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遺棄比肉體遺棄更可怕
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百善孝為先”。但最近一則老人被遺棄荒野的消息卻打破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也挑戰(zhàn)著世人的人生觀、價值觀。
2015年3月25日上午,江蘇省邳州市邳城鎮(zhèn)泇口村村民在村莊北大堰附近的樹林里發(fā)現一名被棉被包裹的老人:老人奄奄一息,頭發(fā)蒼白,被剃成了板寸,牙齒已經基本掉光,穿一雙棉鞋,鞋底只有少量的灰塵。
當天晚上,老人被相關部門送到醫(yī)院,但由于身體器官已出現明顯衰竭,無法進行系統(tǒng)性檢查。26日凌晨2時50分左右,老人在孤獨中離世。
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大多是譴責,追問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位老人遭受遺棄?是親人么?那中國人一直講的孝道又去了哪兒?是相關部門不作為么?無論哪種,事件背后暴露的卻是道德的黑洞與人性的冷漠。
然而,除了肉體遺棄,對老人精神上的遺棄卻是當下更普遍的存在。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空間的距離,而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玩手機。”這樣的窘況,除了夫妻、情侶之間,子女與父母、晚輩與親人之間,同樣存在。同住一個屋檐下,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或許,在子女看來,滿足父母物質需求就是最好的贍養(yǎng)方式。曾有《家人》讀者給編輯部來信求助:我給父母每天吃雞鴨魚肉,買最好的衣服,住最大的房子,但他們卻說不快樂,沒人說話,想回老家住,難道他們要的不是衣食無憂?
是的,現在早已不是那種需要解決溫飽的年代了,在物質相當豐富的當下,父母要的更多的是陪伴,是傾聽,是能一道說說體己話,而不是坐在一張桌前,每人拿個手機刷微博,看新聞。各位看客,可以問問自己,在過去的日子里,和父母打過多少次電話,見過多少次面,一起吃過多少次飯,談過多少次心?
其實,善待老人,就是善待今后的自己。比物質上的給予更彌足可貴的是擠出時間,給予老人心靈上的陪伴。瞧,2015年春晚上不還唱著《回家的路》么。
網友觀點
@風寄燕然:兒女不孝,老人可憐。可是我想問問老人已經被遺棄了好幾天,這幾天為什么沒有人早早聯系相關部門救助?而執(zhí)法部門就一句“已經解決”,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除了道德淪陷,看到更多的是人情的冷漠。
@格桑花:我不想為自己沒時間陪伴父母找什么借口,但是我去改變現狀的能力卻很有限。我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我們要養(yǎng)兩個家,要讓我多陪陪父母,真的是從牙齒縫里擠時間。
@平分秋色r2: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會越來越嚴峻,“空巢老人”也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社會級現象。所以,如何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得以真正實施,需要政府和社會一起努力,提供制度上的保證。
“中國最勵志小三”背后
2015年3月最火的是什么?答案肯定是“周群飛”這三個字,因為她是新晉的中國女首富。而與她名字,財富齊飛的卻是她的“小三”奮斗史。
我們還沒來得及細看這位女首富的成功史,坊間就流傳起了“中國最勵志小三”說:農村寒門出身,背井離鄉(xiāng)到城市某工廠打工。歷任老板的小三,二老板娘,正牌老板娘。做正室后不久,說服老公為她新開一家公司。成立不久,挖掉中層和客戶。然后,和老公離婚,獨自經營。更有甚者將周群飛的藍思科技股票稱為“小三概念股”。
“原來如此!”一些人像終于說服自己一樣感嘆,一個白手起家的打工妹,我就說,怎么可能不靠男人就當上女首富?
面對流言,周群飛低調回應:23歲嫁給打工老板不假,但并非小三。22年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經歷了多次坎坷,兩次把房子賣掉,給員工發(fā)工資。經歷過日工夜讀、白手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體會過金融危機的劇痛,嘗到過產業(yè)轉型的壓力和殘酷。她的這一說,公眾似乎并不關心。
這不由得讓人聯想起前不久的柴靜,因為一部較真的霧霾紀錄片被深扒私生活,因與眾多男性的友誼被戲稱為“柴徽因”,網民們將一場關于環(huán)保專業(yè)知識的大討論,演變?yōu)閷Σ耢o是好人還是壞人的鑒定。
女人的成功路,總比男人走得更艱辛,這是不由辯駁的事實。女性,這類傳統(tǒng)意識中的弱勢群體,一旦做出成績,必然伴隨著對她各種或香艷、或不屑的猜測。對此,我們可以去痛斥輿論的浮躁與不信任,但這種質疑背后,卻凸顯著潛規(guī)則盛行的社會風氣。這種風氣見多了,公眾開始厭惡心靈雞湯,不愿再去相信勵志的故事本身。
在這個權力與資本極易結盟的社會中,在這個男權文化根深蒂固的氛圍里,在這個許多人尚處于居委會大媽一般認知水平的輿論環(huán)境下,怎樣讓大眾認同周群飛的成功靠的是自己!
胡適說:“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guī)則卻大談道德,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所以,在我們關注“小三”上位的同時,也讓我們關注一下周群飛的奮斗史吧,因為無論如何,一個只靠身體,不靠智商與情商的人,怎么都不會成為女首富的。
網友觀點
@丁香03948:靠小三上位的也不只她一個,為什么只她做出來了,鄧文迪那么牛X,最終不也幾乎一無所有的出門嗎?除了男人的原因,她自身更加重要。
@蒼龍?zhí)胶#鹤雒穗y,做中國名女人更難,光看到成功后的鮮亮,背后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
@richardrao:成功歷史疑點太多,沒資本、沒知本,只靠勇能成功?我肯定不信!
@glf99168:我支持小三的版本是真實的,其實這個寫手回避了所有小三的事,只是換一個角度重新包裝了,但一個小三能夠做到這樣,真的不容易。