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夢蝶,女,42歲,二級肢殘。從15歲患關節疾病,通過努力上了大學,但是嚴重的類風濕疾病使她漸漸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不得不回到農村。雖然身體病殘,但陸夢蝶認為自己有知識有思想,還有能力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因此,結合諸多現狀,2003年11月,逐步走出病癱離婚失業打擊的她,在永寧縣勝利鄉陸坊村八隊,一個寧夏境內騰格里沙漠邊緣的小村里,開辦了服務于周邊農民的“田野書舍”,夢想成為一個在田野中播種文化的農民。
為了開辦“田野書舍”,陸夢蝶做出了很多超越健康人的努力。
當她蹣跚鍛煉時,被村里的小孩哄笑為傻子;當她拄著拐杖四處找路時,常常被人當作乞丐;從癱在床上到能拄杖行走,她經歷著自己的“人生長征”。她說服父母,用他們在公路旁邊蓋的四間新房開辦書舍,并且自籌資金購置書籍電視VCD音響碟片等設備,拄著雙拐到婦聯科協等許多單位聯系募捐書籍雜志。
為了使“田野書舍”得到更多社會關注,她用鄉村的沙棗核草珠編織成時裝裙進行展覽,舉辦剪紙作品展覽,參加各種團體組織的演講報告,以“身殘志堅”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使大家源源不斷的為“田野書舍”“增磚添瓦”。
為了不斷壯大“田野書舍”,獲取更多的資金支持,陸夢蝶克服左眼失明雙手畸形的不便,從2004年開始學習制作設計剪紙,并獲得第四屆國際(中國 寧夏)剪紙藝術展金獎,2006年出版了自傳性散文集《夢隨蝶舞》,并于2009年4月底出版了《偶是農民》。《夢隨蝶舞》講述了她“身殘志堅”的經歷,而《偶是農民》則追溯了她“自強不息”的根源,這部作品的素材完全來源于開辦“田野書舍”的過程中同農民的交流。她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播種耕耘知識的文化農民,想通過《偶是農民》里的60篇中短篇小說,讓全社會更多的關注“農家書屋”建設,為更多的農民提供優質的文化陣地。
2007年春節期間,陸夢蝶舉辦了“田野書舍首屆農民文化體育運動會”的系列活動。她將幾年來拍攝的農民生產生活情景制作成照片圖片,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歷史記錄展覽。她組織農村婦女學習制作絲網花剪紙刺繡等手工藝品,讓有意者掌握一門致富工藝,或者裝扮家居美化生活。她聯系永寧縣宣傳部團委以及文化館的領導們一起為農民們寫送春聯,將領導們關心農民群眾的生活心意,通過一張張紅艷艷的春聯傳送到家家戶戶。她自己購買了諸如燈泡、尺子、本子、鞋、鏡子等等生活用品當作獎品頒發給積極參與活動的農民。紅紅火火的“田野書舍首屆農民文化體育運動會”,為蕭寒的農村增添了別樣的風光,使農民們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與快樂,一時傳為鄉村佳話。
一句路人的“你看那個傻子”,曾讓陸夢蝶失聲痛哭,但是人們的愛心,領導的支持,更讓她感激感動信心百倍。
2004年7月末,勝利鄉將“田野書舍”定點為鄉體娛中心戶。2005年,“田野書舍”被永寧縣評定為永寧縣宣傳文化體育中心戶。2007年6月,“田野書舍”被定為永寧縣陸坊村信息服務點,讓陸夢蝶更加有信心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將農民的生活生產鏡頭,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看到新農村新農民的真實精神面貌。
在永寧縣信息中心的指導下,陸夢蝶結合本村農民農業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在信息公示欄里提供相應的信息,將紙質信息和網絡信息有機結合,給周邊農民提供了更多面更多樣的服務。
她將《寧夏日報》《銀川晚報》等報紙上相關農村農業的好政策好新聞,張貼在公示欄里,利用網絡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查詢相關信息,并打印發放資料。在學生假期指導農村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查詢學習資料,結合生活實際組織整合文章調查報告等。她為農民展示網絡的各種功能,并對有意學習者進行指導。為農民提供一些合同、租賃書、申請書等的寫作打印服務。
農民對生活當中遇到的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也漸漸學著使用法律武器,比如外出打工鄰里生產生活糾紛。當鄰村農民種植“春頭”遭遇假種子的事件時,她幫他們撰寫打印投訴信,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和協調,使大家的損失降至最低。
農民的文化基礎薄弱,不能很好的消化網絡上的文字信息。陸夢蝶便努力搜索相關農村農業的視頻信息。農村的主力是30~40歲左右的農民,上有老下有小,他們忙于一家人的生計,沒有空暇時間坐在電腦網絡電視前學習。她便配置了外放的喇叭音響,將網絡上的相關信息,用“文語通”等軟件播放出去,讓農民在田間地頭就能聽到信息。
村里60歲的孫政,時常來書舍探討書籍上的數據和現實中飼料加工配制上的差距,研究小麥種子,試驗種植紅花,并取得了成功,當看到網絡上報道的他的事跡,興奮地叫來親朋觀看。
陸夢蝶認為只有用網絡關注農民,才能吸引農民使用網絡,從而使信息化改變農民的思想,為農民的未來找到更多的新路。在她的影響下,陸坊九隊陸宏、陸峰等農民都自購了電腦。最讓她感動的是一位40歲的農民問她借電腦方面的書。他說他利用閑暇時間在銀川打工,經常聽城里人說電腦上網很方便,也想學學,想到網上去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生活好了,他可不想活得跟不上時代……
有需求就有存在的必要,來“田野書舍”的農民越來越多,他們有的借閱書籍,有的上網查詢,有的咨詢,使陸夢蝶深深感受到,為農民提供這樣一個知識的“田野”,對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素質,乃至社會進步都是具有深遠意義。
質樸的鄉親們對知識文化的渴求,時刻悸動著陸夢蝶的心,是她忍受疼痛克服困難,擴大書舍的動力源泉。本著“知識開闊視野,娛樂豐富生活”的宗旨,經過5年努力,她的“田野書舍”現有書籍5000多本,報刊雜志20多種,VCD故事影碟1000多盤,并且時常展覽農村攝影剪紙刺繡書畫作品。內容豐富的服務項目,與時俱進的經營理念,使“田野書舍”成為鄉村新農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和疾病抗爭的20多年里,陸夢蝶的生活坎坷起伏,她通過讀書走出了農村,通過讀書一次次克服疾病,通過讀書獲得寫作設計剪紙等技能,她的經歷就是不斷讀書的過程。對讀書的益處有深刻體會的她,在無情的疾病將她打回農村的時候,自發開創了適合自身的崗位,在偏僻的村頭開辦了服務于農民的“田野書舍”,成為一名特殊的文化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