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網絡文學是指依靠互聯網傳播的文學。它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而產生,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被出版發行并改編成電影電視,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但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網絡文學的版權非常容易被侵權。本文主要論述了我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現狀,分析了保護工作中的困難所在,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讓網絡文學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
【關鍵詞】網絡文學;版權;保護;措施
【作者單位】王文姬,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李潔,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一、網絡文學的“新版權時代”
2015年伊始,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發布了一份由中國6億多網民歷時一年“投票”選出的2014年搜索榜單。在“十大熱搜詞語”中,4篇網絡小說的書名位列其中,即天蠶土豆的《大主宰》、辰東的《完美世界》、我吃西紅柿的《莽荒紀》、唐家三少的《絕世唐門》。網絡搜索榜單的變化,不僅折射出十余年來網絡文學的狂飆突進,也充分說明網絡文學已經成為當下文化產業的“版權金礦”。
國內目前有44.4%的網民閱讀網絡文學,2015年我國網絡文學用戶已經超3億。2014年網絡文學作家年收入分別為:唐家三少5000萬、辰東2800萬、天蠶土豆2550萬。正是因為網絡文學的用戶群的龐大和作家年收入的可觀性,刺激著互聯網巨頭將手伸向網絡文學領域搶占“版權時代”制高點,整個泛娛樂產業鏈或將產生深刻的嬗變。網絡文學能否走向可持續的繁榮和發展,能否成為下一個時代真正的主流,決定性因素在于版權。從“版權致富”到“版權制勝”,新的“版權時代”正在悄然降臨。
二、網絡文學被侵權的原因和保護難點分析
1.易被侵權的原因
(1)網絡文學作者版權意識淡薄。和傳統文學作者不同,網絡文學作者寫作的出發點是自己對寫作的興趣,希望得到志同道合的人的贊同和支持。于是,作品被閱讀,下載傳播成了對網絡文學作者最大的鼓勵,而版權問題并未被作者所重視。加上網絡文學的作者往往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寫作只是他們的一項兼職愛好,因此,對于自己作品的版權問題,他們并沒有太多關注。
(2)網絡文學作品背后的巨大利益 (如圖1所示)。網絡文學的價值已經不局限于網絡點擊量帶來的實際收益,實體書出版的版稅收入,隨著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不斷采用網絡文學作品作為劇本的藍本,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下,作品的抄襲也隨之興起,一部好的網絡文學作品往往能引起無數的效仿之作。
圖1 我國網絡文學收入規模一覽圖
數據來源:速途研究院《2015年Q1中國網絡文學報告》
(3)網民長期以來對互聯網“免費”的過度依賴。互聯網的精神應當是自由與傳播,但是長期以來,中國的網民已經將網絡變成免費獲取資料的最好方式。大量的網絡小說、論文、詩歌等作品被制作成TXT等格式供網民免費下載,但是,一旦出現收費的模式,網民因為長久以來養成的“免費”習慣而對收費模式產生排斥。因此,中國許多網絡文學網站不敢大肆采取收費模式。
(4)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針對文學作品的版權保護,我國在1990年頒布了《著作權法》,并于2012年進行了修訂,這部法律給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進行了版權保護。但是,在這部法律并沒有給網絡文學明確的保護,很多網絡文學作品由于只是在網絡上進行發表并未出版,侵權的方式往往是盜版鏈接,非法下載為主;當文網絡文學被抄襲的時候,也無法用《著作權法》中的相關內容對作品進行保護。
2.網絡文學版權保護中存在的困難
(1)網絡文學自身傳播方式的特點。網絡文學是依賴網絡進行傳播的,由于環境的虛擬性,在發生侵權時,在取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網絡文學在經過大量的轉載之后,一些非法的鏈接或者TXT形式的電子書就會出現,只要通過復制粘貼的形式,原本付費作品的經濟效益就會被削弱。但是,如果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對網絡文學而言,又不利于宣傳。因此,網絡文學的傳播方式需要進行改進。
