓力。為官不易是事實,但不是為官不為的理由,在此方面可借鑒國外或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設立廉政基金,引導公職人員不貪、不占、不想。為官就要像焦裕祿那樣,為民愛民,視群眾利益高于一切。
為官不為,把簡單的事情辦復雜了,把良好的形象搞砸了。誰損害政府形象,就要砸誰的“飯碗”,要努力創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