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2013年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湖北省棗陽市抓住機遇,于2013年啟動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經過網上初評、現場核查、集中評審、立項公示等環節,該試點項目于當年11月正式獲湖北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批復,成為2014年湖北省唯一一家獲批的縣(市)。筆者近期對現代農業園區試點項目進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初步找出了試點項目推進中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棗陽市現代農業園區試點項目建設基本情況
該試點項目位于棗陽市七方鎮,涉及大店、常莊、曹營、鄭莊等發展基礎較好、輻射效應明顯的四個行政村,試點區總面積20056畝,其中耕地面積15885畝,總人口5459人。該項目從申報以來,棗陽市超前謀劃,強力督辦,協調推進,試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一)建設內容。該試點項目從2014年開始實施,預計到2016年建成驗收。項目劃分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化龍頭企業基地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三大板塊,重點圍繞“糧食生產核心功能區、生態資源涵養和優勢特色種植功能區、標準化養殖功能區、農業科技‘育繁推’一體化功能區、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功能區、物聯網和精準裝備功能區、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功能區”等七大功能區分布實施。
(二)資金來源。該試點項目計劃總投資64297萬元,其中,園區試點項目投資12047萬元,整合涉農資金、吸引社會及金融資金52250萬元。在園區試點項目建設投資中,中央、省財政投資6300萬元,棗陽市自籌建設資金5747萬元。
在項目建設和資金籌措上,棗陽市財政部門按照“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要求,對現代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進行了分解。如財政局(農發辦)負責完成園區內常莊村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014—2016年分三年實施),資金來源從省下撥的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中調節安排。水利局、財政局負責完成園區內鄭莊村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014—2016年分三年實施),資金來源從省下撥的專項資金中調節安排。國土資源局負責完成園區內大店村、曹營村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014—2016年分三年實施),資金來源從土地整理專項資金中調節安排。交通運輸局負責完成園區內95.40公里的田間道路建設,資金來源從交通建設資金中解決。林業局負責完成園區內所需63768株樹的林網建設,資金來源從下撥的林業建設專項資金中解決。七方鎮與以上單位進行對接,做好相關的協調配合工作。
(三)進展情況。棗陽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試點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以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項目運營管理委員會。領導小組和各責任單位分別召開項目籌備會,細化量化工作任務,分工負責協調對接,制訂路線圖,排出時間表,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強保證。為科學編制園區規劃,棗陽市積極與國家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溝通,最終確定聘請該研究所對園區試點項目進行詳細規劃設計。同時,積極推進項目實施。召開現代農業園區試點項目建設推進會,按照各部門職能和技術力量進行了分工。目前,園區內龍頭企業已與合作社簽訂投資入股協議,合作社已與農戶簽訂分紅協議,路網、林網等基礎設施已動工建設。
二、棗陽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目前,試點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也存在著制約建設發展的一些問題。
(一)設施農用地指標有待落實。國土資源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就合理界定設施農用地范圍、規范設施農用地使用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目前,棗陽市農業園區內基本農田占比達85%,如何在不違背政策的情況下,進一步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切實解決園區建設設施農用地指標,迫在眉睫。
(二)規模化經營有待加快。土地規模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但目前園區土地整片、整畈流轉短期內難以到位,農業經營依然存在散、亂、小的狀況,難以實現集中連片經營。據統計,目前園區內土地流轉面積只占耕地總面積的20%左右。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園區內個別農戶將其他矛盾轉嫁到土地流轉問題上,部分村組干部對土地流轉存在畏難情緒。同時,隨著前期土地流轉經營合同陸續到期,一些農戶要求提高補助標準甚至提前終止流轉合同,給規模經營帶來了不利因素。
(三)資金投入有待增加。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對園區內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大了投入,但仍無法滿足交通、灌排、電力等配套需求,園區設施農業抗御自然風險能力依然不強。目前,市、鎮財政資金投入有限,園區建設大部分依靠業主自行投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區建設進度。在招商引資上,引進園區建設的業主數量不多,尤其是引進有實力的業主較少,業主投資規模較小,科技含量不高,難以滿足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的發展需要。
