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晚清時代的民國報刊為代表的編輯思想,其影響力滲透在社會發展的整個歷程中,也為當代報刊編輯理論思想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文對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的演變過程進行劃分,據此梳理出晚清民國報刊編輯的思想特征和規律,旨在為現代報刊編輯理論提供借鑒。
【關鍵詞】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特征和規律
【作者單位】侯海燕,重慶廣播電視大學。
我國報刊編輯學理論起源晚清民國,其蘊含著我國現代報刊編輯學形成的思想基礎與編輯活動的內在規律。梳理和總結晚晴民國時期編輯思想的發展歷程,對于進一步深化編輯學理論,完善當代編輯學科知識體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萌芽時期的特征和規律
在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交匯時期,媒介主要是報刊,受到了當時社會的高度關注。各大媒體不斷加大辦報力度,涌現出中國現代編輯出版史上的第一批編輯家。在早期,傳教士與維新人士的思想借助報刊匯集傳播,而持續的編輯實踐,開始形成了獨特的編輯思想體系,報刊媒介成為思想傳播的先鋒,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歷史重任。
1.“民智開化”編輯目標的確立
編輯目標是編輯思想與實踐的導向,是編輯價值的體現。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萌芽階段,社會動蕩導致國民道德意識缺失,一大批愛國志士的理想和抱負悶于心中。梁啟超等人選擇了以開啟民智的目的來宣揚愛國、救國的思想,這也成為報刊編輯的目標。
2.基于“編輯技巧”的思想創新
晚清時期的報刊質量低下、思想腐朽,梁啟超等人對其進行了入骨的批判,也正是在他們的帶動下,報刊的編輯思想開始了翻天覆地的改革。
第一,報刊的混亂編輯格局被打破,制定了細化的欄目編輯體例。從《清議報》《新民叢報》《論說》等報刊中能夠看出,無論是內容的分類還是欄目編輯的細則,均有特定的框架。
第二,創新報刊編排版式。晚清時期的報刊排版大多都是以豎排通欄為主,字號單一、樣式單一,尤其是很多內容都沒有標題。對此,梁啟超在《時務報》上嘗試了新的編輯技巧,無論是對排版還是字號樣式等均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
第三,明確界定報刊編輯的原則。簡單來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編輯目標定位應當精準且具有高度,主題思想需要創新并“有利而無病”,編輯內容當以“善”為主導并且要能夠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傳播的時效性。第四,創立報刊文體的新形式。這種新形式的文體就是新民文體,此舉對于中國傳統的文體改革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由此可見,基于“編輯技巧”的編輯思想創新亦是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萌芽的重要組成部分。
3.對編輯出版理論的初步探索
受傳教士與維新人士的影響,中國近代報刊的編輯思想開始生出新的萌芽,也對編輯出版理論產生了新的認識。編輯理論的初步形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受維新派“上下”與“內外”皆“通”思想的影響,對報刊的功能有了新的認識,包括報刊傳播的輿論效應和政府監督與聯通君民等,盡管對很多功能的認識并不深刻,但對于當時社會的啟蒙作用已不容忽視。其次,受當時西方國家的影響,梁啟超等人充分認識到了言論自由對于編輯思想啟蒙的重要意義,由此將出版自由視為孕育文明的源泉。然而當時社會的民主制度并未形成,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僅僅是海市蜃樓,但它奠定了后世出版業編輯言論自由的思想基礎。最后就是編輯出版理論中對思想道德意識的強調。梁啟超、張元濟、章太炎的主張均對編輯人員道德規范的形成功不可沒,他們不僅制定了相對完善的報刊編輯道德規范,同時還意識到了編輯人才創新對于文化思想推動的重要意義。
二、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發展時期的特征和規律
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的發展時期始于五四時期,在大批知識分子的號召下,報刊輿論竭力推動歷史的發展,順應歷史潮流,同以袁世凱為代表的頑固勢力思想進行了激烈的斗爭,掀起了推翻舊文化與舊倫理的浪潮?!缎虑嗄辍贰缎鲁薄贰睹恐茉u論》等刊物的創辦成為現代報刊編輯思想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1.現代編輯宗旨的確立
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強調民主、科學,價值觀念的創新有力地顛覆了傳統意識,思想的進步決定了現代報刊編輯的宗旨應當秉持民主與科學思想?!缎虑嗄辍贰墩Z絲》《獨立評論》等刊物的創辦,便是當時民主、科學思想最真實的體現,突破了“實業機關”的束縛,構筑了“文人論證的機關”。民主、科學思想的融入,成就了現代編輯思想的革新。
