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出版業務不同于傳統形式的出版業務,它主要是借助數字技術對一些相關的內容進行加工編輯,并借助于發展迅猛的網絡技術將相關內容傳播給大眾的一種比較新型的出版方式。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出版方式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使出版企業的會計核算出現問題。為此,本文就數字出版業務中的會計核算問題及改進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字出版;會計核算問題;解決措施
【作者簡介】王文冠,江西財經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數字出版”,可以近似地理解為“數字化的出版”,它與傳統出版不能截然分開。數字出版強調內容的數字化、生產模式和運作流程的數字化、傳播載體的數字化、閱讀消費和學習形態的數字化。數字出版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很快,目前已經形成了手機游戲、手機小說、網絡原創文學、數字期刊、數字報紙以及電子圖書等新業態。數字出版業務猶如一股大潮鋪天蓋地而來,但其在會計核算中的問題也顯現出來。盡管財政部頒布并且實施的《新聞出版業會計核算辦法》對新聞出版業當中的一些主營業務做了相應的規范要求,然而對于數字出版業務當中的有關會計核算的問題并沒有做出相關規定,并且《企業會計準則》也只是制定了一些原則性規定。本文就數字出版業務當中的會計核算問題展開分析,并對相關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探討。
一、數字出版業務的會計核算
1.將研發中所形成的一切費用都列入“研發支出”這一科目
所謂的研究開發活動,是指企業為了對相關的工藝、產品和技術等做出一些實質性的改進,而持續性地開展一些目標相對比較明確的研究開發活動。筆者認為,數字化出版業務是借助計算機技術將傳統出版內容有效地表現出來,是出版企業對科學技術新知識進行創造性應用并持續開展以出售為目的的研究開發活動,其性質完全屬于開發活動。為此,筆者認為數字出版業務在策劃、編輯、制作加工選題的過程中,需要的所有費用都應納入到“研究支出”這個科目當中進行會計核算。
2.數字出版物應列入“無形資產”科目中
所謂無形資產,通常是指那些被企業控制或擁有的,不具備實物形態且能夠被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筆者認為,數字出版物非但缺少實物形態,同時還可以被確認為非貨幣性資產。根據無形資產的定義,數字出版物如果符合該定義的內容,就可以將其確定為無形資產。基于這一觀點,假設所研究開發出來的數字出版物已達到可供銷售的無形資產的標準,一般都應依據“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這一科目的余額,借記到“無形資產”的科目。
3.應將數字出版物的銷售成本和收入,分別納入到“主營業務成本”和“主營業務收入”兩個科目中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持續發展,數字出版慢慢成為很多傳統出版單位進行經營以及獲得發展的主要業務。基于這一點,就應將數字出版物銷售所獲得的收入納入“主營業務收入”中核算 。出版社應該根據各不相同的定價方法對不同產品所形成的收入加以確定。第一,產品組合定價。是指生產者有機地將一種產品和其他產品組合在一起,并將其定為一種價格出售,同時依據不同產品的成本對不同產品的收入加以確認。第二,兩段收費定價法。是指企業先向相關的消費者收取一筆固定的購買權費,之后再向所有單位收取一定的使用費以及年租費。第三,差異性定價法。數字出版物所制定的銷售收入,一般都要結合不同產品的差異性定價來制定不同的收入量,這樣才能有效地對收入加以確認。第四,免費策略。是將消費者視為一種資源,并將其銷售給廣告商或者是相關的商業機構,相關的商業機構以及廣告商為其“買單”。
4.日常維護數字出版物所形成的費用應納入“銷售費用”
這部分費用主要包括:相關硬件的折舊費用、通信線路的費用、維保系統軟件形成的費用,以及維保硬件形成的費用。此外,數字出版物的廣告費、銷售人員的辦公費、差旅費、福利費以及工資等諸多費用,都應該納入到“銷售費用”科目中。
5.數字出版物的一些后續計量和確認
在資產負債表中,數字出版物需要嚴格按照《資產減值》中的相關規定展開會計處理。如果存在以下跡象,就說明數字出版物可能減值了,如果其能夠回收的金額比賬面價值更低的話,那么就應做減值準備了 。首先,表現為在當期數字出版物出現了非常大的下跌幅度,相比較因正常銷售和時間推移而預計出來的下跌幅度,這種下跌明顯偏快。其次,企業在進行經營的過程中所處的技術、經濟以及法律等相關環境,還有出版物當期所處的市場有可能會在近期發生重大變化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將對企業產生不良影響。再次,在當期,無論是本市場中的利率,又或是奇特市場中的投資報酬率,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這就對企業計算數字出版物以后的現金流量的折現情況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數字出版物的可回收資金出現大幅度降低的現象。