(四)科技服務水平有待提高。農業技術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農業機械運用水平還不高。園區農業標準化生產步伐還需加快,農業品牌效應尚未充分顯現,科技型、創新型龍頭較少,農產品附加值還不夠高,市場競爭力還不夠強。園區農村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20%,勞動者的素質不適應農業產業化要求和科技推廣應用的需要。基層農技推廣人才斷層,導致農業科技推廣功能弱化,社會化服務覆蓋率下降,科技對農業園區的支撐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三、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是中央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按照“目標考核、動態管理、能進能退”和“資金一年一撥付,項目一年一驗收”的考核管理機制,建設發展的任務還很艱巨。為此,棗陽市必須全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上水平、上規模、見成效,走出一條“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發展路子。
(一)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牢固樹立規劃先行的理念,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的要求,對基礎設施、信息系統、服務環境等進行統籌考慮,明確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增強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把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與棗陽的產業布局、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有機結合,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農業產業化扶持方面,做到“一次規劃、分步實施、三年建設、持續發展”,切實把農業園區規劃好、建設好。
(二)突出重點,夯實基礎。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園區道路、溝渠、水電、通信、排污等配套設施建設,高標準建好園區基礎設施,確保交通便捷、溝系通暢、排灌自如、道路循環成網。二是打造園區環境。按照生態化、景觀化、設施現代化的要求,抓好園區內的綠化、美化等工程建設,確保園區環境整潔美觀。三是要用現代工業的管理模式來組織現代農業園區的生產和經營。大力發展高科技農業,提高園區綜合效益。實行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注重培育有市場影響力的農業品牌。積極引導,加快合作組織與農戶進行對接,形成科學的利益聯接機制。四是加快土地流轉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實行“成片流轉、集約開發、規模經營”。建立健全土地流轉中心、土地銀行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機構,逐步創新和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
(三)創新方式,多元投入。一是以園區為平臺,推進全市涉農資金整合。將各類涉農資金集中使用,實現項目和項目、資金和資金的“無縫對接”,做到“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同時,科學整合農業資源、產業資源、科技資源、人才資源,吸引各類社會資本投入園區建設,不斷探索園區的實用機制和優化園區的創新體制。二是發揮園區項目引導帶動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管理模式,統一區域規劃,統一勘測設計,統一招標采購,統一項目實施,統一檢查驗收、分頭報賬管理機制,確保資金統籌使用效果。三是建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基金。在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政策的基礎上,建立本級專項資金,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四是積極吸引外資、國內民間資本和工商資本投資園區建設。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園區科技開發,積極吸引國內外大公司、高科技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到園區投資創業。加強銀企對接,適當放寬擔保抵押條件,簡化審批手續,并在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優惠。鼓勵農商行、農行等金融機構DdAfuHarVrfFhgVAweY7ZA==加大對設施農業的信貸投放,解決農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四)政策扶持,示范引領。要完善園區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研究制定園區主導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并進行認證,建立全過程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促使園區在生產加工、質量管理及銷售環節實施標準化生產。要進一步完善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方式、經營機制和分配方式;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逐步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科技水平,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參與園區經營;積極打造農產品銷售平臺和網絡,切實降低農產品銷售風險。要大力培養科技人才,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建立高科技農業產業基地;大力引進高素質的農業經營管理和科技人才;整合勞動力培訓資源,加強農技培訓,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生產技術水平,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五)加強領導,規范運營。要強化組織領導,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細化量化年度實施方案,實行“路線圖”管理、“秘書制”服務,確保農業園區建設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要強化政策落實,集中優勢、集中資金、集中力量支持園區建設,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機具購置、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人員配備等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要強化環境整治,對阻礙和破壞園區建設發展的各種行為進行依法嚴厲打擊,確保園區生產經營正常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