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擔保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平湖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為例,分析縣域擔保業面臨的困難,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縣域融資擔保的“平湖模式”
宜昌平湖擔保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宜昌市夷陵區屬國有控股、民營參股的專業擔保機構。公司按照“幫企業解困、替政府補位、對股東負責”的思路,堅持以緩解企業融資困難、控制金融風險為宗旨,以服務中小企業為核心,努力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有發展前景、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一)實施“積糧”工程,筑牢發展基礎。利用國有平臺優勢,通過向上爭取、向內挖潛、向外拓展的方式,內引外聯推進增資擴股工作。先后申請區財政注資和補償扶持1.5億元,引導和鼓勵新老股東入股增資2億元,注冊資本總額達到了3.5億元。注冊資本的擴大,實現了擔保基金總量的增加,公司在銀行的擔保授信倍數得到了有效增強,基金放大比例平均達到1∶8,單筆承保金額提高到3500萬元,擔保授信總規模突破了30億元。
(二)實施“結網”工程,筑牢發展平臺。建立健全與銀行的溝通機制,通過定期協調、適時互動、帶領企業訪問銀行、帶領銀行走訪客戶等方式,不斷加強公司、銀行、企業三方的合作交流力度,促進擔保業務有序開展,目前公司已與16家市級分行或總行級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同時,探索創新業務合作模式,根據銀行的業務特點和客戶的實際情況,雙向推薦,實現銀行與客戶的最佳搭配,確保資源配置模式最優、成本最低、效益最大。通過良性互動和緊密協作,公司在銀行的基金放大倍數為5—10倍。
(三)實施“辟徑”工程,筑牢發展源泉。結合本地區域經濟和優勢產業特點,洞察政策走勢,順應市場潮流,加大對核心產業、重點項目和特色行業支持力度。創新擔保品種和反擔保物種類,設立和新增了固定資產投資擔保、銀行承兌匯票擔保、項目融資擔保、工程履約保函、招投標保函、預付款保函、訴訟保全擔保等上10個擔保品種,將反擔保物種類擴大到房地產、機器設備、庫存商品、有價證券、股權、礦權、應收賬款、合約擔保、聯保以及法人有限擔保加股東無限擔保等方面。探索開發擁有“商會協調、批量受理、打包審批、獨立用款”特性的“種子基金”擔保產品,以及能夠為企業提供信用增級服務的“分保、聯保、再擔保”業務模式,解決了部分企業因抵押物不足、資信等級較低而出現的融資難題。
(四)實施“筑墻”工程,筑牢發展核心。建立健全“防火墻”,適時修訂各項制度,規范業務操作及審批程序,強化保后跟蹤管理,優化業務辦理流程,確保擔保業務模式最優、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多渠道化解風險,通過采取“拯救療法”、“轉接方法”、“法律維護”等多種方法化解風險。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將中央財政的擔保補貼全額納入風險撥備,同時按規定要求計提風險準備金。
二、縣域擔保業所面臨的困境
一是經濟形勢總體偏緊。當前,中國經濟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面臨“三期疊加”(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復雜局面,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任務重,經濟仍存在一定下行壓力。受經濟轉型升級、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要素供應持續緊張以及社會資金面總體持續趨緊的影響,夷陵區礦業、化工、機電行業部分關聯企業面臨資金斷鏈的風險持續增大,生產經營舉步維艱,信貸風險高位運行,金融支撐力度有限并逐步壓縮。
二是銀行放貸的門檻持續抬高。在經濟下行、信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銀行避險心理逐步加強。就夷陵區而言,2013年,80%的貸款增量集中在規模企業和優勢產業,而對風險系數相對較高的小微企業,金融機構不同程度上存在選擇性慎貸心理。由于缺乏風險分擔機制,擔保公司冒著很大的風險運行。
三是自身發展不夠強勁。增資擴股,增加資本實力,實現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機制,是擔保機構保持自身優勢持續發展的保障。就平湖擔保公司而言,雖然現在增資到了3.5億元,但資本規模和基金規模仍相對偏小,對注冊資本的擴大和擔保基金總量的增加還存在著相當的需求。
三、支持縣域擔保業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主要包括:擬定議題,定期組織召開銀、保、企洽談會,通報經濟、金融情況,研究協調解決銀行、企業、擔保公司之間的有關問題;金融辦牽頭搜集區域重點項目計劃、重點企業情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企業流動資金需求等信息,及時向各金融機構推介,增強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了解。
(二)建立健全風險分擔機制。學習借鑒國外及發達地區的經驗和做法,政府引導、部門協調、多方聯動,探索建立風險分擔機制,構建新型銀保合作關系。人行、銀監等金融管理部門選擇運作規范、信用良好、資本實力和風險控制能力較強的擔保機構,納入與合作銀行的風險分擔試點,通過召開銀保對接會、風險分擔研討會等,制定風險分擔機制,明確風險分擔比例。對擔保公司承保的項目,按照風險與收益對等的原則,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擔保機構的資信等級,建立科學的風險分擔比例機制。例如,對于授信倍數達到10倍的擔保機構,銀保風險分擔比例可設為2∶8;對于授信倍數在10倍以下的擔保機構,銀保風險分擔比例可設為1∶9。實現金融機構、擔保機構、貸款企業的共贏。
(三)發揮財政扶持作用。加大調研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對地方優勢農業、特色產業,擴大小額貸款擔保范疇,放大財政拉動“三農”發展的效應。
(四)加大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信用社區、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創建活動,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及居民信用信息制度,抓好信用和金融服務等環境建設,加強誠信宣傳,普及法律、金融知識,營造重信用、講誠信的社會風氣。加強個人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逐步實現征信信息、工商信息、稅收信息、海關信息、司法訴訟等信息的互通互聯,便于信用擔保查詢,構建廣覆蓋的信用信息查詢與評價體系,從制度上解決信用擔保的基礎和前提問題。
(五)加大對政策性擔保機構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和財政補償長效機制,對擔保機構因支持區域經濟發展執行的費率優惠,財政予以適當補貼;對一些特定的重點建設項目的貸款擔保,建議由政府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同時,按照國有股本不低于40%的標準,加大增資力度,充實國有擔保機構資本,提升服務中小企業、助力區域發展的能力。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