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在非線性的數字化閱讀時代,由于思維主體人腦的非線性運行機制和思維客體數字出版物的復雜非線性特征,非線性思維方式對數字出版物設計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設計師運用非線性思維能夠全面把握數字出版物中的對立和統一、技巧和方法、思想和內涵。
【關鍵詞】非線性思維;數字出版物;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王玉玨,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在現實世界中,非線性現象是廣泛存在的。事物不斷分化、新物質不斷產生,這些都表現出事物運動發展的非線性規律。非線性思維與現實世界的非線性發展規律相似,運用非線性思維容易發現事物之間的復雜聯系和事物發展的新規律。所謂非線性思維方式,就是指通過多維整合、變比求異、分叉放射和間斷跳躍等方法和程序把思維諸要素結合起來的相對穩定的思維運行樣式,具有多維性、整體性、求異性、放射性、突變性、超邏輯性等六個相互關聯的特征。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是人的兩種重要的思維方式。非線性思維方式與線性思維方式并非對立關系,非線性思維用以解釋線性思維方式難以解釋的現象,也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思維方式,尤其在藝術、設計學科領域中,已經受到充分重視和廣泛應用。
一、非線性思維在數字出版物設計中應用的可行性
1.時代背景——非線性閱讀成為數字化閱讀時代的特征
在電子媒介為主導的數字化閱讀時代,許多讀者的閱讀習慣已經從傳統的線性閱讀方式轉變為符合人類聯想式、跳躍式思維的非線性閱讀方式。媒介研究大師麥克盧漢指出:“書面媒介影響視覺,使人的感知成線狀結構;視聽媒介影響觸覺,使人的感知成三維結構。”非線性閱讀習慣使閱讀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些讀者不再喜歡閱讀枯燥、死板的紙質書籍,而更熱衷于瀏覽輕松的帶有多媒體效果的各類電子書籍;一些讀者不再喜歡按照順序訪問信息,他們需要快速地、有選擇性地獲取信息。非線性閱讀成為數字化閱讀時代的重要特征,并成為影響數字出版物設計的一個重要因素。運用非線性思維方法設計數字出版物是符合信息時代發展和人們需求的。
2.思維主體——人腦系統是一個非線性復雜思維系統
人腦包含了大約1000億個腦細胞,每個腦細胞都包含功能強大的微數據處理及傳遞系統,每個腦細胞與其他6萬到30萬個神經細胞以多種形式相互傳遞信息,從而形成了錯綜復雜的神經網絡系統。從系統科學的角度來看,人腦的神經網絡是非線性動力學的復雜細胞系統,思維作為大腦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受非線性動力學支配的。正如邁因策爾所說:“復雜性和非線性是物質、生命和人類社會進化中的顯著特征。甚至,我們的大腦也表現為受制于我們大腦中復雜網絡的非線性動力學。”大量非線性相互作用存在于人腦系統之中,決定了人類的思維系統是世界上最復雜、作用最強大的非線性復雜系統。
3.思維客體——數字出版物具有非線性特征
(1)信息的多元化。數字化浪潮對數字出版物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使其呈現出顯著的非線性特征,即信息的多元化。信息的多元化是指數字出版物的信息種類多樣、信息的來源渠道廣泛、信息的表現形式豐富。數字出版物就是把來自多個渠道的多種信息統一獲取、組織、存儲和合成,并進行藝術加工,使得文字、圖形、圖像、視頻、動畫、聲音等各種形式信息融于一體,從視覺、聽覺上徹底實現設計表達和交流過程的多元化(如圖1所示)。
圖1 數字出版物的多元化信息
(2)結構的復雜性。數字出版物的整體結構是復雜的,它由四個層面組成:藝術層、技術層、傳播層和應用層。其中,藝術層由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觸覺藝術構成;技術層由交互技術、集成技術構成;傳播層由單機傳播、網絡傳播、移動傳播構成;應用層由多媒體教育、數字娛樂、移動通信等構成。這些層面是由多種學科領域交叉融合形成的整體結構,包括傳播學、美學、信息學、心理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數字出版物內部結構同樣具有復雜性,它以“單元體”為基礎,通過多組鏈接和加入界面層形成一個多層次、多頁面、多交叉的系統網絡,這種網絡式結構將作品的所有信息以節點相連接,形成一個龐大的信息網,讀者可以任意選擇進入某一板塊去了解內容。
(3)自由的交互性。數字出版物利用超媒體鏈接技術來安排出版物的內容,使得信息的組織結構更加豐富,信息的傳遞具有自由交互性,為人們提供了不同于傳統出版物的閱讀體驗。讀者不再以一個被動者的身份單一地接受信息,而是以一個主動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之中,在多內容中進行自由的跳躍、交互,打破線性接受方式的束縛。自由的交互性既滿足了讀者對信息高效選擇的需求,又滿足了人們的審美和認知精神需要。
