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4年中央巡視組第三輪專項巡視整改情況向社會公布。此前,在巡視組反饋巡視情況的8家國企中,中國石化、中國聯通、中船集團、東風汽車、中國海運、南方航空、華電集團7家企業均在巡視反饋或整改通報中,被提及領導人員及其親屬違規經商辦企業。目前,國企領導親屬違規經商辦企業,已被納入國資委今年專項治理范疇。

“中海運一些領導人員及親友和特定關系人圍繞航運業務開辦關聯公司進行利益輸送,‘靠船吃船’問題突出”“中石化有的領導人員親屬子女違規經商辦企業,通過承攬中石化業務進行關聯交易謀利”……領導干部親屬違規經商成為這些被巡視央企的普遍性問題。
據中紀委通報,針對領導親屬經商辦企業,中國聯通相關人員已注銷企業21個、轉讓企業63個、退出股份16個、辭去高管職務8個、終止業務往來并簽署承諾書85個;中船集團通過初步審核,共有211名各級領導的親屬經商辦企業,其中5人的親屬所辦企業與其本人所屬單位有業務往來和關聯交易,個人申報涉及合同總金額18736萬元。
一位地方國企負責人表示,領導親屬違規經商已成為國企的共性問題,“這也是今年進行專項整治的直接原因”。
揭秘空手套白狼式“親緣經商貪腐”四大手法
通常來說,國企領導的“親緣經商貪腐”是通過哪些方式得以實現的呢?
——壟斷盈利業務,低買高賣。業內人士介紹,國企領導親屬經營的企業,一般都會以低買高賣的方式在關聯交易中獲利。
去年年底被判刑6年的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茅士家,其犯罪事實主要體現在利用職權幫助兒子經商謀利。茅士家被中國海運集團委派至中海發展公司及中海油輪公司擔任總經理后,伙同同事將中海郵輪公司經營的廣州石化和廣西石化油品運輸中的相關盈利業務,交給茅士家兒子經營,幫助其累計獲利1500萬元。
——“換手撓癢”利益交換。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執行研究員劉山鷹說,“國企領導間還有一種隱性的‘換手撓癢’照顧彼此生意的利益輸送,比如A和B分別是不同公司的領導,自己的親屬分別經營公司,然后A和B彼此照顧對方親屬的生意,實際上是另一種利益交換”。
——赤裸裸直接侵吞。還有不少國企領導親屬違規經商辦企業,則是赤裸裸地侵吞國有資產。
例如,河北一家名為青龍縣斯利礦業公司的民營企業將生產場地開設在河北鋼鐵集團下屬的廟溝鐵礦礦場內,打著利用尾礦庫名義,多年無償使用礦場高品位礦石140萬噸左右,導致河北鋼鐵集團損失國有資產數億元。而斯利礦業的法人代表王義平,正是河北鋼鐵集團原董事長王義芳的親弟弟。
——辦企業為“洗白”非法收入。一些國企領導安排親屬開辦企業,其目的并非經商,而是為“洗白”違法所得,企業成為一副讓非法變合法的“白手套”。
據中紀委官網披露,云南錫業集團原董事長雷毅因受賄2000多萬元被判死緩,他曾多次安排其弟雷斌采用辦公司、投資股權、購買房產等方式轉移贓款。
國企領導因親屬違規經商受到刑罰的并不多見
據調查,不少地區根據相關規定要求,多次開展過以自查自糾、隨機抽查為主的專項清理。但由于領導干部親屬經商相對隱蔽,若非主動報告很難查明;企業知情人士往往也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認為國企的錢給誰賺都是賺,不愿或不敢給領導“找別扭”。
劉山鷹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存在將本單位的盈利業務交由自己親友經營等情形,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就會構成為親友非法牟利罪,可處拘役或最高至七年的有期徒刑,“但在實際中,國企領導因親屬違規經商,構成為親友非法牟利罪受到刑罰的并不多見”。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表示,治理國企領導親屬違規經商頑疾,更重要的是要在企業內部形成權力和利益制衡,辦法就是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想,如果國企中有非國有股東,他會允許類似侵犯自身利益的情況發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