2.現代編輯內容思想的突破
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是對舊觀念與舊道德的抗爭,一些主流報刊的編輯內容也開始嘗試以言論作為主陣地,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新青年》和《語絲》,通過對現世文化的批判來對封建專制制度發起挑戰。這些批判思想是理性的,勇敢地突破了傳統編輯內容思想的束縛,使現代編輯思想具備了更高的價值。
3.現代報刊編輯模式的創新
為了適應中國變革的新道路并增強文化與精神的承載力,僅僅對傳統報刊進行內容上的改革顯然不夠,還需要對編輯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時至今日,當代報刊依然延續著五四時期的編輯模式,主要體現在白話文體和新標點、報刊欄目注重與受眾的互動以及重視擴大報刊作者隊伍等方面,這種對現代報刊編輯模式的創新充分體現出了現代編輯的人文理論與精神內涵。
三、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成熟時期的特征和規律
經由現代編輯思想、內容與模式等的發展之后,在“五四”精神的進一步推動作用下,編輯思想直接進入了成熟期,編輯宗旨也由此直接過渡到了“以讀者為中心”,通過對讀者利益的關注來提升報刊編輯思想的社會價值。與此同時,編輯家的共同努力使編輯理論基礎不斷夯實,并通過對前人經實踐所凝聚成的編輯理論的總結,將對編輯理論的認知推上了質變的道路。
1.“以讀者為中心”的編輯宗旨構建
從編輯工作的本質上看,其定位主要是為了滿足讀者對于信息和文化的需求。在五四時期之后,又涌現出一大批編輯家,包括葉圣陶、鄒韜奮、胡愈之等。在他們看來,中國社會歷經了不同時期,每個時期都具有與之對應的特殊條件,尤其是在封建社會,大眾的文化層次普遍較低,教育固然是強國之路,但教育理論除了應用于教育界當中,更需要對其范圍進行大規模的拓展。就報刊的功能來講,報刊具有社會性的教育意義,而社會的建設,又需要整合人民群眾的力量,因此人民群眾才是社會的主體,報刊編輯的思想若能夠做到以讀者為中心,則勢必會在人民群眾之間掀起巨大的文化浪潮,教育意義的提升也就能從另一方面深化編輯理論體系。
2.編輯思想中藝術水平的提升
編輯方法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編輯藝術性的生成。在編輯理論不斷成熟的作用下,編輯工作的核心轉型為優選與優化。歷經晚清民國不同時期的編輯實踐經驗總結,編輯的藝術化逐漸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與更高的關注度。報刊的編輯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對作者與稿本、編者與讀者的關系處理當中,多種形式的作者、讀者與編者的互動全面提升了編輯工作的藝術性,實現了對編輯工作的優化。
3.現代編輯理論思想的升華
在民國末期,隨著社會民眾整體覺悟的提升,報刊編輯理論也越來越成熟?,F代編輯出版理論開始受到諸多編輯家的高度重視。編輯作為報刊精神與價值觀的主導者,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謀生的職業,更是一項肩負社會教育使命的工作,還同時承擔著為社會提供文化知識服務并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任。這種現代編輯思想理論的升華,在五四時期之后有了質的飛躍。正是基于新時代環境下編輯工作的發展態勢,編輯家們針對編輯理論的研究收獲了更多的成果,也正是這些思想構成了我國現代編輯理論的重要基礎內容。
綜上所述,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伴隨著不同時期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內容,可以看出其鮮明的時代特點。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從萌芽階段便涉足政治領域,以文化作為武器參與到政治斗爭中。在大批愛國志士與編輯家們的共同努力下,以編者、作者和讀者為主體的三維思想得以確立,經過后來的編輯思想優化和出版自由的延伸,晚清民國報刊編輯思想逐漸成熟,究其本質就是秉持救國的信念,視重建天下為己任,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努力傳播人類社會文明。其編輯思想特征具有特定的時代規律,對當今社會編輯學理論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
[1] 章清. 民初“思想界”解析——報刊媒介與讀書人的生活形態[J]. 近代史研究,2013(3).
[2] 段煉. 近20年來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新進展[J]. 史學月刊,2015(1).
[3] 劉增合. 媒介形態與晚清公共領域研究的拓展[J]. 近代史研究,2014(2).
[4] 馬曉瓊. 近年來中國近現代出版史的研究及其反思[J]. 東南傳播,2014(9).
[5] 倪俊明. 近現代報刊的史料價值及其保護和整理[J]. 圖書館論壇,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