二、非線性思維在數字出版物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1.設計理念的變革
數字出版物是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系統,它受到諸多限制因素的影響,某個初始條件的微小改變可能會產生一系列變化,進而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因此,解決所有設計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避免簡單地照搬表面形式,要遵循非線性的設計規律。數字出版物的非線性特征帶來了設計理念的轉變,為設計師提供了新的創作平臺。設計師需要認識和發揮非線性特征的積極因素,做好從線性思維到非線性思維的轉換,這樣才能夠有助于提高數字出版物的設計水平。
2.創意空間的拓展
非線性思維最具創造性,是人類創造、革新的思維源泉。非線性思維影響和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審美觀點,極大地刺激了設計師藝術想象力和創造才能的發揮。設計理念的多元、開放使得設計手法也隨之獨特、大膽、自由,這讓數字出版物呈現出動態化與多元化的特點。非線性思維方法讓數字出版物的多重時空維度交替重合,文本圖像與影音混排并存,不同內涵與情節交叉互動,以尋找出無限延伸的新視覺、新體驗和新創意。
3.美學價值的體現
(1)秩序與混沌這一對古老矛盾復現。非線性既是系統混沌的源泉,又是系統秩序化的根本,體現了秩序美和混沌美。設計者運用非線性思維進行設計的過程是在尋找一種秩序、一種和諧,把各種復雜、凌亂的信息有機整合,形成數字出版物信息結構與視聽結構之間的秩序美。設計師對信息、元素進行組合設計形成優美的畫面,猶如作曲家將不同的旋律、音效按照一定的秩序組合在一起譜出美妙的音樂一樣。同時,數字出版物獨特的敘事空間結構和超文本鏈接體現出非線性思維中的混沌觀。數字出版物重視零散的局部意義,采用開放式的結構來突破傳統出版物中心結構的自我封閉,繼而促成不同文本間的差異互通。混沌美使讀者的審美心理接受過程更具藝術張力。
非線性思維讓人們感到秩序與混沌這一對古老矛盾在數字出版物上的復現。數字出版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多元而又統一的美麗圖景。這種統一超越了線性思維的單層次,其內涵正走向東方互相包含、生生不息的圓融境界。
(2)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數字出版物作為一種新的視覺表現形式,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設計藝術的產物,非線性思維指導設計師將藝術語言和技術語言相結合來尋求藝術與技術之間的平衡點。運用非線性思維進行數字出版物設計,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藝術表現力,拓展了作品的設計表現空間,讓藝術與技術在相互交融、相互補充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色彩。非線性思維要求設計者成為藝術與技術復合型人才,設計者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美感和情感的需求,而且是借助于數字時代的科學技術手段,綜合所有藝術之長,將數字出版物中圖形、文字、影像、聲音等多種媒體形式完美地集于一體。非線性思維讓數字出版物這個新的媒介形式呈現出新時代所特有的視覺效果,彰顯出全新的時代精神與藝術審美。
綜上所述,非線性思維方式符合當今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方向,適用于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數字出版物操作平臺,體現了人性化的關注。設計者既要從傳統的線性思維轉向非線性思維方式,也要注重吸納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全面提高思維的表達能力,為創造更優秀的數字出版設計作品打好堅實的基礎。對非線性思維帶來的新設計觀點,設計者要持開放心態,既不能盲目接受,也不能全盤否定,而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它,以此來驗證非線性思維的深刻價值。
[1]寧玉瓊. 非線性思維方式與創新[D]. 廣西師范大學,2000.
[2][加]馬歇爾·麥克盧漢.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 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德]克勞斯·邁因策爾. 復雜性中的思維[M]. 曾國屏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4]邱曉巖. 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
[5][美]詹姆斯·格萊克. 混沌:開創新科學[M]. 張淑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