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是指經銀監會批準,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6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多個方面利好政策,再次傳遞出穩增長的明確信號。在金融方面,國務院決定,放開市場準入,將原在16個城市開展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至全國。同時,將審批權下放到省級部門,鼓勵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業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成熟一家、批準一家。
可以預見的是,消費金融公司將越來越多,而且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不過,它長期“藏在深閨人未識”,很多人首先可能需要了解:消費金融公司是干什么的?
消費金融公司的確是一個舶來品,難怪不少人對它很陌生。其實,它在西方已有較長的發展歷史,現代意義上的消費金融公司的出現,可上溯至20 世紀初。目前,在歐美成熟國家消費金融公司已經成為提供消費貸款的主要機構,在完善消費信貸市場、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美國是消費金融全球第一大市場。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美國的消費金融公司在消費信貸市場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消費金融公司提供從住房、汽車等高價商品到教育、度假多方位的消費信貸服務,有力地促進了美國消費市場的發展。20 世紀80 年代后,美國消費金融公司的份額有所下降,但仍穩居市場份額第二。2007年次貸危機之后,消費金融公司遭受嚴重損失,市場份額從2007 年的22.9%降至2009 年的19.7%。即便如此,其在消費信貸市場中的地位也未受到根本性的動搖。
而作為全球消費金融第二大市場的歐盟,兩大主要消費金融公司為法國巴黎銀行集團旗下的Cetelem和捷克PPF集團旗下的HomeCredit,另外匯豐、花旗等銀行集團旗下的消費金融公司也在歐盟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它們一般提供特定用途和非特定用途的兩類貸款:特定用途貸款包括家庭耐用消費品銷售商戶POS貸款、汽車貸款、住房裝修貸款等;未設特定用途的現金貸款主要包括現金貸款、現金透支、循環信用等。近年來,Cetelem和HomeCredit還發行自己的信用卡。
在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是指經銀監會批準,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2010年1月,國內首批3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準籌建,分別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試點。成立于2010年3月1日的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為全國首家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人民幣,為北京銀行全資子公司。第二家為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億元人民幣;第三家為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3.2億元人民幣,是我國首家合資消費金融公司。隨后,銀監會又給PPF集團發放牌照,2010年12月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注冊資金3億元人民幣,為我國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
2013年9月,銀監會宣布,擬新增沈陽、南京、杭州、合肥、泉州、武漢、廣州、重慶、西安、青島等10個城市參與消費金融公司第二批試點。此外,合格的香港和澳門金融機構可在廣東省試點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擴大試點工作“一地一家”,加上2010年試點的4個城市,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達到16個。
同時,銀監會對《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進行修改,著重針對主要出資人條件、業務范圍和經營規則等方面作出修改和調整,解決之前試點公司業務發展反映出來的瓶頸問題。比如,取消營業地域限制,允許其通過依托零售商網點的方式開展異地業務;將其發放消費貸款的額度上限由“借款人月收入5倍”改為“20萬元人民幣”。
而這次的放開,從區域到審批,都一放到底,充分體現了簡政放權的精神。那么,一大波消費金融公司悄然來襲,將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呢?
從宏觀層面看,消費金融公司將成為國內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增速明顯放緩,消費成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去年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已達到51.2%。作為滿足消費者個人和家庭消費需求的金融業務,消費金融在擴大內需、增加消費進而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消費金融公司將推動消費金融更好更快地發展,進而促進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穩健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金融角度看,消費金融公司將為我國金融創新進行積極探索。消費金融公司的出現,是對我國金融體系的一種完善,其產品和服務與商業銀行形成互補。在互聯網時代,移動終端、線上線下的新消費模式以其獨特的便利、快捷,將激發更多大眾消費需求。消費金融公司可以憑借其靈活的體制,運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在互聯網金融方面進行創新。而且,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消費金融公司,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種嘗試。
從百姓立場看,消費金融公司將可能帶來更多選擇和更好體驗。目前,大多數銀行主要做金額較高的消費貸款,如房貸、車貸等。而消費金融公司則專注于20萬元以下的小額消費貸款,主要面向廣大普通民眾提供金融服務。而且,消費金融公司不但在客戶選擇上更加寬松,而且專注地圍繞消費者的需要定制業務流程,在業務申請、貸款發放等體驗上更強調速度快、申請方便,在服務效率和便利性方面具有比較優勢。
目前,我國消費結構正從生存型消費向教育、旅游等發展型和品質型消費過渡,消費金融市場巨大。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研究,2014年我國個人消費貸款余額約為7.7萬億元,而且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 2018年將達17.5萬億元。作為消費信貸領域的“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既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又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以后,去商家買一只Apple Watch,你可以選擇刷工行的信用卡,用建行的“快貸”,打京東的“白條”,還能試試消費金融公司的服務,感覺是不是很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