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熱的詞是什么?莫過于“互聯網+”了。借風起飛,各類農資電商和依托于互聯網的農業服務平臺競相萌發,或是優化銷售渠道降低農資價格、或是線上線下聯動提供更高效直接的技術服務,或是植入金融、農產品銷售等功能,傳統的農資生態正在被互聯網重構和顛覆。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田田圈:建一個種地人的圈子
在“互聯網+”的熱潮下,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重磅推出的田田圈,就在業內引發強震,這個號稱要構建“大三農互聯網生態圈”的田田圈究竟有何特別?
走進江蘇豐縣大沙河鎮的一家田田圈農業服務體驗中心,店內統一形象設計,各類農資分類擺放整潔有序讓人耳目一新。在這里購買農藥都是明碼標價、現款交易,電腦直接入賬。
不賒銷,農民能不能接受?這家店的負責人李祥林起初也沒底,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開業短短兩個多月,銷售額已經突破80萬元,而他去年一年銷售額才30萬元。不光這家店,其他地區陸續開業的田田圈中心店都紛紛傳來銷售額翻倍提升的好消息。
這是怎樣做到的呢?豐縣田田圈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魯艷俠告訴記者,價格低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以2.5%高效氯氟氰菊酯(銳寧)為例,以前零售價在8~10元每瓶,而現在每瓶只要5元,其他產品價格也不同程度下調,平均降了20%左右。
價格能降這么多,緣于田田圈改變了以往各級代理層層加價的模式,和縣級經銷商深度合作,雙方共同出資成立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加盟的零售商則變身為田田圈農業服務中心的員工,廠家、經銷商、零售商共同把以往中間環節的差價讓利給農民。“雖然利潤比之前降了很多,但銷售額卻有了大幅提升,總的盤子還是做大了。”魯艷俠說。
“以前搞賒銷,一年下來除去壞賴賬基本上等于白忙,現在每個月領工資有保險,還不用壓貨,輕松省心多了。”干了多年農資零售商的李祥林說。據了解,豐縣目前已成立11家田田圈中心店,7月份將增加到30家。
現在每個田田圈農業服務體驗中心店,都會在醒目的位置介紹田田圈手機APP的使用。在這個平臺上,有種田經、問專家、買農資、來聊天、送福利等幾大板塊,8501e4a005d5199f552115421a0b989f用戶可以了解實時的農業資訊和種植技術、向專家咨詢問題和遠程診斷、選購農資產品等。
這個平臺只是田田圈構建三農服務生態圈的載體之一。在田田圈的未來規劃中,遠不是一個農資電商平臺那么簡單,而是融合了農資供應、信息化管理服務、金融支持的服務平臺,并立志打通農產品上行體系和消費品下行體系。田田圈還會將鏈接的農戶從種到收的情況進行數據化記錄,最終掌握農戶種植的大數據。
田田圈致力要建一個種田人的圈子,通過優質的農資和植保技術服務,與農戶建立頻率最高、粘性最強的互動關系,打造鏈接大三農最有粘性、最有影響力的入口,最終構建一個全方位對接農戶產品、技術、金融、農產品銷售等需求,讓種植更輕松、讓農民更幸福的三農社交·服務互聯網生態圈。
“互聯網+農資行業”的N種模式
云農場
云農場是國內成立較早的一個網上農資交易及科技服務平臺,主要為農民提供化肥、種子、農藥、農機交易及測土配肥、農技服務、農場金融、鄉間物流、農產品定制化等多種增值服務,并建立全天候在線客服體系。目前已建立200多家縣級服務中心,2萬余家村級服務站。
農一網
農藥電子商務平臺農一網首創“縣域工作站+鄉鎮服務專員+村級代購員(點)”的三級構架“農一模式”。通過發展村級代購員(點),幫助農民在線下單購買、農藥品牌推廣及產品知識的普及、植保信息及方案的推廣實施等,實現電商落地和線下服務。目前已建立工作站700余家、村級代購員(點)約4000人。
農醫生
2014年11月,首創移動互聯網遠程診斷技術服務模式的手機APP“農醫生”正式上線,它建立了種植戶與專家對話的平臺,實現了農業病蟲害遠程診斷的目的。作為開放共享、互動免費的農技服務平臺,農醫生上線至今已認證專家10萬人,注冊用戶突破500萬。
蜻蜓農服
今年3月,江蘇克勝集團發布了“蜻蜓農服”農業服務交易平臺。主要內容包括綜合植保服務、農資超市、錦繡農場、互聯網農村金融、鄉村旅游等,目前正廣泛吸引為農服務機構、農業科研院所、農資廠商、農產品平臺、文化創意團隊進入。
點豆網
日前上線的綜合性涉農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點豆網以PC、移動APP、物聯網三網合一推廣運營模式服務三農,“一村一站”智慧農業服務站實現商品直達,通過“線上自助下單體驗”和“線下專有直達配送”的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模式,有效降低農資產品購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