企業內部的相關報告表明,同預計金額相比較而言,數字出版物所實現的營業利潤或者是凈現金流量要低得多。所有出版企業至少都應該做到,在每年年終的時候,復核一遍數字出版物的攤銷方法以及銷售年限。后續開發維護數字出版物所形成的費用應該被列入到“研究支出”當中的“資本化支出”這一科目中再進行核算。在形成產品之后,就可以將其轉入到“無形資產”這一科目當中。這些費用主要表現為購置技術資料的費用、升級版本的費用,以及開發數字出版物新功能所形成的費用等。
二、企業稅收的相關優惠政策
1.開發過程的相關優惠政策
國稅總局的相關規定指出,在對新工藝、新產品以及新技術等進行開發過程中,會形成研究開發費用,對于一些沒有形成無形資產的就被計入當期損益中,在結合相關規定進行據實扣除的前提下,以研究開發所消耗的全部費用的二分之一進行扣除;然而對于已經形成無形資產的,一般情況下則以無形資產成本的二分之一進行攤銷。研究開發數字出版物所產生的一切費用都應該屬于該政策規定的范疇當中。相關的財務部門需要按照相關要求,將詳細的、與之相關的核算資料提供出來。而且,出版企業也應該按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的相關內容,積極向政府當中的相關部門申請認定,對于一些被認定為是國家高新技術的企業,應按減少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2.技術層面的相關優惠政策
對于數字出版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業務以及從事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等業務所獲得的收入,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能夠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若數字技術轉讓符合相關的條件,那么,在一個納稅年度之內,對于技術轉讓所得低于五百萬元的部分,應免征其企業所得稅;對于高于五百萬元的那一部分,則應該減半征收其企業所得稅。對于增值稅當中普通納稅人的一些數字出版企業,在對其自行開發的軟件產品進行銷售時,按照17%的法定稅率對增值稅進行征收,對其中實際稅負高于3%的部分,根據相關規定實施即征即退。一些被軟件企業認定的數字出版社所獲得的即征即退的增值稅款,通常都是被企業用來進行專項開發和擴大軟件產品再生產上,并且是單獨展開核算的,這被視作不征稅收入,在對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計算的時候,需要從收入總額中將其扣除。
3.其他優惠政策
因為技術進步這一原因,數字出版企業當中的一些需要加速折舊的固定資產,可以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將固定資產所需要的折舊年限縮短,或者也可以采取加快折舊的方法。出口數字出版物在刊登軟件產品的時候,如果與國家相關的稅收政策相符合,則可以獲得免稅的優惠。對于數字出版企業因從事外包業務或者是離岸服務所獲得的收入,根據國家實施的相關規定,可以享受相關的一些稅收優惠。對于滿足條件的、成立時間兩年以上的創業投資企業,若是通過股權投資方式投資給未上市的,且與高新技術企業條件相符合的數字出版企業,可以依據其投資額的70%,在持有股權滿兩年的當年對該創業投資企業需要納的所得稅進行抵扣;如果當年難以全部抵扣完,可以在未來納稅年度中進行結轉抵扣。
在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必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出版企業開發數字出版業務。因此,對數字出版業務中的會計核算問題以及相關的解決措施,展開探討非常迫切,此項工作的有序展開是保證企業數字化出版良性發展的基礎。
[1]胡仁昱. 電子商務中數字商品的會計核算[J]. 上海會計,2011(5).
[2]周蔚華. 通過加快改革解決我國數字出版轉型中的制約問題[J]. 出版發行研究,2012(12): 21-25.
[3]張大偉. 數字出版即全媒體出版論——對`數字出版”概念生成語境的一種分析[J]. 媒介經營管理,2012 (1): 113-120.
[4]趙百麗. 對數字化產品和網上服務網上銷售征收增值稅的可行性研究[J]. 網絡法律評論,2013(2):117-136.
[5]周正深,王茂春. 數字化產品成本核算的探討[J]. 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1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