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犬傷人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由于被犬咬傷造成人感染狂犬病的病例也時有報道。2015年新年伊始,北京市延慶縣農村就發生了一例人感染狂犬病死亡病例,患者是一位孤寡老人,收養了10多只流浪犬,但并未對所有犬只進行狂犬病免疫,從而釀成了這起悲劇的發生。那么狂犬病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怎樣才能預防狂犬病的發生呢?
狂犬病是一種急性接觸性人畜共患傳染病,在我國屬于乙類傳染病,是迄今為止人類唯一病死率高達100%的急性傳染病。狂犬病又叫“瘋狗病”,人發病后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會出現癲狂狀態,表情極度驚恐,最后因呼吸和心臟衰竭死亡,其慘狀給家屬和旁觀者都會帶來極度的震撼和恐懼。全球每年因狂犬病死亡人數達到5.5萬人,每10分鐘就有一人死于狂犬病。我國也是受狂犬病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雖然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對狂犬病給予了高度重視,也采取很多政策和措施遏制狂犬病發病趨勢,但效果仍然有限。近年來我國每年報告的狂犬病死亡人數均在1000人以上,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其發病死亡人數也一直位于我國各類傳染病報告死亡數的前三位。
人感染狂犬病主要是通過被感染的動物咬傷或抓傷造成的,據統計,我國人的狂犬病病例約有92%是由犬咬傷引起的。近年來,不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地區,犬的飼養數量日益增多,據保守估計,我國目前犬的數量在8000萬到1.1億只,而每年約有1000萬病例由于被犬等動物咬傷抓傷進行了狂犬病免疫接種。養犬數量的持續增長以及缺乏對犬的有效檢疫和防疫,是我國犬傷人事件不斷增加和狂犬病持續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農村地區,由于犬只多實行散養,犬主對狂犬病的危害和預防也缺乏足夠認識,再加上農村散養犬的狂犬病免疫密度較低等原因,造成了狂犬病在農村地區犬之間的持續傳播,也使得我國狂犬病的發生和死亡人數多分布在農村地區。
狂犬病的治療目前對全人類來說都是一個難題,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可以治療的有效藥物,只能預防,這也是狂犬病危害嚴重的重要原因。如何有效地預防狂犬病的發生?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對人,一個是對犬。一方面,對人來說,在人被可疑犬只或其他動物咬傷后,應及時到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規范清洗和處理傷口,并接種安全有效的人用狂犬病疫苗,這是對個人的一種保護,統計表明,我國狂犬病死亡病例中,60%以上的人是由于被動物致傷后沒有接種疫苗或者沒有按照規范處理傷口造成的。而另一方面,對犬來說,要做好犬只的管理,控制和減少流浪犬數量,改變農村地區犬的飼養方式,變散養為拴養、圈養,更為重要的是要為犬只實施全面的狂犬病免疫接種。從北美洲、歐洲、南美洲、日本及泰國等國家和地區防治狂犬病的成功經驗看,大規模免疫接種是預防動物狂犬病最關鍵有效的措施,給健康犬等動物注射狂犬病疫苗,使動物機體產生抗狂犬病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以主動中和、消滅入侵體內的狂犬病病毒,達到預防狂犬病的目的。
目前,國內的一些大中城市非常重視犬只的狂犬病免疫工作,北京市更是已立法對犬只實施狂犬病強制免疫,犬只飼養者未對犬只實施免疫接種,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進一步說明了對犬只進行狂犬病免疫接種的重要性。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狂犬病消除手冊”,一個地區如果犬接種疫苗覆蓋率能達到70%以上,就足以控制犬間的狂犬病,從而達到控制人狂犬病病例發生。可以說,對犬只進行狂犬病免疫接種作為狂犬病防控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和主要措施,不僅是對犬的保護,也是對養犬人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的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