(2)相關技術發展緩慢。中國的技術很難阻止侵權者對網頁文字等內容的復制,并且,在這方面的監管同樣也存在困難,因為侵權者復制的行為很難被監管。所以,想從源頭上阻止網絡文學的侵權行為,就要杜絕各種非法復制的行為,完善相應的技術,對網頁內容進行保護。
(3)難以建立全面的監控與管理。中國有著龐大的網民數量,截至2015年7月,我國網民數量達6.68億,并且還在持續上漲。每一個網民都有可能在網絡上進行非法的下載、復制,也有可能上傳侵權的作品,如果要對每個網民進行監管,無論從工作量還是難度上,都非常大。另外,大量的電子書網站也在網絡中盛行,即使被查封,這些網站只需要換一個域名,依舊可以繼續運營,這也暴露了我國在這方面監管不力的問題。
三、保護網絡文學版權的幾點建議
1.對整體網絡環境加以監管
網絡文學的盜版現象如此泛濫,很大程度是因為對網絡的監管不力。網絡環境包括網絡文學網站的經營環境和網絡文學作者的創作環境。在經營環境方面要確保提供正版網絡文學的網站能夠正常運營,防止被盜版網站利用或者其他侵權者的侵害。在創作環境方面,主要打造一個給作者有安全感的網絡環境,加強對網絡中一些技術漏洞的監管。另外,要給網絡文學公平的生存空間,減少對網絡文學的歧視,引導人們對網絡文學這一文化現象的正確認識和肯定,這樣,才能保證網絡文學作者的創作激情,讓網絡文學作品的質量高起來。
2.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保護措施
法律是保護權利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我國的網絡文學起步較晚,因此,相關的法律法規發展也非常緩慢,甚至沒有完全建立。對于相關的立法,首先從明確哪些作品需要保護、證據鏈、侵權界定這三個方面進行。網絡文學作品的形式多種多樣,除小說、散文、詩歌等傳統的形式外,一些好的帖子、博客甚至微博作品,都可以算作網絡文學作品,其形式的多樣性需要不同的保護措施。對于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重合的部分,可以采用傳統文學的保護措施,而隨著網絡產生的帖子、博客或者微博等作品,則需要適應于其形式和其價值的保護方式。
3.樹立網民的版權觀念
近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我國網絡文學移動端用戶規模也在增長(如圖2),隨著“兩會”對于全民閱讀的呼吁和推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還在不斷攀升。但相當一部分網民對互聯網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資源免費”的認識上,加上對知識產權價值的不重視,網民對版權一直沒有非常系統的概念。因此,在日后的網絡文學網站的運營中,應當逐步加入付費閱讀的模式,收費的首要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幫助網民樹立知識版權的意識。
圖2 2014、2015年我國網絡文學和移動端用戶規模一覽圖
數據來源:速途研究院《2015年Q1中國網絡文學報告》
4.創新網絡文學的盈利模式
我們可以看到網絡文學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視頻化和游戲化。網絡文學行業要創新推出以IP為核心的新型商業模式,打造以IP為核心的開放的全產業鏈衍生模式。如今,阿里文學推出“光和計劃”,已期融合整個網絡文學產業鏈,開放合作、共享版權,打造以IP的培養和衍生為中心的全新產業鏈,讓IP產生持續收益。不過,對于網絡文學而言,如果要想實現“豬身上薅羊毛”的IP衍生模式,還有兩個封閉需要突破。一個是網絡文學平臺的封閉獨立;另一個是,網絡文學在產業鏈上還是相對封閉獨立,這需要“走出去”,進行開放合作,和游戲、影視、動漫等公司共同合作,才能挖掘出IP的最大價值。隨著這種新商業模式優勢的逐漸顯現,之前令讀者望而卻步的付費的盈利模式將逐漸退出舞臺,培養受眾廣泛的優質IP并進行轉化的商業模式將成為未來網絡文學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而由于這種變化推動的網絡文學價值的重新釋放將令整個行業煥發新的活力。
[1]朱文龍. 網絡文學版權保護探析 [J].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1):21-24.
[2] 尹金蘭. 網絡文學作品的發展現狀及其保護問題研究[J]. 科技創業月刊, 2015(4) .
[3] 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N]. 文藝報,2015-01-12.
[4] 康建輝,趙萌,宋柏慧. 我國網絡文學作品版權保護問題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