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基于網絡技術的外語教學形式成為高校外語教學發展的新趨勢,這種趨勢促使各種外語網絡教材的產生與發展。但在目前的外語網絡教材市場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教材的開發和設計不利于網絡環境下外語教學的實施。本文對外語網絡教材的現狀進行了梳理,提出在尊重外語網絡教學基本規律的前提下,外語網絡教材的開發應該如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關鍵詞】網絡教學;網絡教材;外語教材;開發
【作者單位】聞華,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外語系。
【基金項目】2015年教育部職業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重點課題:GZGZ5414-17。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教育部2003年正式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突出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外語課程中的支撐地位,強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將計算機技術與外語課程有機結合,實施基于計算機、基于課堂的新的教學模式。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高校外語教學的實踐之中,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體驗英語》系列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編寫的《新視野大學英語》,一些知名的英語培訓機構,如斯坦福英語引進國際領先的多媒體課程“TELL ME MORE”系列教材,以及文化在線公司聯合培生教育出版集團推動的新一代立體化交互英語教材“朗文交互英語”,這些教材通過文字版、網絡版、電子教案以及多媒體學習課件等為學習者提供了立體、互動的英語學習環境。
一、外語網絡教材存在的不足
作為一種全新的外語教學手段,筆者也積極參與外語網絡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先后參與“朗文交互英語”的網絡課堂教學實踐,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組織的相關慕課(大規模網絡在線開放課程)和微課(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的制作。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目前外語網絡教材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內容的封閉性
網絡教材應該具有高度資源整合和信息收集能力,能給教師提供靈活的操作體驗。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外語網絡教材均是以軟件開發為基礎設計網絡學習平臺,出于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考慮,這些網絡教材的內容基本都是封閉性的,教師無法參與課程內容的設計與相關程序的開發,更不能對課程內容做出修改。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網絡交互式教學的實現。
2.課程體例流程設計不合理
當前許多外語網絡教材的課程體例和流程設計往往沿襲傳統教材,不注重發揮網絡教材使用的交互性特點。在具體教材使用中,普遍存在操作煩瑣、靈活性差、參考信息有限、人機界面不友好等缺陷。這些缺陷導致學生在經過若干次學習后,就喪失了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網絡學習的質量大打折扣,甚至使網絡學習流于形式。
二、外語網絡教材的開發對策
目前,外語網絡教材存在不適應實際教學的問題,外語網絡教材的開發和改革要從外語網絡教學的基本規律著手,以學生能力的構建作為組織教學的核心,以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的交互性實現為手段,充分發揮網絡平臺開放、兼容和靈活等特性,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流程和體例。這種教材的開發至少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有序開放的課程資源設計
“有序”是指在課程資源設定方面要遵循教學規律,章節安排要合理,難易適中,編排有序,便于教師導入和學生自學。“開放”是指在既定的課程資源中,要加入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自主控制教學進程和教學內容的部分。比如,基于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和構建學生學習能力的頂層設計考慮,教師可以自行刪減或添加與課程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2.實時有效的教學管理控制
在目前的網絡教學中,一旦學生進入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基本處于“束手無策”的狀態,待學生自主學習結束,教師才能了解相關學習數據。這樣的后臺管理很難及時反映學生的學習進度或狀態,教師對學生網絡自學的干預滯后且低效。為了保證網絡教學不流于形式,就要增強后臺管理的效率,甚至使外語網絡教材平臺管理的權重高于課程資源設計。一種優秀的網絡學習平臺,在開發時,就應加入學習進度自動反饋機制和學習內容時效性限定,這樣教師在后臺可以實時了解學生學習某一知識點的進度和質量,而從判斷是否應及時干預學生的學習進程。
3.高效可操作的在線質量評估體系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采用測試和現場提問方式考核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在網絡學習中,學生完成學習環節后,其學時數、學習進度、答題正確率等客觀數據會反饋到教師平臺上,這看似客觀高效地反映了學習質量,但其實不然。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案例,有些課程的在線測試,學生會把軟件提供的所有答案挨個選一遍的方式來確保正確。因此,數據本身并不能完全說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這樣的測試評估體系漏洞很大。同時,網絡在線測試也讓很多學生感到不適應,有些是因為測試時間有限,時間一到軟件自動切換至下一題;有些是由于學生做題進度不一樣,容易形成互相干擾。目前的外語網絡教材均不太重視在線測試體系的監控質量,教師要靠加強線下測試來予以補充。實際上,傳統的線下測試手段完全可以整合到線上測試中,比如打破軟件運行規律,通過教師隨機在線上介入學生自主學習,安排在線提問、組織小組討論等方式來檢測學生學習質量。
4.設計互動有效的師生交流平臺
互聯網對年輕人的吸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網絡聯系的實時性、非接觸性,這也是網絡社交軟件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的原因。外語網絡教學平臺也應借鑒社交軟件的部分設計以提升師生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網絡教材應設計教師特色展示的個性化空間模塊,該模塊提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教學示范視頻、拓展視頻,如創建西方文化內涵的影視區、師生互動討論區、作業示范點評展示區,以及網上知識點測試和能力挑戰區等。高效的交互式平臺能極大地拉近師生的情感關系。
5.著力開發移動學習平臺
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教材開發部門可掌握學生的使用偏好和習慣,將學習者使用網絡教材的所有痕跡記錄下來,使包括時間、課程、進度、成績、效率、偏好等信息都可以通過后臺精確獲取,從而形成大數據,再經過分析就可以掌握學習者的學習習慣,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這也要求教材開發者重視線上和線下兩種學習狀態。除了網絡平臺,外語網絡教材還應積極發展移動客戶端,如以手機APP的形式繼續跟進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使教材不單單成為其學習的工具,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習者能夠隨時隨地學習課程。
教育部于2007年提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可以預見,基于網絡環境的外語教學將是未來高校外語教學的必由之路,外語網絡教材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目前外語網絡教材多呈靜態和封閉性,內容比較單一,同質化比較嚴重。設計開發科學、靈活的網絡教材需要遵循外語網絡教學的基本規律,以網絡的交互性、開放性為教材開發的核心,不斷豐富和優化教材使用者的用戶體驗,加強網絡教材的后臺監控和數據收集,不斷拓展線上線下兩種資源平臺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一種集趣味性、靈活性、交互性為一體的優秀外語網絡教材,并能在未來同類教材競爭中脫穎而出。
[1]王守仁. 全面、準確貫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 中國外語,2010(2).
[2]余謂深.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的教師問卷研究報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何克抗.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
[4]趙國棟. 混合式學習與交互式視頻課件設計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張淑菊.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J].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6).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7]黃敏. 新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立體化教材出版發行研究[J]. 出版廣角,2014(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